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原种狮头鹅反季节繁育技术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狮头鹅是目前国内外最大型的肉用鹅品种之一。对狮头鹅的反季节繁殖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包括了免疫程序、光照控制、人工换羽、饲料营养和人工强制换羽等,以期为保障全年生产与供应,提高农民收益提供参考。


蚕蛹壳几丁质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产几丁质酶菌株发酵产酶活性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将筛选得到的1株产几丁质酶菌株G-254进行驯化培养,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菌株产酶活的影响;进行响应面试验,以菌株发酵所产酶活为响应值,确定最佳的发酵产酶工艺条件。[结果]菌株G-254发酵产几丁质酶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8%,牛肉膏料5%,硫酸镁0.07%,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几丁质酶活为6.86 U。[结论]提高了菌株发酵产几丁质酶酶活,为后续工业化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对未来五年我国荔枝植保研究的思考
《中国热带农业 》 2011
摘要:本文基于2009年国家荔枝产业技术体系对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及四川6省区主要荔枝产区300多户荔农所进行的实地调查问卷、作者参加荔枝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部热作病虫害疫情检测与防控项目工作所了解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荔枝的植保现状,同时结合荔枝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未来5年我国荔枝植保研究的基本内容。


广州市水稻主导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
《中国稻米 》 2011
摘要:采用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病圃鉴定的方法,评价了广州市近年的水稻主导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参试11个品种对稻瘟病抗病的有7个,占63.6%。其中,高抗的2个,占18.2%;抗的3个,占27.3%;中抗的2个,占18.2%;感病(中感)的4个,占36.4%。对白叶枯病优势致病菌系Ⅳ型菌的抗性,表现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5个类型。抗的1个,占9.1%;中抗的3个,占27.3%;中感的5个,占45.5%;感病的1个,占9.1%;高感的1个,占9.1%;所有参试品种不抗强毒菌系Ⅴ型菌。对白叶枯病Ⅳ型菌和稻瘟病双抗的品种有黄华占、粤晶丝苗2号和丰秀占3个,占27.3%。广州市水稻生产主导品种对主要病害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总体抗性比较好,这些品种在广州稻区推广种植能较有效地抵御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发生流行。


双列杂交后代冠高生长曲线拟合
《畜牧与兽医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鸡冠发育情况是衡量优质肉鸡经济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选用岭南黄鸡中生长早期鸡冠发育明显差异的品系S和品系B进行正(S♂×B♀)反(B♂×S♀)杂交,S和B分别自交,共4组进行试验。利用3种生长曲线模型(Logistic、Gompertz、Bertalanffy)拟合冠高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正反交对冠高影响不大,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种生长曲线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各组合冠高的生长曲线(R2>0.983),其中以Bertalanffy模型的拟合度最高(平均♂R2=0.998,♀R2=0.991),且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所以利用3种生长曲线模型研究优质鸡的冠高的生长发育趋势是可行的,同时,冠高的发育程度与繁殖、营养水平等因素呈高度相关,通过生长曲线拟合和估计,可以为繁殖、营养等其他调控手段提供评价指标。


中草药添加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120头胎次、日龄相近,体质量在7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只饲喂基础饲粮,西药组添加0.02%半胱胺,其他2组分别添加1%和0.5%的中草药添加剂。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2个中药组(B、C组)、半胱胺组(D组)的日增重分别比空白对照组(A组)提高了9.89%(P<0.05),4.42%(P>0.05)和1.26%(P>0.05),料肉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7.07%(P<0.05),4.49%(P<0.05)和3.97%(P<0.05);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对猪只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南雄烟区主要植烟土壤特征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南雄市主要植烟土壤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颜色、质地、土壤pH值、土壤的颗粒组成、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紫色砂页岩发育的土壤呈弱碱性,质地较粘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钙都显著高于沙泥田土壤。


“新优选蕉柑”的选育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新优选蕉柑"是从"新1号蕉柑"芽变单株中选育出来的蕉柑新品种。在潮汕地区经过多年对其后代进行多点区域性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表明"新优选蕉柑"的枝梢较粗且长,叶片和花较大,果实明显增大,单果增大29 g左右;花量相对较少,着果率较高,丰产稳产性能更好,物候期和结果习性等与"新1号蕉柑"相近。新优选蕉柑是一个发展潜力较大的柑桔新品种,已经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