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来源膳食纤维及添加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福建畜牧兽医 》 2025
摘要: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不同来源膳食纤维在怀孕及哺乳期间不同添加比例对母猪繁殖性能产生的影响,并以此作为基础来指导膳食纤维在母猪养殖过程中的运用。本研究采用单一因素试验的设计方法,选择48头健康且年龄和重量相近的长大二元母猪,将其分成3个试验组:A组(对照组,妊娠期配合饲料添加23%麦麸、哺乳期配合饲料添加5%麦麸)、B组(妊娠期配合饲料添加8%膳食纤维得易舒F10、哺乳期添加2%膳食纤维得易舒F10)和C组(妊娠期添加10%膳食纤维得易舒F10、哺乳期添加4%膳食纤维得易舒F10)。每组16个重复,每头母猪为1个重复。试验自母猪受精起至断乳后10 d内完成,持续152 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B组和C组可提高妊娠母猪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和合格仔数,并且随着膳食纤维添加量的提高有上升的趋势;B组和C组显著降低妊娠母猪产程和粪便评分(P<0.05);C组显著提高仔猪初生重;B组和C组显著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和仔猪断乳重、日增重(P<0.05),显著缩短发情间隔(P<0.05)。结论:在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膳食纤维得易舒F10,能够提高妊娠母猪总产仔数、合格仔数和仔猪初生重,缩短产程,改善便秘问题;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和仔猪断乳重,缩短发情间隔。


一例波斯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疗
《福建畜牧兽医 》 2025
摘要:临床接诊1只3月龄、体重2.2 kg因发烧、呕吐等前来就诊的波斯猫。经血常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抗原测试纸、血液生化等方法检查,确诊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通过采取抗病毒、抗菌消炎、对症治疗和补充体液后,抗原测试纸检测结果为阴性,机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波斯猫预后良好。


荷兰鸢尾60Co-γ辐射诱变新品种"玉妃"选育
《北方园艺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玉妃”是利用60Co-γ辐射“展翅”的种球,经过多代选育的诱变的荷兰鸢尾新品种。该品种花葶直立,花顶生,着花1~2朵,花蝶形辐射对称,花被片6枚,分内外两轮排列;垂瓣白色,近圆形,具琴状瓣柄,中央部有匙形橙黄色条斑,上部瓣片反折向下弯垂;旗瓣白色,长椭圆形、斜立;雌蕊瓣化3分支,花柱白色带有淡紫蓝色的光泽,羽冠白色;地下球茎卵圆形,外被棕褐色皮膜,每粒种球可形成l粒中心子球和3~6粒的侧边子球。其适应性强,种球繁殖率高,适于切花生产与景观应用。


炭基猪粪肥对叶用甘薯产量及土壤Pb、Cd钝化效果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减轻长期施用猪粪有机肥导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长期定位试验设置3个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梯度处理,即替代化肥总养分的25%(L)、50%(M)、100%(H),同时设4个生物炭梯度处理,即添加0%(B0)、3%(B1)、6%(B2)、9%(B3)生物炭,研究有机肥与生物炭配施对叶用甘薯产量、土壤镉(Cd)、铅(Pb)含量及Pb不同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有机肥和生物炭施用比例对叶用甘薯产量及土壤Pb含量存在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L、H用量有机肥处理下,B3处理的叶用甘薯产量最高;B1H和B3L处理分别显著降低叶用甘薯Pb累积含量31.5%和37.6%。M用量有机肥处理中,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叶用甘薯Cd累积含量降低。生物炭配施可促进土壤Pb由生物有效性高的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向低生物有效性的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以上结果表明,有机肥与生物炭合理配施可增加叶用甘薯产量,降低长期施用有机肥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提高土壤质量。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畜禽粪便 重金属形态 土壤修复 金属钝化


槲皮素对早期断奶广丰山羊羔羊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理及免疫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36只45d左右、健康、体质量(6.30±0.54)kg的广丰山羊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CON),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 mg/kg(Q100)和200 mg/kg(Q200)的槲皮素,饲喂15 d,在60日龄断奶,断奶后再饲喂15 d,分别于断奶前15 d、断奶当日、断奶后15 d测定羔羊体尺指标,同时,测定断奶当日和断奶15 d羔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基础日粮添加槲皮素对断奶广丰羔羊的体高、胸围、体长、体质量、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2)断奶当日,Q200组羔羊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是CON组的1.89倍(P<0.05);断奶15 d,Q200组羔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是CON组的1.02倍(P<0.05)。3)断奶当日,Q100组羔羊血清IgA浓度是CON组的1.48倍(P<0.05),而IgM和IL–1β浓度则分别降低26.97%和50.81%;断奶15d,Q200组羔羊血清IgG浓度是CON组的1.28倍,而IL–1β浓度则降低46.71%(P<0.05)。4)断奶当日,Q100组和Q200组羔羊血清CAT活性分别是CON组的1.61倍和1.82倍,断奶15 d时,分别是CON组的2.98倍和2.84倍(P<0.05);断奶15 d,Q100组羔羊血清T–SOD和GSH–Px含量分别是CON组的1.59倍和1.24倍(P<0.05),Q200组羔羊血清T–SOD和GSH–Px含量分别是CON组的1.65倍和1.32倍(P<0.05)。综上所述,槲皮素能够提高早期断奶广丰山羊羔羊的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来缓解早期断奶应激反应。
关键词: 槲皮素 广丰山羊断奶羔羊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 抗氧化


藏猪的基因组重测序初步分析
《福建畜牧兽医 》 2025
摘要:藏猪是青藏高原环境下的独特世界珍稀猪种,其对恶劣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但其繁殖性能差,严重影响藏猪产业的发展。为促进藏猪产业发展,挖掘藏猪优良遗传特点,发挥藏猪良种性能成为当前藏猪研究的主要方向。因此,本研究开展50头藏猪的基因组重测序,结果显示GO一级大类注释包括生物学藏猪群体遗传结构及选择信号的研究功能、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个方面;5个GO二级分类被注释,富集到生物学过程涉及细胞过程、单一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涉及细胞器、细胞部分,分子功能涉及催化。在显著富集的通路中共注释到43个与藏猪特性相关的基因,其中与生长繁殖有关的基因有BMPR-IB、IGF-1、IGF-II、MIS、TNF、IL1B1、S5AR2等,这些结果为藏猪优良繁殖性能高效利用提供基础。


复合植物精油和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血浆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和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血浆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250头初始体重为(6.48±0.4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断奶日龄为(25±3)日龄],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5头)。负对照组(NC组)饲喂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基础饲粮(不添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7.72%),正对照组(抗生素组,PC组)饲喂基础饲粮+20 mg/kg硫酸黏杆菌素+50 mg/kg杆菌肽锌+75 mg/kg金霉素,试验1组(T1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试验2组(T2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丁酸梭菌,试验3组(T3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500 mg/kg丁酸梭菌。预试期3 d,正试期16 d。结果表明:1)与NC组相比,PC组和T3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提高(P<0.01),T1组和T2组ADG显著提高(P<0.05);PC组和T3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PC组和T3组腹泻率极显著降低(P<0.01),T1组和T2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差异(P>0.05)。2)与NC组相比,PC组、T1组、T2组和T3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内毒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PC组和T3组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T1组和T2组血浆IGF-Ⅰ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NC组相比,PC组、T2组和T3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PC组、T1组、T2组和T3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PC组和T3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提高(P<0.01),T1组和T2组血浆T-AOC显著提高(P<0.05)。4)与NC组相比,PC组和T3组血浆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T1组和T2组血浆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PC组和T3组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PC组、T1组和T3组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PC组、T1组和T3组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PC组相比,T3组血浆IgG、IL-1β、IL-6和IL-10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和丁酸梭菌均可提高断奶仔猪ADG,降低腹泻率,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并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且二者联合添加效果优于单一添加,与复合抗生素效果相近。
关键词: 复合植物精油 丁酸梭菌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血浆生化指标 抗氧化 免疫


福建省2000-2023年审定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国家水稻数据中心审定公告中提取2000-2023年间福建省审定水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及稻米品质性状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不同年份这些性状的演化趋势及品种的分布频次,为今后福建省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思路和参考。结果表明,24年间福建省共审定609个水稻品种,按亚种类型分为籼稻593个、籼粳交14个、粳稻2个,按育种方式分为杂交稻580个、常规稻29个。福建选育和种植的品种以籼稻为主,三系杂交稻育种是福建育种的强项。609个品种的产量主要集中在450~650 kg/667 m2,随着年份的推进,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4个产量构成性状年际间变化趋势为:2000-2013年,亩有效穗总体呈下降趋势,每穗粒数、千粒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2023年,亩有效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总体比较平稳,结实率年际间呈波动状态。产量与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亩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稻瘟病抗性表现为中抗及以上的水稻品种有228个,优质稻品种有310个;6个稻米品质性状年际间呈波动状态,2019-2023年审定的水稻品种整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呈上升趋势,垩白度、透明度呈下降趋势,直链淀粉含量比较平稳,稻米品质性状优质达标率逐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