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芽孢杆菌(Bacillus spp.Bacteria)和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和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0.78±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84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添加不同水平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的6种饲料。两种物质的添加量分别为(cfu/g,mg/kg):G0(0,0)、G1(1080,)、G2(10100,)、G3(01,400)、G4(108,1 400)和G5(10101,400)。养殖42 d后测定对虾的生长指标、体成分和胃、肝胰腺和肠道消化酶活力。结果显示,G1、G2和G3组对虾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G0组(P<0.05),G5组显著低于G0组(P<0.05)。在同一芽孢杆菌水平下,G4和G5组的蛋白质效率分别显著低于G1和G2组(P<0.05)。与G0组相比,G1、G2和G3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不同程度升高,饲料系数降低,其中G1组的效果最好。G4和G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低于G0组,并显著低于G1组(P<0.05),但饲料系数显著高于G1组。试验虾的存活率为76.4%~88.6%,其中最高的为G3组,其次为G1组,均显著高于G0和G4、G5组(P<0.05)。各组对虾的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G0组相比,G1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添加组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同一低聚木糖水平下,随着芽孢杆菌的添加水平的升高,对虾肠道各消化酶活力呈现上升的趋势。与G0组相比,G1和G2组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力增加,肠道、胃消化酶活力和肝胰腺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显著升高。G3、G4和G5组对虾肝胰腺消化酶活力显著上升(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或低聚木糖可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的存活率,增强消化道特别是肠道的消化酶活力,但联合添加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的效果不理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防治螺旋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南方农业学报 》 2011 CSCD
摘要:【目的】明确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对螺旋粉虱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为螺旋粉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500、1000、2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啶虫脒微乳剂、20%噻嗪酮乳油、2.5%联苯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以及清水和空白对照处理;在螺旋粉虱成虫高峰期进行喷药试验。【结果】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1000倍液药后1、7、35d对螺旋粉虱的防效分别为100.00%、93.83%、和86.70%;药后2、7、14d观察,未见番石榴树出现药害现象。【结论】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对螺旋粉虱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且对番石榴生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螺旋粉虱的防治药剂在番石榴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在螺旋粉虱成虫高峰期使用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关键词: 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 螺旋粉虱 药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市政污泥堆肥中有机物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市政污泥好氧堆肥中有机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堆肥温度,延长堆肥高温期,增加有机质的降解率,对堆肥产品的pH、EC、GI和养分无显著影响,且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堆肥有机物质的影响也不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地方水稻品种营养品质分析及其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广东省112个市(县)为基本单位,利用GIS平台软件分析研究了广东地方稻种资源营养品质的生态地理分布结果表明,西南稻作区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相对高于广东其他地区;中南稻作区高蛋白或低蛋白含量、高赖氨酸或低赖氨酸含量的水稻品种资源出现频率都较高,各级种质的蛋白质含量均十分丰富,说明该稻作区的各级资源营养品质的含量均十分丰富,是高营养品质水稻育种和生产的较佳区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甘薯新病害-茎腐病的研究初报
《植物病理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年以来广东省主要甘薯产区发现1种甘薯新病害,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变黄,茎基部呈黑色水浸状腐烂,并逐渐沿茎枝向顶端腐烂,后整株倒伏、死亡。从甘薯病茎部分离得到了病菌,经柯赫法则验证为致病病原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菊欧文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采用茎枝、菌液共培养法接种8个甘薯品种,结果表明8个品种均无抗病性,病原菌致病性较强。这是我国首次发现该病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体系的构建与运行的内在趋势,并提出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水仙素诱导冬瓜多倍体的初步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对冬瓜自交系B98、B32和C30二倍体幼苗进行多倍体诱变。结果表明: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2%时,冬瓜的诱变率最高,可达35.2%;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材料茎长、叶长、叶宽、叶柄长和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比对照大,说明秋水仙素可致冬瓜的茎和叶产生显著变异。详细调查了D5代材料与对照的叶面积、节间长和茎粗、瓜形等29个性状。结果表明:多倍体节间长显著变短(幅度达29.30%),茎变粗(幅度达44.68%),叶面积明显增大,叶片变厚,单片叶重显著增加(由34.87 g/片增至41.38 g/片)。多倍体第一雌花节位由第21.47节下降至第14.47节,但每株平均雌花数却显著增加(由4.87朵/株增至6.87朵/株)。多倍体单瓜重及瓜长稍下降,但肉变厚,肉质致密性增加,增幅分别达7.07%和10.56%;单瓜产籽量(重量与籽粒数)下降46%,达显著水平,千粒重不变,而休眠期显著缩短(收种后30 d的发芽率由59.61%提高至85.2%)。利用D5代处理材料与现有优良二倍体自交系进行配组杂交,其F1代表现肉厚、瓜肉比重大、无籽或空瘪籽等优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稗草对丁草胺和二氯喹啉酸抗药性的测定
《农药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明确稻田稗草对丁草胺和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水平,利用盆钵法测定了广东佛冈、韶关、梅州等地共14个点稻田稗草对丁草胺和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结果]对于丁草胺,惠州龙门稗草ED50值最大,为757.33 g a.i./hm2,相对抗性指数(RI)为3.4,说明龙门点稗草对丁草胺已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对于二氯喹啉酸,所测定的14个稗草生态型对其未表现出抗药性。[结论]稻田稗草对丁草胺已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惠州龙门点抗性最高;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未产生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卵巢解剖在我国迁飞昆虫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植保导刊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卵巢解剖是研究昆虫生殖发育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在农业重大害虫的迁飞研究和预测预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概述了我国50多年来在卵巢解剖技术、卵巢发育分级与卵巢发育类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卵巢解剖在我国迁飞昆虫研究和预测预报中的应用,提出在病虫测报工作中应用卵巢解剖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