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福建农业学报》创刊以来(1986~2010)发表论文的统计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对《福建农业学报》创刊25年以来(1986~2010)刊载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载文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2009年起改为双月刊,年均刊载论文142.5篇;(2)总引文量16 189篇,篇均引文10.7篇.2007~2010年篇均引文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为13.0~16.2篇,显示期刊作者吸收文献信息能力不断提高;(3)总被引频次、被引半衰期不断上升,影响因子也稳步上升,说明《学报》总体的学术影响力在不断提高;(4)基金论文比大幅度提高,2010年达到87.0%,且主要以省级及国家级项目资助为主;(5)刊载论文的作者共有6 191人次,合作度为4.11.论文合作度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从1986年的3.04上升到2010年的4.54;(6)第一作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50岁,作者以中高级职称人员及硕、博士为主,2010年作者增量为0.66(与最佳值0.64接近),显示《学报》作者群体构成相对较合理.
关键词: 《福建农业学报》 影响因子 载文量 引文量 被引频次 合作度 核心作者群


台湾地方特色加工食品的发展与启示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台湾地方特产与当地人文与历史变迁息息相关,台湾地方特产更与当地的地理、气候、经济和产业等因素密切相连。台湾地方特色加工食品以糕饼、茶叶和海产加工品为主,知名的地方特色加工食品共有87种。台湾非常重视对地方特色产业的辅导,近年来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诸多策略中,与地方特色加工食品产业发展较为密切的辅导政策主要有:"农村小型食品加工"辅导、"地方伴手"计划、"一县市一特色,一乡镇一特产"发展策略、"观光工厂"计划。台湾地方特色加工食品的营销方式主要有:媒体推介、文化行销、网络购物、会馆展销。台湾地方特色加工食品发展的启示是:借鉴台湾经验,大力发展福建地方特色加工食品产业;深化闽台合作,促进闽台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协同发展。


活动式植物无土栽培盘的研究设计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无土栽培技术的日趋成熟及其运用推广的日益扩大,简要分析当前中国无土栽培技术特点和存在的缺陷,针对性地研究设计出一种可活动的植物无土栽培盘。对这种活动式植物无土栽培盘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细致研究,并全面阐述其创新点。最后选取3种叶用蔬菜与常规无土栽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生菜、空心菜、西洋菜其成活率分别提高了9.3%、9.7%和8.9%,其栽种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的栽培盘,既提高了间苗期的成活率,又降低了育苗期的材料成本,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樱属(Cerasus Mill.)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福建热作科技 》 2011
摘要:通过对闽、浙、赣、粤四省樱属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野外调查采集和引种栽培研究,概述樱属野生观赏植物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观赏特性,并结合其资源现状,提出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生物学与分子检测鉴定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根据已报道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合成1对引物,对侵染黄瓜的CGMMV广西分离物CP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物与CGMMV-GX-G(DQ647384)同源性最高,达100%。将病毒分离物摩擦接种于5种葫芦科植物、普通烟、心叶烟及苋色藜上,结果表明在葫芦科植物上均表现症状,在苋色藜上产生局部侵染,不侵染普通烟和心叶烟。接种实验发现不同植物及接种时间对寄主的发病有一定影响。上述植物接种后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从接种病毒的葫芦科植物上和苋色藜上均扩增到该病毒的特异性条带,而普通烟、心叶烟和健康对照没有扩增出目的条带。生物学与分子检测鉴定结果表明CGMMV-GX属于CGMMV西瓜株系。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生物学检测 分子检测 RT-PCR


宜优673烟后制种高产技术
《福建稻麦科技 》 2011
摘要:宜优67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丰产三系晚籼杂交水稻新品种,但该品种制种产量较低。通过调整栽培管理技术,探索"烟叶—宜优673制种"这一种新型耕作制度,不仅农民增加收人,提高农户单位面积土地年收益,而且杂交稻制种田抽穗扬花期能利用最佳时段,高产、稳产,杂交种子质量好。


香蕉枯萎病芽胞杆菌生防菌的筛选及其抑菌特性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从我国不同地区采集土样,共分离到300余株芽胞杆菌,通过平板对峙生长法从中筛选到4株对香蕉枯萎病原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经16SrRNA序列分析,将这4株生防芽胞杆菌鉴定为多粘类芽胞杆菌。4株菌的生物学特性基本一致,其主要脂肪酸类型为15∶0ANTEISO,分析发现生防菌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与生防菌的脂肪酸类型具有相关性。从菌量、温度、pH以及紫外照射时间对4株生防菌的抑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株菌的抑菌效果随着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当菌液稀释100倍时只有FJAT-4539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4株菌的抑菌作用对温度敏感,加热会导致抑菌活性丧失;4株菌均在pH为9时对病原菌具有强的抑菌作用;4株菌对紫外耐受力强。综合所有试验结果,菌株FJAT-4539对香蕉枯萎病的抑菌效果最强。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团队培育与建设探讨
《发展研究 》 2011
摘要:本文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3年来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与建设的实践为例,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创新团队绩效评价体系、学科结构、管理和激励机制、创新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团队培育的若干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