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中国传统茶审美方法略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摘要:在对中国古典美学重要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历代茶人在茶审美中的经典茶诗词,归纳提炼出"物我观照"、"净静虚明"、"妙悟自然"三种茶审美方法。"物我观照"源于自然的某些物征可以象征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在经常的茶事实践中,茶人从茶的清香和内蕴的品质中观照出"茶佳人"、"茶君子"的形象。"净静虚明"发端于道家老子"涤除玄鉴"及"致虚极,守静笃"的悟道理念,在空灵虚静的心境中,即使是最简单不过的茶事活动仍洋溢着诗性之美。"妙悟自然"取材于禅宗、老庄及后来文艺美学理论,指茶人在品茶过程中通过长期的亲身体验和凝神遐想,终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人生境界。

关键词: 审美方法 茶文化 物我观照 净静虚明 妙悟自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SCAR标记的建立及在菌株群鉴定中的应用

中国食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5条具有菌株群特异性的SRAP、ISSR、RAPD扩增产物DNA条带测序结果,设计64对SCAR引物,其中6对引物能成功扩增出目的条带,即有6条特异片段(A、C、E、G、H、J)被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通过这6个SCAR标记的不同组合,将40个双孢蘑菇菌株分为9个类群和6个类群,与基于SRAP、ISSR、RAPD资料的聚类分析结果的组间距离值取13和16时的分类结果完全吻合。对A片段的SCAR-PCR检测结果是:可从40个双孢蘑菇菌株中鉴别出双孢蘑菇333号菌株(编号01)。

关键词: 双孢蘑菇 SCAR 菌株群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技术推广保障体系探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摘要:从制度保障、经费保障、政策保障3个方面,探讨了相应的农技推广保障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技推广 保障体系 制度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酒中苹果酸乳酸发酵优良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食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获得高耐受二氧化硫的枇杷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LF)菌,为果酒生物降酸提供优良乳酸菌资源。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自然发酵的枇杷酒中分离乳酸菌,并通过耐受性试验筛选优良的MLF乳酸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法对目标菌进行鉴定。结果及结论:R23和R35分别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 illus plantarum R23)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 illus casei R35);R23与R35均具有MLF能力,且可耐受120mg/L的总SO2浓度,是2株优良的枇杷酒MLF菌。

关键词: 枇杷酒 苹果酸乳酸发酵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以‘丹桂’品种为鲜叶原料,采用自然环境和空调环境2种做青方式,按铁观音的加工工艺进行制作,研究‘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干物质含量自然环境下为94.72%~97.04%,空调环境下为94.84%~96.80%,成品茶中干物质含量比鲜叶中略低;茶多酚总量空调环境做青低于自然环境做青,自然环境下为29.27%~31.56%,空调环境下为27.92%~31.3%,且成品茶比鲜叶含量低;氨基酸含量自然环境下为1.90%~2.24%,空调环境下为1.95%~2.32%,成品茶比鲜叶高;咖啡碱含量空调环境下为2.23%~2.37%,自然环境下较空调环境下大,其含量为2.32%~2.66%。自然环境下和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咖啡碱、氨基酸含量差别不明显;茶多酚总量差别较明显,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茶多酚总量和酚氨值比自然环境下的低。感官审评表明,空调环境做青所制毛茶样香气得分高于自然环境做青的,内质也较优。做青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控制适当的温、湿度有利于乌龙茶香气品质的提高。

关键词: 丹桂 乌龙茶 做青环境 生化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鱼粉标准中二项指标的探讨

福建分析测试 2011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应用,鱼粉经过生物方法处理后,检测其挥发性盐基氮(VBN)和酸价的含量明显超过鱼粉标准中规定的限量。2003年实施的鱼粉标准已经不适用目前所有的鱼粉产品,且阻碍了企业研究、推广和运用新型高效产品,所以建议将鱼粉标准进行修订与完善。

关键词: 鱼粉 VBN 酸价 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汁乳酸发酵优良菌株筛选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CSCD

摘要:以枇杷汁为原料,以乳酸发酵风味为主要评判指标,采用纯种控温发酵技术,筛选枇杷果汁乳酸发酵的优良乳酸菌,并研究其发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枇杷果汁乳酸发酵的最适菌株为植物乳杆菌R23,其次为干酪乳杆菌R35,且2者发酵风格各具特色。发酵温度低于30℃时,菌细胞生长有较长的稳定期。枇杷果汁发酵过程中,总酸先降后升,酸代谢增减速率与发酵温度呈正相关。植物乳杆菌R23最适发酵温度25~30℃,发酵时间2~3 d。原果酸含量对发酵风味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枇杷 乳酸发酵 风味 发酵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草剂Oryzalin诱变西瓜四倍体及倍性鉴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个二倍体西瓜自交系为实验材料,研究除草剂Oryzalin不同滴苗浓度(30,40,50,60 mg/L)和不同处理时间(1,2,4,6 d)对西瓜四倍体的诱变效果,同时进行变异植株的外部形态和气孔观察及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以50 mg/L浓度,2 d滴苗处理诱变效果最佳,两个材料四倍体诱变率分别达到15.63%和17.19%。其变异植株通过染色体计数法鉴定得出染色体数为44,确定为四倍体植株,植株表现为叶片钝圆而厚,叶色深绿,叶缘多锯齿,花瓣颜色深黄,花瓣增宽、增厚;叶片气孔密度明显减小,保卫细胞体积增大。Oryzalin对不同基因型的四倍体诱变效果具有一定差异。

关键词: 西瓜 Oryzalin 四倍体 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水稻叶色白转绿光温敏核不育突变体的育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水稻叶色白化转绿光温敏核不育突变系的育种应用价值,笔者对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具有白化转绿特性的6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遗传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突变体可分为3种类型:白化转浅绿类型(21W4)、白化转绿类型(21W7、21W9和21W13)和白化转黄绿类型(21W1和21W10)。21W1的叶色变化特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21W4、21W7、21W9、21W10和21W13的叶色变化特性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6个突变体在穗长、倒二叶、有效穗、播始历期、颖花宽、柱头单边外露率和柱头总外露率方面与对照品种‘SE21S’有所差异,但它们均保持了‘SE21S’的育性转换特性。突变体的杂种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株叶形态和株高生长动态,产量构成因素依不同的突变系而表现不同,其中21W1、21W4、21W9和21W10的杂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有较好的育种利用价值。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 光温敏核不育突变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杂交水稻两优航2号高产制种技术

福建稻麦科技 2011

摘要:优质杂交水稻两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优质两系不育系SE21S与自选恢复系航2号配组而成的,具有米质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介绍了两优航2号亲本的特征特性,并总结其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关键词: 优质 杂交水稻 两优航2号 高产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