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NZ-4生防潜能及基因组学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明确菌株NZ-4无菌发酵滤液抑菌稳定性、抑菌促生相关酶类活性、抑菌物质遗传基础,为该生防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NZ-4发酵液在不同理化条件下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稳定性;通过鉴定培养基检测菌株NZ-4的抗病促生能力;结合第二代(Illumina NovaSeq)及第三代(PacBio)测序数据拼装出NZ-4基因组完整序列,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菌株的生物学种类,并将基因组序列与各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预测菌株NZ-4产生的酶类和抗生素相关基因。结果表明,菌株NZ-4无菌发酵滤液耐高温、耐酸碱、耐紫外线,对胰蛋白酶不敏感。该菌株具备能够产生几丁质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酪蛋白酶并合成铁载体等分解真菌细胞壁和促生能力。NZ-4基因组中含与之对应的几丁质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的基因,还含有编码表面活性素、泛革素、杆菌霉素等9种抗生素的基因簇。菌株NZ-4所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高,且基因组内存在与之相应的抗生素基因簇和破坏真菌细胞壁的酶类基因。说明该菌株具有很好的生防潜力,适合进一步开发成生防菌剂。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基因组学 抗生素 尖孢镰刀菌


一年一作玉米产量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对播期的响应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限水灌溉条件下,播期对一作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及阶段气象因子与产量、产量性状及灌浆参数的相关关系,探讨播期对一年一作玉米产量的影响机制,为低平原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试验采用‘先玉335’和‘郑单958’两个玉米品种,设置5个播期:5月5日(SD1)、5月20日(SD2)、6月5日(SD3)、6月20日(SD4)和6月30日(SD5)。结果表明:1)播期对产量影响显著,且受品种和年型综合影响。随播期的延后,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两年平均以SD1产量最低,SD4产量最高,SD3和SD4间产量差异不显著。SD4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和百粒重较高。2)通径分析表明,产量要素对产量的贡献相互影响,其中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百粒重。3)采用Logistic模型研究粒重变化特征(R~2>0.98,P<0.01),粒重的大小由平均灌浆速率(V)和灌浆持续期(D)的乘积决定,其中D对粒重的直接贡献最大。4)从气象因子对产量和百粒重的影响来看,播种到吐丝的日平均气温(TAvsf)越高,吐丝到成熟的日均温差(TRAvfm)越大,产量越高;吐丝后10 d≥35℃的天数(D1fa)越多,吐丝到成熟的日均气温(TAvfm)越高,产量和百粒重越低;其中TAvfm对产量和百粒重的直接贡献最大,且各气象因子对产量和百粒重的作用相互影响。SD1粒重较低的主要原因是TAvfm高、TRAvfm小,且D1fa高,D较短。SD3和SD4粒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TRAvsf较大,V、D较高。SD5虽然TRAvfm较大,但因TAvfm较低,总体D缩短,最终粒重降低。5)从品种来看,‘先玉335’较‘郑单958’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和百粒重高,且‘先玉335’的V和V×D分别较‘郑单958’高0.19 mg·grain-1·d-1和0.73 mg·grain-1·d-1。这说明选用产量潜力大、灌浆速率高的品种,在6月上旬到6月中下旬播种可优化生育期气象要素,进而提高粒重和产量。
关键词: 低平原区 玉米单作 一年一作 高产高效 产量性状 灌浆特征 播期 气象因子


三江源高寒草甸冻融循环期CO2通量变化特征
《生态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典型的季节性冻土分布区,近年的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的土壤冻融及其生态系统碳排放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揭示土壤冻融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呼吸(Re)的影响,于2016和2017年利用涡度相关和微气象系统对三江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和环境要素进行了观测,重点探讨了季节性冻融循环(Seasonal Freeze-Thaw Cycles,SFTC)对Re的影响,并分析了昼夜冻融循环(Diurnal Freeze-Thaw Cycles,DFTC)诱导Re的绝对和相对增量(△RFTC(p),RFTC(p)/Rmin)及对Re的标准化效应值(lnRRp).结果表明,在土壤冻结期Re维持在低水平,而在春季冻融循环期和融化期冻土逐渐融化,Ts5和SWC的上升促进了冻土有机碳转化为CO2,使Re升高.春季冻融循环期的Re相对冻结期明显升高了 65.2%,并且春季冻融循环期的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Q10)达到5.53,明显高于其他时段.2016和2017年春季冻融循环期的△RFTC(p)分别为0.023和0.017 mg CO2 m-2 s-1,RFTC(P)/Rmin分别达到3.90和3.39,lnRRp分别为0.207和0.119,即DFTC对Re的影响较明显.SWC是影响春季冻融循环期内△RFTC(d)、lnRRd和Re 日均值的最主要因素,而土壤温度日较差(△Ts5)和土壤日最低温度(Ts5min)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结果说明,春季冻融循环期的Re,Q10,△RFTC(p)和lnRRp较高可能与三江源高寒草甸较高的△Ts5和SWC有关,由于春季冻融循环期R,对温度升高特别敏感,并明显受到了 DFTC的影响,在气候变暖及DFTC频繁发生的背景下,三江源高寒草甸春季冻融循环期可能会释放更多的CO2.
关键词: 冻融循环 生态系统呼吸 青藏高原 涡度相关 高寒草甸


简单芽孢杆菌P10菌株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防控作用
《河北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由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且防治困难,利用益生菌实施生物防治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明确多功能简单芽孢杆菌P10菌株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和防病效果,进而为深入研究和科学应用提供依据,以P10菌株活菌体、发酵菌液、无菌滤液为试材,采用对峙培养和打孔法测定了其对晚疫病致病疫霉菌丝的抑制作用,利用离体叶片和盆栽植株攻毒法测定了发酵菌液和无菌滤液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P10菌株活菌体和发酵菌液均能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菌丝的生长,使菌丝体膨大畸形,相对抑制率分别为66.7%和77.8%。P10菌株发酵菌液和无菌滤液对马铃薯离体叶片晚疫病菌的防效分别为57.2%和49.4%。盆栽试验中,接种疫霉菌孢子囊悬液前12 h喷施P10菌株发酵菌液以及接种病菌前后各喷施1次P10菌株发酵菌液的防效分别为73.9%和71.5%,接种病菌后再喷施P10菌株发酵菌液的治疗效果为54.8%,在接种病菌前喷施1次和接种前后各喷1次P10菌株无菌滤液的防效分别为60.3%和57.9%。简单芽孢杆菌P10菌株对马铃薯晚疫病病菌具有抑制作用,活菌体和发酵菌液的防效优于无菌滤液,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简单芽孢杆菌P10菌株 生物防治 防效


枣树桃小食心虫发生及综合防控技术
《河北果树 》 2023
摘要:枣树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在河北省是枣树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以幼虫蛀食枣果危害,幼虫蛀果后,从蛀果孔流出泪珠状果胶,不久干枯,随后形成褐色圆形斑点,斑点凹陷,幼虫在果内潜食,排粪于果实内,多集中在枣核周围,俗称"豆沙馅"不堪食用,降低商品价值,对枣农造成严重损失。


设施桃栽培模式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河北果树 》 2023
摘要:桃树设施栽培是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他设施,避开自然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人为调控桃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达到桃生产目标的人工调节[1]。1设施桃栽培模式据栽培目的不同,桃设施栽培模式可分为促成栽培、延迟栽培和防护栽培3种,栽培模式的选择主要考虑产地的气候条件、生产成本、产量和市场竞争力等[2]。1.1促成栽培通过选用早熟或极早熟品种,利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进行促早栽培,是桃设施栽培的最主要形式,果实成熟期一般比露地早20~60 d。


棉花品种冀丰4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中国棉花 》 2023
摘要:冀丰4号在2008―2009年参加天津市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9―2010年和2011年分别参加河北省东部春播早熟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6―2017年和2018年分别参加河北省春播常规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在2018―2019年和2020年分别参加国家黄河流域中熟常规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于2009年、2012年、2019年和2021年分别通过天津市、河北省(河北省东部植棉区春播)、河北省(唐山市、廊坊市及其以南植棉区春播)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对冀丰4号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虫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冀丰4号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选育过程 栽培技术 抗病性 抗虫性


河北省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测度与障碍因子识别
《河北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基于2012~2021年河北省 11 个地级市面源数据,从创新性、高端化、协同性、可持续性和自主可控性 5 个维度构建了河北省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各地区的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分析时空特征以及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河北省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从 2012 年的 0.400 2 上升至 2021 年的 0.441 9,呈现"小幅上升—略微下降—稳定发展—明显提高"趋势.(2)各地区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波动较强.河北省北部地区和省会的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展较强,南部地区发展较弱.(3)河北省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2012年主要障碍因子集中于可持续性、协同性和自主可控性维度,2021 年则重点集中于农业生产高端化维度和自主可控性维度.提出把握地理资源优势,构建全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农业生产效率的对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