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不同光照周期下黄鳝不同组织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光照周期对黄鳝不同组织的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设置3个不同的光照时间(8、10和12h)处理,对黄鳝心、肝、脾、肾、肠、肌肉和脑等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组织基因组DNA对光照时间有不同的反应。其中,肌肉基因组DNA甲基化对光照周期的变化较为敏感,不同光照周期下肌肉基因组DNA总甲基化差异显著,光照周期为12h半甲基化和其他处理相比差异也很显著;肾脏和脑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对光照周期变化最不敏感,各处理组之间全甲基化、半甲基化和总甲基化差异都不显著;肝脏、肠、脾和心脏表现比较复杂,其中肝脏不同处理下基因组DNA半甲基化和总甲基化差异都不显著,光照周期为8h时,全甲基化差异显著;肠不同处理下基因组DNA全甲基化、半甲基化差异不显著,在光照周期为10h的处理组的总甲基化和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脾脏在光照周期为10h和8h时全甲基化和总甲基化各处理组差异显著,在光照周期为12h时半甲基化和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心脏在光照周期为10h时半甲基化和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

关键词: 黄鳝 DNA甲基化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光照周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个舌鳎育种群体表型性状及线粒体CO Ⅰ和Cyt b基因比较分析

水产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半滑舌鳎、黑鳃舌鳎和短吻三线舌鳎2个自然群体(Ca1和Ca2)的21个可量性状进行了测定,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Student-Newman-Keuls多重比较法,对21个可量性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短吻三线舌鳎2个群体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性状达71.43%,半滑舌鳎与短吻三线舌鳎具有显著性差异性状达71.43%,黑鳃舌鳎与短吻三线舌鳎具有显著性差异性状达66.67%~71.43%,半滑舌鳎与黑鳃舌鳎具有显著性差异性状达57.14%。对4个舌鳎群体线粒体(mt 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Ⅰ)和细胞色素b(Cyt b)基因进行克隆,在Gen Bank上未发现与黑鳃舌鳎同缘的COⅠ和Cyt b序列,说明黑鳃舌鳎COⅠ和Cyt b基因是首次被克隆,登录号分别为JQ937270 and JQ937271。3种舌鳎的COⅠ和Cyt b基因碱基含量分析显示,G含量最低,T含量均为最高,并且AT含量要高于GC。利用COⅠ和Cyt b序列分别检测舌鳎4个群体种内、种外遗传距离,并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半滑舌鳎与黑鳃舌鳎遗传距离分别为0.047~0.050和0.045,半滑舌鳎与短吻三线舌鳎分别为0.129~0.132和0.161~0.166,黑鳃舌鳎与短吻三线舌鳎分别为0.123~0.126和0.162~0.172,短吻三线舌鳎种内外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和0.002~0.004,半滑舌鳎与黑鳃舌鳎亲缘关系较近,它们与短吻三线舌鳎的亲缘关系较远,短吻三线舌鳎种内分化未达到种群分化的程度。研究表明,COⅠ和Cyt b基因完全可作为3种舌鳎种质鉴定的DNA条形码。

关键词: 半滑舌鳎 黑鳃舌鳎 短吻三线舌鳎 可量性状 COⅠ Cyt 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适应条件对细鳞鲑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适应条件对鲑科鱼类幼鱼续航游泳能力的影响,在(16.0±0.2)℃和8 mg/L溶解氧条件下,以续航时间作为评定游泳能力的关键指标,通过适应时间、适应流速、加速时间以及测试流速对细鳞鲑幼鱼的续航游泳时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4因素8水平的均匀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最大适应流速应控制在1—1.5 BL/s为宜,相应的最佳适应时间应为1 h,在合理条件下适应流速和适应时间对续航游泳能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加速时间只在大流速条件下(>0.5 m/s)对续航时间有极显著影响,其他情况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尽管长时间适应环境更有利于鱼类身体机能的充分调整,但适应时间仍建议控制在1—2 h以内,且受试鱼类要经过试验前的适应能力筛选;测试流速建议控制在3—4 BL/s以内,以避免超过鱼类的最大游泳耐受范围。测试流速对细鳞鲑幼鱼的续航时间有极为显著的影响,其续航时间随测试流速的增加呈幂函数规律衰减。

关键词: 细鳞鲑 适应时间 适应流速 加速时间 续航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壳色合浦珠母贝贝壳棱柱层和珍珠质层7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的比较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黑、金、红、白F5代选育群体贝壳棱柱层和珍珠质层的7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合浦珠母贝贝壳棱柱层中铁(Fe)、钾(K)、镁(Mg)和锰(Mn)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珍珠质层,而钠(Na)、Sr(锶)和锌(Zn)的质量分数则低于珍珠质层。4种壳色棱柱层和珍珠质层中的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均存在差异:Mg、Sr、K、Zn在黑壳合浦珠母贝棱柱层中质量分数最低,Mn、Fe在金壳棱柱层中最低,而Na却在红壳棱柱层中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Fe、Mg、Zn可能分别会影响合浦珠母贝红壳、金壳、白壳的形成。白壳贝珍珠质层的6种金属元素(Mg除外)质量分数都最少,更有可能培育出优质珍珠。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壳色 金属元素 棱柱层 珍珠质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在罗非鱼链球菌病综合防控中的应用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泼洒对罗非鱼抗无乳链球菌病的影响,为枯草芽孢杆菌在罗非鱼链球菌病综合防控中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池塘水体中泼洒不同浓度(对照组:0;试验组1:1.0×104CFU/m L;试验组2:1.0×105CFU/m L)的枯草芽孢杆菌,监测水质指标、鱼体免疫及抗氧化指标,并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对罗非鱼进行人工攻毒。结果发现,试验组1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氮、总磷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2水体在养殖后14 d和21 d的总磷含量及养殖后28 d的氨氮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他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亚硝酸盐氮含量在养殖后21 d及35 d低于对照组,其他时间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罗非鱼血清的溶菌酶(LZM)、过氧化物酶(POD)、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试验组1及试验组2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2.22%、2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90%。在养殖水体中泼洒适当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改善水质,提高罗非鱼机体的免疫力、抗氧化能力,进而提高罗非鱼抗无乳链球菌病的能力。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罗非鱼 水质 免疫力 抗氧化能力 抗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Sr~(2+)在大麻哈鱼胚胎耳石上的沉积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外源Sr2+在大麻哈鱼耳石上的沉积状况,本研究利用电子显微探针技术(EPMA)对大麻哈鱼发眼卵后期胚胎进行50、100、200、400 mg·L-1Sr2+48 h浸染试验,经12和100 d暂养后检测其在耳石上的沉积.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r2+均在大麻哈鱼耳石上产生明显的深红色标记环.同一剂量组锶峰区均值和极值不稳定,但最小锶峰极值也能达到对照组水平的35.1倍,整体上锶峰随浸染浓度增加而增大.经100 d暂养后,锶峰没有减弱迹象.检测结果还表明,锶在大麻哈鱼耳石上的沉积是逐渐进行的,有明显的滞后现象,高峰后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些特点符合对放流标记技术的要求,表明可以利用外源Sr2+对大麻哈鱼耳石进行标记.

关键词: Sr2+ 大麻哈鱼 电子显微探针技术 锶沉积 锶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立式曲面V型网板在拖网系统中的力学配合计算研究

水产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知网板对拖网系统力学配合计算的影响,运用网板平衡方程结合钢索张力方程,建立拖网系统力学配合计算模型,并选取一款广泛使用的立式曲面V型网板及其相应的中层拖网,将网板水动力性能水槽实验数据,结合"龙腾"号的拖网及拖船实测数据带入力学模型,从翼端处的张力起始,逐步计算并分析手纲、网板、曳纲的受力情况,得到网板工作冲角、曳纲长度及张力、拖网翼端深度等拖网系统参数值。结果显示,冲角、曳纲长度和翼端深度随拖曳速度增加而减小;翼端深度及曳纲张力随曳纲连接点Z坐标的增加呈指数增长,随手纲连接点Z坐标增加呈线性减小;通过调节曳纲连接点Z坐标在0.1~0.6 m,可控制工作冲角为17.77°~18.55°,翼端深度为124.3~192.3 m,曳纲张力达40 210~42 219 N;通过调节手纲连接点Z坐标在-0.4~-0.05 m,可控制工作冲角为16.54°~19.85°,翼端深度为75.9~679.5 m,曳纲张力达39 533.5~57 933 N;减少网板在水中重量,可减小拖船功率负荷,更适合在浅层作业;减小网板面积,可降低网板工作冲角,同时减小拖船功率负荷,更适合在稍深的水层作业。

关键词: 立式曲面V型网板 拖网系统 配合计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清除或劫持:细胞自噬与病毒感染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胞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生命现象,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作为一种防御和应激调控机制,自噬在维持细胞内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自噬能够参与机体免疫应答,产生抗病毒效应;而某些病毒则进化出一些策略劫持自噬来利于自身的增殖。通过干预自噬途径寻找药物新靶点和治疗策略逐渐成为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方向。本文概述了细胞自噬与病毒感染之间关系,以期为抗病毒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细胞自噬 病毒 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南极磷虾粉贮藏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感官、色泽、酸价、TBARS和胃蛋白酶消化率为指标,探讨了温度对南极磷虾粉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30、35℃三种贮藏温度下,贮藏温度越高,南极磷虾粉各项品质指标下降越快。三组样品在贮藏第165d后均未达到货架期终点,感官指标分别为0.92、1.01、1.21;酸价分别为2.03、2.19、2.29mg/g,胃蛋白酶消化率分别为92.58%、92.09%、91.51%,均符合鱼粉国家标准特级品指标;TBARS值均未超过鱼粉的20mg/kg限值。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贮藏165d后南极磷虾粉仍有较好的品质,表明船上生产的南极磷虾粉具有较好的贮藏性。

关键词: 南极磷虾粉 贮藏 温度 品质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消化系统组织学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ntus从初孵仔鱼到幼鱼这一发育阶段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变化和组织结构特征.【方法】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0~35日龄的条石鲷各期仔、稚、幼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和结论】在水温24~27℃,盐度29~30,p H 7.4~8.2的条件下,初孵仔鱼(0日龄仔鱼)消化道仅是一条位于卵黄囊后的尚未分化的细管状结构,卵黄囊体积较大,H-E染色呈淡红色.随着条石鲷的生长发育,其消化系统也在逐渐成熟和完善,条石鲷消化系统的发育完善要经过3个阶段,第1阶段是0~3日龄,消化道几乎未分化;第2个阶段为4~18日龄,消化系统初步发育成型,具备了基本的摄食、消化和吸收功能;第3阶段为19~35日龄,形成胃腺和幽门盲囊,消化系统发育完善,具备成鱼的结构.

关键词: 条石鲷 早期发育阶段 消化系统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