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品种芒果果实品质、糖组分及抗氧化性的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5个品种的芒果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进行了果实品质、糖组分和抗氧化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果实质量、可食率和可滴定酸含量差异较大,分别为202~787 g、68.72%~81.35%和0.23%~0.8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小菲芒(19.37%),最低为爱文(10.83%);不同品种芒果果实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有较大差异,台农1号最高(0.037 mg/g),小菲芒最低(0.003 mg/g);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是芒果果实的主要糖类,其中蔗糖含量最高;不同品种芒果果实抗氧化能力不同,台农1号最高(2 990.93 Troloxμmol/L),Lippens最低(647.21 Troloxμmol/L)。


广东省豚草及两种天敌昆虫的发生与分布
《应用昆虫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豚草(Ambrosia antemisiifolia L.)入侵广东以来蔓延迅速,为了有效抑制豚草进一步扩散蔓延,调查了豚草及其天敌在广东省的发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目前广东省豚草主要分布在3个区域,粤北韶关及清远地区,粤西肇庆市封开县,粤东北梅州地区。广东省豚草的天敌昆虫主要有豚草卷蛾Epiblema strenuana W.和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 L.,其中豚草卷蛾的分布范围较广聚萤叶甲广泛,但其控害作用有限,显著低于广聚萤叶甲。最后讨论了豚草扩散与公路交通的关系,并比较了豚草两种天敌的防控潜力。


第九届国际柑桔苗木大会简介及与会收获
《中国果业信息 》 2011
摘要:中国代表团于2011年6月11-25日受邀参加了在阿根廷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柑桔苗木大会,并对阿根廷及智利两国柑桔产业进行了实地考察.会议主要围绕苗木繁育、新品种和砧木、砧木对比试验以及嫁接传染性病害特别是黄龙病等几个领域开展交流,其中包括种皮剥离,促进柑桔种子萌发技术;美国通过病毒成功矮化柑桔植株;澳大利亚循环水再利用的水肥一体化管理等.此次会议使我们明确:苗木质量是基础,安全保障更重要;开展砧穗组合比较试验,贵在长期坚持不懈;良种创新多元化,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打造;标准建园.信息精准.肥水一体;精深加工,扩大出口.做强产业;加强平台建设,提升柑桔工程技术研发水平.
关键词: 第九届国际柑桔苗木大会 阿根廷柑桔产业 智利柑桔产业 启示 建议


拟南芥CBF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野生蕉的遗传转化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拟南芥中克隆CBF1基因,转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XbaI和SacI位点,得到中间重组质粒pBI121-CBF1,用EcoRI和HindⅢ将35S启动子与CBF1基因从pBI121-CBF1切下,转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中,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1301-CBF1。将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EHA105,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野生蕉胚性悬浮细胞,经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鉴定,证明CBF1基因已转入野生蕉中。
关键词: 拟南芥 CBF1基因 野生蕉 遗传转化 胚性悬浮细胞


来自南海红树林底泥放线菌(No.H83-3)的活性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 2011 CSCD
摘要:目的对从我国南海红树林底泥中分离的一株放线菌(No.H83-3)进行活性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对H83-3发酵物的菌丝体采用90%乙醇提取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并对具有活性的氯仿部位进行研究。整个过程采用纸碟片法进行活性追踪分离,先后通过硅胶柱、开放性ODS柱以及制备型HPLC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用NMR、MS等光谱方法,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出6个化合物,并分别鉴定为衣霉素(tunicamycin)Ⅶ(化合物1)、衣霉素D2(化合物2)、衣霉素Ⅴ(化合物3)、衣霉素S15a(化合物4),衣霉素Ⅱ(化合物5),衣霉素U17a(化合物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得到。


氟虫腈对红火蚁与黑头酸臭蚁干扰竞争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红火蚁和本地蚂蚁黑头酸臭蚁为对象,室内测定了氟虫腈处理后红火蚁与黑头酸臭蚁分别在个体水平和种群水平上的攻击性和攻击强度。一对一攻击试验结果表明:红火蚁和黑头酸臭蚁之间攻击级别多集中在I和II级,即红火蚁和黑头酸臭蚁间缺乏实质性的攻击,顶多在相互攻击时摆出威胁姿势。群体攻击试验结果表明:相互攻击后红火蚁死亡率为2.67%~10%,而黑头酸臭蚁死亡率为0~0.67%,即黑头酸臭蚁的攻击能力明显比红火蚁强。可见,氟虫腈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红火蚁与本地蚂蚁的竞争能力,同时对本地蚂蚁影响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