科研产出
视蛋白基因LW-opsin突变影响小菜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昆虫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世界性的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视蛋白基因LW-opsin突变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为开发小菜蛾遗传防控新靶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测定小菜蛾野生型品系G88和LW-opsin突变品系LW-13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生命期望值和生命表参数。【结果】LW-opsin突变延长了小菜蛾成虫前历期[G88:(12.45±0.06) d; LW-13:(13.45±0.25) d]和总产卵前期[G88:(12.59±0.08) d; LW-13:(13.57±0.30) d],缩短了成虫寿命[G88:(6.84±0.02) d; LW-13:(5.73±0.07) d]和产卵期[G88:(6.09±0.10) d; LW-13:(5.14±0.34) d]。LW-opsin突变降低了小菜蛾幼虫、蛹和成虫的存活率。G88品系种群特定年龄存活率从18日龄起开始急剧下降,LW-13品系种群特定年龄存活率则在4日龄时已降至25%。LW-opsin突变降低了种群特定年龄繁殖值、特定年龄-龄期生命期望值、内禀增长率[G88:(0.31±0.01) d-1; LW-13:(0.15±0.03) d-1]、周限增长率[G88:(1.36±0.01) d-1; LW-13:(1.16±0.03) d-1]和净增殖率(G88:79.79±8.84; LW-13:10.26±3.84),延长了平均世代周期[G88:(14.20±0.06) d; LW-13:(15.67±0.16) d]。【结论】视蛋白基因LW-opsin突变影响小菜蛾的生长发育,降低其存活率和繁殖能力。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武夷肉桂加工过程代谢物的动态变化
《食品科学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系统探究了武夷肉桂加工过程中的全代谢物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从武夷肉桂鲜叶和加工过程5道工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和干燥)样品中共检测到783种挥发性代谢物和975种非挥发性代谢物;鲜叶加工成毛茶后,总挥发性代谢物含量降幅为70.7%,总非挥发性含量增幅为27.8%。加工过程中,总挥发性代谢物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做青后挥发性物质含量达到高峰;总非挥发性物质含量在萎凋和做青后显著上升,做青后增幅为24.3%。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武夷肉桂加工过程鲜叶和萎凋后茶样的全代谢物差异小于其他工序,各工序样品能够明显区分开来,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黄酮(醇)糖苷类、奎宁酸、L-天冬氨酸、可可碱、棕榈酸、2-己酰基呋喃、β-罗勒烯、紫苏烯、3-己烯酸丁酯、2,6,6-三甲基双环[3.2.0]庚-2-烯-7-酮等556个差异代谢物用以区分不同工序的样本。差异代谢物富集分析发现,武夷肉桂中重要非挥发性代谢物,如游离氨基酸在萎凋和做青工序显著富集,黄酮类化合物在干燥工序显著富集;重要挥发性代谢物,如萜类和游离脂肪酸等在各加工工序均显著富集,醇/酮/醛/酸类等代谢物在杀青、揉捻和干燥工序显著富集。本研究可为后续进一步提升武夷肉桂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武夷肉桂 加工工序 广泛靶向代谢组学 挥发性代谢物 非挥发性代谢物


创新与提升:《福建农业科技》封面的设计实践与角色重塑
《编辑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封面是科技期刊的“门面”,也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承载着吸引读者、传达学术特色与品牌定位的重要功能。以农业综合类期刊《福建农业科技》为例,从封面革新的初衷、设计探索的历程、设计风格的塑造、制作流程的精细化管理4个方面,详尽阐述了该期刊封面设计的实践与探索过程,并提出了拓展稿源的途径、成果转化的桥梁、多向交互的平台、科技服务的纽带等4个对期刊封面的崭新角色定位,最后强调了封面设计中的规范技巧、提升建议以及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同类期刊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福建农业科技》 封面 设计实践 角色重塑


基于光谱指数的琯溪蜜柚叶片钙素含量估测模型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光谱分析的蜜柚叶片钙(Ca)素含量估测模型,可为蜜柚叶片钙素含量的监测和快速无损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析提取蜜柚叶片原始光谱及一阶导数光谱特征波段和光谱特征指数(差值光谱指数(DSI)、比值光谱指数(RSI)和归一化光谱指数(NDSI)),构建蜜柚叶片钙素含量的单变量估测模型、偏最小二乘估测模型(PLS)、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估测模型(BPNN)、随机森林估测模型(RF)和支持向量机估测模型(SVM),并评价和验证蜜柚叶片钙素含量的最优光谱估测模型。【结果】蜜柚叶片原始光谱和一阶导数光谱与钙素含量存在多波段显著相关,基于原始光谱和一阶导数光谱的相关系数,最大的波长分别为553、714 nm和528、699、602 nm。基于原始光谱和一阶导数光谱与钙素含量相关性较显著的光谱指数分别为DSI790,1040、RSI910,990、NDSI900,990和NDSI′350,580、DSI′560,570、RSI′350,580。以RSI910,990、NDSI900,990、NDSI′350,580、DSI790,1040、DSI′560,570、RSI′350,580、DSI′528,602等光谱指数为自变量构建的多项式估测模型,决定系数R2较大(R2>0.60)。运用上述4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蜜柚叶片钙素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PLS、BPNN、RF和SVM 4种估测模型的R2分别为0.79、0.82、0.85和0.8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4.33、4.11、3.81和3.93,验证模型的R2分别为0.77、0.80、0.87和0.83,RMSE分别为4.50、4.28、3.67和3.90,估测模型的精确程度为RF>SVM>BPNN>PLS。【结论】蜜柚叶片钙素含量的4种模型进行精度对比分析表明,RF估测模型的预测性优于其他3种估测模型。该结果可为蜜柚叶片钙素含量快速诊断提供新方法以供参考。


有机肥替代化肥与生物炭配施对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茶园“化肥零增长”的关键路径之一,而生物炭作为新型的农田土壤改良剂,在优化土壤微生态环境方面也展现出积极的效用。进一步认识有机肥替代化肥与生物炭配施对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积累的影响及其协同效应,可为茶园化肥减施增效与固碳减排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湿筛法将7种不同施肥处理,即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K),化肥+10 t/hm2生物炭(NPK+BC10),50%化肥+50%有机肥(OM50),50%化肥+50%有机肥+10 t/hm2生物炭(OM50+BC10),50%化肥+50%有机肥+20 t/hm2生物炭(OM50+BC20),50%化肥+50%有机肥+40 t/hm2生物炭(OM50+BC40)进行土壤团聚体物理分级,研究不同处理茶园土壤团聚体分布、结构与稳定性及其结合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NPK和CK相比,OM50+BC10、OM50+BC20、OM50+BC40这3种处理的茶园土壤中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贮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NPK和CK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50%化肥配施不同剂量生物炭均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粒径>2.000mm、0.250~2.000mm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23.96%~70.87%、21.87%~49.27%,其中以OM50+BC20和OM50+BC40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团聚体中的几何平均直径(GWD)和平均重量直径(MWD)均为:CK 关键词:
茶园
有机肥替代
生物炭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抗病蛋白Pigm-1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1具有广谱抗性,但其抗病的遗传机制还不清楚,通过筛选并鉴定Pigm-1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诱饵载体p GBKT7-Pigm-1-CC1-576,检测诱饵蛋白自激活活性,同时,将p GBKT7和p GBKT7-Pigm-1-CC1-576质粒分别单独转化Y2H Gold酵母菌株检测诱饵蛋白毒性;利用稻瘟病菌诱导后构建的水稻酵母c DNA文库筛选水稻抗病R蛋白Pigm-1的互作蛋白,并通过Rice Information Gate Way(RIGW)比对与注释测序结果;利用荧光素酶互补(Luc)、免疫共沉淀(Co-IP)和酵母双杂交试验对Pigm-1与Osb HLH148进行互作验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对互作蛋白Osb HLH148对应的基因进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自激活性检测显示,共转化诱饵蛋白p GBKT7-Pigm-1-CC1-576与AD质粒没有自激活现象,毒性检测结果表明,诱饵蛋白对酵母细胞毒性较小或没有毒性;通过筛选酵母文库,获得124个可能与Pigm-1互作的蛋白,涉及乙烯合成、赤霉素合成、活性氧清除、酶代谢等相关蛋白,还有功能未知蛋白;利用Luc、Co-IP和酵母双杂交试验验证了Pigm-1-CC1-576与Osb HLH148具有相互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Osb HLH148受稻瘟病菌诱导表达;Osb HLH148在水稻6周龄的叶片中表达量最高。【结论】获得可能与Pigm-1互作的124个蛋白,其中Osb HLH148与Pigm-1-CC1-576具有互作关系,推测Osb HLH148可能在Pigm-1介导的稻瘟病抗性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Pigm-1 互作蛋白 OsbHLH148


福建省再生稻生产:举措、挑战与应对策略
《福建农业科技 》 2025
摘要:种植再生稻是提高复收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提升种粮收入的重要措施。为了解析福建省再生稻发展中的“政策缺位—技术瓶颈—产业脱节”耦合矛盾,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实地调研及案例研究,梳理了全国再生稻种植重点省份的发展现状和产业特征,剖析了福建省发展再生稻的主要举措和面临的主要挑战,进一步从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加大再生稻品牌培育、试点水稻产销区补偿机制、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福建省再生稻发展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猪细小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兽医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猪细小病毒(PPV)1型非结构蛋白NS1基因保守序列进行设计,建立了PPV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实现了对PPV1的快速检测。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的Ct值与标准品质粒在1.0×1010copies/μL~1.0×10~4copies/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曲线回归方程为y=-3.618 6x+42.01,R2=0.99,扩增效率为189%;重复性好,组内与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898%;敏感性好,最低检测限为1.0×10~1copies/μL;特异性强,不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并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与病毒拷贝数进行了检测。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重复性好、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适用于对PPV进行临床检测与诊断。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NS1蛋白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