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瓜新品种‘早青4号’
《园艺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早青4号’黄瓜是以抗病雌性系B-36为母本,吉-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华南型雌型一代杂种。生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全雌株率达70%以上,连续结果性强。瓜短圆筒形,瓜长25.0cm,单瓜质量约400g,皮色深绿有光泽,口感脆,商品性好,耐贮运。抗病抗逆性强。适合广东乃至华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种植。


韭菜有机溶剂提取液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及其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分析测试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韭菜茎和叶的石油醚、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有机溶剂提取液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提取液中有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甲基甲烷硫代磺酸盐、二甲基酯硫磺酸、甲基2-丙烯基二硫及杂环等多种含硫化合物,另外还检出较复杂的3-乙烯基-1,2-二硫代杂环己-5-烯类物质。低温条件下,茎中石油醚、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的检出物分别为21、27、10、9、15种,叶中分别为14、6、9、3、9种;高温条件下,茎中石油醚、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的检出物分别为92、73、22、126、47种,叶中分别为29、18、未检出、24、9种。韭菜茎和叶不同部位及同一部位两种温度检出的主要化合物种类存在差别。韭菜茎的提取液所检出的化学物质多而复杂,高温条件下的检出物较低温的多。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韭菜有机溶剂提取液中存在对香蕉枯萎病菌孢子有抑制作用的化学成分。


广东省外观健康犬携带狂犬病毒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外观健康犬狂犬病病毒带毒率情况。方法使用DFA法对随机采取的外观健康犬脑组织进行抗原筛查,再以RT-PCR和MIT法对DFA阳性样品进行复检,RT-PCR阳性的样品进行狂犬病毒N基因片段的扩增、测序和比较分析。结果在1 833份样品中,检出阳性样品2份,狂犬病病毒阳性率0.11%。序列分析显示这两株广东分离株属于狂犬病毒I型,基因同源性为99.7%。结论广东省外观健康犬中存在狂犬病毒感染情况,分离毒株与湖南和广西分离株有高度的亲缘关系。


黑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对茶叶中游离氟含量的影响
《茶叶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黑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对茶叶中游离氟含量的影响,分别用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对毛尖绿茶与黑毛茶进行纯种散茶"发花",测定不"发花"茶叶、"发花"后去掉"金花"的茶叶、"金花"颗粒及液态发酵前后茶汤中的游离氟含量。结果显示:冠突散囊菌出发菌株与诱变菌株均使黑毛茶的游离氟含量升高,分别较不"发花"的对照茶样提高7.94%和10.47%,但均对毛尖绿茶的无影响;"金花"颗粒含一定量的游离态氟;冠突散囊菌能少量吸收茶汤中的氟,且吸收量与茶汤中游离氟的原始含量无相关性;冠突散囊菌对茶叶中游离氟含量的影响因茶叶的含氟水平不同而异,对氟无富集作用。


微生物菌剂处理猪场沼液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人工模拟活性污泥的方法,比较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猪场沼液的净化效果,旨在研制适合处理猪场沼液的复合菌剂,为养殖废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剂对猪场沼液均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能够较好地去除沼液生物需氧量、总磷、粪大肠菌群,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61.5%、83.0%、99.0%,发芽试验也证实植物毒性的良好去除效果,最高发芽率提高38.3个百分点,发芽指数提高45.2个百分点;对化学需氧量、氨氮、全盐量等指标均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最高去除率发分别达到54.9%、48.4%、31.8%。综合评估,光合菌剂(PMP)处理效果优于复合菌剂(CMP)和发酵菌剂(FMP)。


腈菌唑在荔枝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农学学报 》 2011
摘要:为明确腈菌唑在荔枝及土壤中的消解情况和环境评价,2008—2009年通过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在荔枝上及土壤中施用后的消减动态。样品用甲醇提取,乙酸乙酯液液分配萃取、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了腈菌唑在荔枝上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广东、广西两地试验结果表明:腈菌唑在荔枝及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荔枝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2~2.5天和2.8~3.1天。在有效成分为100mg/kg剂量下,施药3次,药后7天,腈菌唑在荔枝上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2mg/kg,建议其在荔枝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值)暂定为2mg/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