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4个番茄品种对番茄潜叶蛾的抗性评价
《寒旱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番茄潜叶蛾是近年来传入甘肃省的具有重大危害性的入侵害虫。通过探究不同番茄品种对番茄潜叶蛾的抗虫性差异,筛选抗性基因,为番茄潜叶蛾的综合治理、番茄的抗性育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田间封闭式大棚内将14个番茄品种按正交拉丁方Ⅰ排列法进行种植,待番茄植株发育至生长拔节期在大棚内均匀放置番茄潜叶蛾的成虫和蛹进行人工自然感虫,调查番茄潜叶蛾在不同番茄品种上的自然为害情况。结果表明,14个番茄品种中,樱桃番茄品种秦番小皇后和秦蔬仙子对番茄潜叶蛾表现出一定的抗性(R),虫情指数均低于25%,蛀果率均低于20%,其余品种抗虫能力均较弱,表现为感虫(S)或高感(HS)。


天水市桃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研究
《果树资源学报 》 2025
摘要:桃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果树种,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天水市是甘肃省主要的桃产区之一,病虫害一直是制约当地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深入剖析天水市气候与桃园病虫害发生的关系、病虫害发生特点以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桃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从坚持绿色防控原则、普及绿色防控理念、构建绿色防控体系、推广绿色防控措施等方面,通过实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旨在为天水市桃园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借鉴和参考,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当地桃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0% 3-(3′,4′-次甲二氧苯基)-N-正丙基丙烯酰胺悬浮剂的研制及其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
《农药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3-(3′,4′-次甲二氧苯基)-N-正丙基丙烯酰胺是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将其研制成优良环保剂型悬浮剂,可为实现田间应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湿法研磨制备了12种不同配方的悬浮剂,通过质量指标检测确定最佳配方,测定其表面张力及其在黄瓜叶面的动态接触角,并开展了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最佳配方为3-(3′,4′-次甲二氧苯基)-N-正丙基丙烯酰胺40%(折百)、S04 3%、D425 2%、W07 1%、乙二醇3%、硅酸镁铝0.4%、黄原胶0.12%、B15 0.12%、消泡剂X60 0.3%、水补足。此悬浮剂在有效成分0.27 g a.i./L时的表面张力以及在黄瓜叶面的动态接触角均小于对照药剂40%苯醚甲环唑SC,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在有效成分0.27 g a.i./L下的防效为88.38%,与对照药剂25%嘧菌酯SC 0.20 g a.i./L相当,且对黄瓜安全。[结论]制备悬浮剂为类白色均匀悬浮液,流动性好,粒径合格,悬浮率稳定在98.5%左右,pH为4.09,黏度为452 mPa·s,入水分散性合格,热储、低温及冻融稳定性良好,未出现沉淀,各项指标均达标,对黄瓜白粉病防效优良,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3-(3′,4′-次甲二氧苯基)-N-正丙基丙烯酰胺 悬浮剂 黄瓜白粉病 田间防效


甘肃紫苏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紫苏地方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来自甘肃的5个栽培区的127份紫苏地方种质资源,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127份资源的UPGMA聚类结果,应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并结合采集地信息开展核心种质构建。结果表明,甘肃地方紫苏种质资源具有较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66,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724,陇南和天水、平凉和庆阳之间分别具有更高的亲缘关系。最终获得由38份紫苏地方材料组成的核心种质。利用均值、方差、极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对紫苏核心种质的7个表型性状、5个油用品质性状检验,表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遗传多样性。


膜下微喷灌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制种玉米产量及水肥效应的影响
《寒旱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研究水氮耦合对膜下微喷灌制种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响应,实现制种玉米高产和水氮资源的高效利用。于2022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以灌水量为主处理(2 700、3 600、4 500 m3/hm2)、施N量为副处理(0、120、240、360 kg/hm2),分析了膜下微喷灌条件下不同水氮耦合模式对制种玉米产量及水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喷灌溉条件下,增加灌水量和施N量均能有效提高制种玉米籽粒产量,但当水氮施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产效应减弱。不同的灌水量下,施N量为240 kg/hm2的处理较其余施氮处理均明显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及光的截获率,叶面积指数在灌浆期时较0、120、360 kg/hm2施氮处理分别高16.69%~21.12%、1.33%~2.00%、-3.79%~13.73%。在灌水量为4 500 m3/hm2、施N量为240 kg/hm2的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最高,为7.84 t/hm2,但与灌水量为3 600 m3/hm2、施N量为240 kg/hm2的处理(7.80 t/hm2)差异不显著,仅增产0.5%;且后者与前者相比,灌水量减少了20%,水分利用效率则增加了13.50%,氮肥农学利用效率(NAE)提高了60.91%。综上认为,在膜下微喷灌条件下,灌水量为3 600 m3/hm2、施N量为240 kg/hm2是试验区乃至河西灌区制种玉米生产的最适宜水氮耦合模式。


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作物产量及灌漠土磷组分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1—2022年在甘肃省张掖市开展长期定位试验,设置无肥对照(CK)、常规施化肥(NP)、70%常规施化肥+牛粪(NF)、70%常规施化肥+沼渣(ZZ)、70%常规施化肥+污泥(WN)、70%常规施化肥+鸡粪(JF)、70%常规施化肥+菌渣(JZ)和70%常规施化肥+猪粪(ZF)共8个处理,探讨6种不同有机物料代替30%化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磷组分的影响,为化肥与有机物料配施提高磷素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WN、JF和ZF处理小麦籽粒产量较NP处理增加7.0%~9.4%; NF、ZZ、WN、JF、ZF处理玉米籽粒产量较NP处理增加4.4%~6.5%。添加有机物料显著影响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组分含量及有效磷、无机磷组分占全磷比例:除沼渣外,其余5种有机物料处理全磷较NP处理增加8.6%~96.5%;6种有机物料处理有效磷含量及其占全磷比例较NP处理增加107.6%~480.1%、78.9%~226.3%,其中ZF和JF增幅最高;ZF处理Ca2-P含量最高,较NP处理增加1 144.9%,各有机物料处理Ca2-P占全磷比例较NP处理增加60%~568%。ZF和JF处理土壤Ca8-P含量较NP处理增幅最大,分别增加207.6%和199.1%。JF、JZ和ZF处理Ca8-P占全磷比例较NP处理增加29.7%~60.9%;NF、WN、JF和ZF处理Al-P占全磷比例较NP处理增加30.8%~123.1%;WN处理Fe-P占全磷比例较NP处理增加83.6%。综上,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能够达到减施化肥、作物增产的目的,同时能够增加土壤全磷、有效磷、Ca2-P、Ca8-P、Al-P和Fe-P含量。
关键词: 有机物料 磷组分 小麦-玉米轮作 长期定位试验 灌漠土


靖远县日光温室辣椒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研究
《寒旱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靖远县当地气候条件种植的日光温室辣椒新品种,对引进的26个辣椒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陇椒10号、陇椒13号、旺陇6号的干物质、Vc、可溶性固形物和总辣椒素等品质指标较高,但产量中等;品种丰姿102、祥陇124和9638对疫病、病毒病的抗病性相对较强,且丰姿102折合产量最高(33 327 kg/hm2),果形最优,但其可溶性固形物和干物质含量最低,影响辣椒品质。因此,从产量和效益的角度考虑,推荐种植丰姿102;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因素,陇椒10号、陇椒13号、旺陇6号等品种可以在进一步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进行大面积推广日光温室。


水肥耦合对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寒旱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为寻求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Brassica pekinensis)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以当地春茬主栽娃娃菜品种耐寒金黄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肥组合对娃娃菜叶球生长和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施肥量及水肥交互作用均不同程度影响娃娃菜生长和光合特性,且施肥量的影响最大,水肥交互作用的影响次之。相同施肥条件下随着灌溉量的增大叶球横径和纵径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超过一定范围后逐渐下降;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中水)和80%(高水)处理后娃娃菜叶球横径和纵径随着施肥量的升高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全生育期施肥量为N 330 kg/hm2、P2O5195 kg/hm2、K2O 450 kg/hm2的施肥条件下增大灌水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叶片胞间CO2浓度(Ci)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的灌溉水平下增加施肥量,提高了娃娃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降低了娃娃菜叶片胞间CO2浓度(Ci)。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莲座期、结球期和采收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速率(T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叶片胞间CO2浓度(Ci)先降低后升高。不同水肥耦合模式以中水中肥处理(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施N 330 kg/hm2、P2O5195 kg/hm2、K2O 450 kg/hm2)表现最优,较低水高肥处理(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施N 380 kg/hm2、P2O5224 kg/hm2、K2O 518 kg/hm2)娃娃菜叶球横径和纵径分别提高了18.72%、10.98%,中心柱长则降低了31.89%;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提高了13.10%、27.52%、22.26%,叶片胞间CO2浓度降低了8.07%。综合考虑娃娃菜生长状况和光合利用特性,认为甘肃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最为适宜的水肥组合模式是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全生育期施肥量为N 330 kg/hm2、P2O5195 kg/hm2、K2O 450 kg/hm2。
关键词: 娃娃菜 水肥耦合 隶属函数 生长 光合特性 河西冷凉灌区


灌水下限和施肥量对膜下滴灌小型大白菜耗水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求河西冷凉灌区秋茬小型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节水节肥、高产高效的科学灌溉施肥制度,以当地秋茬主栽品种‘金皇后’为试材,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肥(低水,H1;中水,H2;高水,H3;低肥,F1;中肥,F2;高肥,F3)组合对小型大白菜耗水及其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施肥量及其交互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小型大白菜的耗水和光合特性及产量。在不同水肥耦合作用下,小型大白菜耗水强度均于结球初期达到最大值,低水、中水和高水处理的耗水强度分别为0.003 2、0.003 3、0.003 4 m3·d-1·m-2。水肥耦合模式下,中水中肥处理小型大白菜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经济产量较低水低肥处理分别提高4.4%、10.4%、27.3%、23.6%、62.3%,叶片胞间CO2浓度降低3.0%。综合考虑小型大白菜的耗水、产量和光合利用等特性,甘肃河西走廊冷凉灌区露地秋茬小型大白菜的适宜水肥耦合模式为灌水量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N、P2O5、K2O的施用量分别为330、195、450 kg·hm-2。以上结果为河西冷凉灌区秋茬小型大白菜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