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阐述青枯雷尔氏菌致病基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调节。由于青枯雷尔氏菌的复杂性,进而发展了许多青枯雷尔氏菌分子鉴定技术,并且对青枯雷尔氏菌的鉴定逐渐走向快速、便捷和灵敏高的趋势。青枯雷尔氏菌基因组约5.8Mb,具有高(G+C)含量和约5 120个可能的编码基因;它是由3.7Mb的染色体和2.1Mb的大质粒所组成,主要的致病因子有Ⅲ型hrp分泌系统产物、胞外多糖、细胞壁降解酶(包括果胶质酶以及纤维素酶等),其涉及的基因主要包括hrp基因簇、avr基因、毒性基因;青枯雷尔氏菌通过Ⅲ型分泌系统(T3SS)、II型分泌系统(T2SS)等分泌系统将多种毒性因子输送到胞外使寄主植物致病。同时,T3SS和T2SS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上述致病因子的协调作用是由一个复杂的网络调节系统控制的,并以PhcA调节基因的启动和转录为核心,自动而精密地调节有关致病基因的表达及关闭,从而控制细菌的生长状态。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菌株鉴定 致病因子 致病基因 致病机制


福建某猪场猪弓形体病的诊疗及体会
《福建畜牧兽医 》 2011
摘要:猪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病原是龚地弓形虫,为细胞内寄生虫。1952年美国Farrtell和德国Becker首次报道了猪弓形体病,随后许多国家陆


棉籽蛋白水解物水解度3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介绍了一种比较简单可行、适用于棉籽蛋白水解度的测定方法———OPA法。选用中性蛋白酶将棉籽蛋白水解成棉籽多肽,通过新建立的方法测定不同酶解时间棉籽蛋白水解液的水解度,并与文献所报道的甲醛滴定法和茚三酮比色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甲醛滴定法和茚三酮比色法相比,OPA法更简便、更快速,且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强、对环境友好,是3种方法中最适合测定棉籽蛋白水解液水解度的方法,同时该方法也适用于饲料及食品行业中其他蛋白水解度的测定。


木薯淀粉酶解糖化工艺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以淀粉的水解程度(DE值)为指标,对木薯淀粉糖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糖化温度、时间、酶用量、pH和转速等单因素范围分别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化温度在60~65℃,反应时间在105~115min,酶用量在1.5~2.5mL,pH在3.5~4.5,转速约为180r.min-1时淀粉水解的效果最好。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糖化条件:糖化温度65℃、糖化时间105min、酶用量2mL.L-1、pH 4.0,糖化的DE值达到105%。


水稻根长增长和养分吸收动态及其模拟模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溶液培养和田间试验,研究水稻根长增长和氮、磷、钾吸收动态。在改进蔬菜根长和养分吸收动态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一个生长周期的水稻根长增长模型、单位根表面积氮、磷、钾吸收速率模型及其累积吸收动态模型。6个根长增长模型和18个根表氮、磷、钾吸收速率模型以及36个氮、磷、钾吸收动态模型的模拟效果达显著水平。结果表明,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水稻根长增长和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在整个生育期呈现"S"型特征;根表养分吸收速率在生长前期随种植时间迅速提高并达到最大值,过后则按指数规律下降。溶液培养试验看出,生育期120 d水稻最大根长增长速率和最大根长分别为播种后68.8±5.4 d和108.4±3.9 d,品种间差异很小;最大根长增长速率和根长则为4531.5±1529.4 cm/(pot.d)和(2.8931±0.6237)×105cm/pot,品种间差异较大。田间试验看出,不同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吸收速率基本同步,早晚稻插秧后约50~60 d根系养分吸收能力达到峰值,临近成熟时养分吸收量达到高峰。研究结果为水稻中后期养分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改善与提高夏暑绿茶品质的农艺措施研究进展
《福建茶叶 》 2011
摘要:从农艺措施方面综合分析了当前提高夏暑绿茶品质的相关途径,并对夏暑绿茶品质的形成特征及研究现状做了综述。提高夏暑绿茶品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本文旨在为今后提高夏暑绿茶品质的继续研究提供参考。


杂交狼尾草打浆后饲喂早中期妊娠母猪效果研究
《草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开展以沼液浇灌的"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rum×P.purpureumcv.Minmu 6)打浆不同比例饲喂怀孕早中期母猪(0~80d)效果研究,试验设4个饲喂量处理,处理1(CK)~处理4,妊娠早中期分别饲喂打浆鲜草0、2、4、6kg/(头.d),牧草以折合成干物质等量替代配合饲料。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母猪窝产仔数分别为13.42、10.60、13.64和11.50头,窝活仔数分别为12.42、10.30、12.73和9.92头,饲喂2和4kg/(头.d)打浆鲜草在活仔数方面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饲喂6kg/(头.d)打浆鲜草则显著低于不饲喂鲜(P<0.05)。饲喂牧草的处理仔猪初生体质量、健仔率都比对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结果还表明,怀孕早中期母猪通过饲喂2~4kg/(头.d)狼尾草草浆来补充纤维来源,可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品质,尤其以饲喂4kg/(头.d)打浆鲜草,饲粮粗纤维含量为8.24%~9.41%,效果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