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寒地水稻分蘖盛期对镉的吸收与筛选研究
《北方水稻 》 2014
摘要:试验处理药剂为硫酸镉(3CdSO4·8H2O)和氯化镉(CdCl2·5/2H2O),镉处理浓度分别为0、0.5、1.0、2.0、5.0 mg/kg,采用土培盆栽方法研究12份水稻品种在分蘖盛期对镉的吸收特征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根系含镉量受周围土壤镉含量影响较大,不能作为筛选低镉吸收水稻品种的鉴定指标;土壤中的镉含量只能作为筛选低镉吸收品种的间接指标,其镉残存量与处理浓度之间为二次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015x2+0.4001x+0.0874。植株体内镉含量,是最佳的可直接用于鉴定筛选低镉吸收品种的指标,处理浓度与植株体内含镉量呈极显著二次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7431x2+0.3666x-0.0366。由间接和直接鉴定指标判定龙粳16、龙粳14、龙粳12及龙粳21为低镉吸收品种。


李杏远缘杂交胚抢救体系的建立
《中国果树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蜜李为母本,分别以龙园甜杏、龙园桃杏、山杏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调查了杂种胚败育的时间,对最适宜胚抢救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李、杏远缘杂交组合坐果率存在差异,均表现为随发育周数增长而降低,杂种胚败育发生在授粉后第3周。在远缘杂交胚抢救体系中,MS为适宜基本培养基,外植体褐化率最低;杂交授粉后35天(PF值>0.5)为适宜胚抢救时间;不同杂交组合杂种胚培养所需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不同。杂种胚培苗扦插生根移栽成活率高(60.0%),好于组织培养生根(移栽成活率30.2%)。


MODIS数据在黑龙江省农业上的应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MODIS数据具有时间分辨率高、光谱范围广、更新频率快、数据产品多等众多优点。为充分利用MODIS数据,更好的为黑龙江省属地服务,该研究从MODIS1B数据出发,根据数据的特点逐一阐述该数据在黑龙江省农业旱情、长势、火点监测和冰雪覆盖等方面的应用优势。在介绍数据应用研究的原理和主要指标后,提出未来该数据在黑龙江省农业方面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


蓝莓最佳继代培养基的筛选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为解决蓝莓组培过程中分化率低的问题,从而获得蓝莓的最佳继代培养基,以矮丛蓝莓品种美登的无根试管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设计四因素混合水平的继代培养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蓝莓的继代培养基是改良的WPM+ZT 0.5mg·L-1+IBA 0.1mg·L-1+蔗糖25g·L-1,pH5.0。


露地早熟茄子新品种哈农杂茄4号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茄子是露地生产的主要夏菜之一,黑龙江省茄子消费的需求量很大,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2012年、2013年茄子的销售价格由原来的1元·kg-1上涨到2元·kg-1,随着茄子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其纯收入可达105 000元·hm-2左右,使农民种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因此,育种单位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哈农杂茄4号是2009年以12039-1-1为母本、T148为父本配置的一代杂交种。经过2010年的配合力测定和品种比较试验,分别于2011、2012和2013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


黑龙江省早熟大豆杂交技术及田间管理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杂交后代群体大小要根据亲本间性状差异程度而定,而现实情况中由于试验人员力量有限,限制了大豆群体应有的规模。群体大小不是根据目标株出现的几率来设计的,而是大多数组合的F2群体规模都在1 500~2 000株范围内,如果亲本间有3个以上性状差异,那么还应该扩大群体规模才可能出现目标株,为了提高F2群体目标株出现的几率,最好的解决办法是F1有足够量的杂交种子。大豆是严格自花授粉作物,大豆的花很小,


GGE双标图法评价大豆重组自交系亚麻酸表现的稳定性(英文)
《大豆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亚麻酸是大豆油中不良气味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且与大豆油品质密切相关,本研究对东农L-5与合丰25杂交以后产生的重组自交后代的亚麻酸含量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变异为总变异的35%左右,而基因型变异占总变异的60%左右,环境与基因型互作占总变异的5%左右。通过GGE双标图方法有效地筛选了重组自交系中的亚麻酸表现最稳定的基因型,并且发现3个测试环境是高度相关的。基因型的环境适应性分析表明:后代家系P63在2007、2008年和P25在2009年哈尔滨的环境条件下具有最稳定的表现。


室内模拟干旱对大豆萌发性状的影响及抗旱性评价
《核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以22份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品系)为研究材料,使用快速简便的高渗溶剂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室内模拟干旱胁迫试验,探讨干旱胁迫对不同大豆品种(品系)萌发性状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不同品种进行抗旱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生态型大豆品种的吸水率、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根长指数均比清水对照低。品种间萌发性状存在差异,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相对发芽率,为73%,变异幅度为4.25%~44.56%,变异系数最小的为12h吸水率,为11%,变异幅度为28.54%~48.75%,12h吸水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根长指数与萌发抗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大豆芽期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初步鉴选出4个强抗型大豆品种,分别为:晋大74、晋大70、晋大83和晋大73,鉴选出3份敏感型品种,分别为晋大75、黑珍珠、扁茎豆,其他15份品种为中抗型品种。研究结果可为大豆萌发期抗旱性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