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寒地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流行规律
《植物保护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四大主要病害之一。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研究了黑龙江省抗、感不同和熟期不同的6个生产主栽品种稻瘟病的流行规律,分析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雨日数以及初始发病率等多种流行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熟期品种,感病品种叶瘟及穗颈瘟发病时间早、发展速度快、发病程度高,发病时间比抗病品种早7~10d,供试品种田间稻瘟病的流行规律可用Logistic模型描述。分别建立了不同抗、感品种的稻瘟病叶瘟和穗颈瘟的预测模型,其中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季节雨日和相对湿度对田间稻瘟病的流行速度影响最大,是稻瘟病流行的限制因子。


寒地水稻抗倒伏品种筛选
《中国稻米 》 2014
摘要:倒伏是水稻获得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本研究以国内外大量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对倒伏性状的调查,了解各种质资源的抗倒性情况,以为水稻抗倒伏种质的研究与利用奠定基础。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中国农资 》 2014
摘要:科研管理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辅助组成部分,是通过管理模式实现科研目标,规范科研环境和科研信用,科研工作顺利运行的保证。本文从科研管理中存在着“重立项、轻管理、重成果、轻执行”等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基于测土配方施肥(TRPF)系统处理的大豆灰色关联度分析
《农学学报 》 2014
摘要:为验证三江平原测土配方施肥TRPF系统在大豆施肥技术上的效果,在田间设置肥料效应试验,应用灰色关联度和方差分析法,对2012年不同施肥量大豆6个主要性状的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为系统的下一步升级做准备。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T4处理)的产量,节数、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单株粒重表现最好,与其他处理之间均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并且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30.32%;常规施肥增产14.73%;低肥处理增产8.43%;高肥处理增产2.17%。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大豆的6个性状的关联序表现为,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节数>株高>分枝数。因此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可以选用多荚型(或多粒型)品种,来提高品种的产量潜力。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检测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为了探索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分布情况,通过分子标记法对黑龙江省19个地区的204个稻瘟病菌的菌株进行PCR扩增,检测是否含有无毒基因Avr-pita、AVR-CO39、PWL2和PWL3。结果表明:各基因的出现频率差异较大,PWL2的出现频率较大,为52.94%,PWL3最低,出现频率为0,Avr-pita和AVRCO39的出现频率分别为39.22%和37.75%。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复杂,在不同地区甚至相同地区的菌株中无毒基因的存在情况都有明显的差异。


科技帮扶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中国农业信息 》 2014
摘要:改革开放近40年来,城市的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缩小城乡差距早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成为我国近年的发展路线。如今很多省市已经开始集中力量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科技帮扶这一做法的效果较为显著,笔者结合黑龙江省的一些科技帮扶措施来具体说明科技帮扶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多胚亚麻DH种质筛选与评价
《中国麻业科学 》 2014
摘要:本文采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7个多胚亚麻加倍单倍体(DH)品系的原茎产量、纤维产量、种子产量、全麻率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其多胚性、株高、工艺长度等性状,对所育成的这7个多胚DH品系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筛选。为选育高产、高纤、多胚双单倍体亚麻新品种提供参考。


黑龙江省西部高感大斑病玉米种质回交改良及配合力研究
《中国种业 》 2014
摘要:利用外引抗病自交系SPF-1、NX8008对本地区骨干自交系甸11、Kl3、K10、444、PH6WC进行轮回选择,得到改良系甸11×SPF-1、Kl3×SPF-1、K10×SPF-1、444×SPF-1、PH6WC×SPF-1、甸11×NX8008、Kl3×NX8008、K10×NX8008、444×NX8008、PH6WC×NX8008。改良系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较改良前原始系有明显提高。甸11×SPF-1、444×SPF-1、PH6WC×SPF-1、甸11×NX8008、K10×NX8008、444×NX8008、PH6WC×NX8008较原始系的一般配合力也有显著提高;Kl3×SPF-1对丹340,K10×SPF-1、Kl3×NX8008对黄早四的特殊配合力有明显提高。Kl3×SPF-1、K10×SPF-1、Kl3×NX8008一般配合力有所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