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柑橘黄龙病菌核糖体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及系统发育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PCR扩增6个不同地区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病原菌的核糖体蛋白基因,采用4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并对核糖体蛋白基因克隆和测序后,使用DNAman和NCBI Blast等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通过软件Mega4.1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6个分离物核糖体蛋白基因的RFLP指纹图谱有所差异,表现出一定的多态性;不同分离物核糖体蛋白基因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均存在差异,但相互之间同源性很高,其中核酸序列与数据库中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的同源性高达99%~100%,与非洲种(Ca.L.africanus)的同源性为85%,与美洲种(Ca.L.americanus)的同源性为77%~8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所有的Ca.L.asiaticus亲缘关系极近,归为一个类群,而后与Ca.L.africanus和Ca.L.americanus组成韧皮部杆菌属(Candidatus Liberibacter)一个大的类群.

关键词: 亚洲种黄龙病菌 核糖体蛋白基因 多态性 系统发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青黛醚溶成分GC-MS分析及氨基酸含量测定

福建中医药 2011

摘要:目的建立建青黛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GC-MS联用仪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检测建青黛药材中醚溶成分和氨基酸的含量。结果从建青黛醚溶成分中鉴定出15个成分,占醚溶成分总量的93%;从建青黛中检出18种氨基酸,全氨基酸总量3.76%,游离氨基酸总量为0.0125%。结论建青黛中醚溶成分以甾醇类化合物为主,氨基酸成分以全氨基酸为主。

关键词: 青黛 醚溶成分 GC-MS 氨基酸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黄龙病病原菌的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摘要:采用Nested-PCR技术检测顺昌果园红心柚树中柑橘黄龙病病原的携带情况,通过黄龙病病原菌16S rDNA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树比较不同类型柑橘黄龙病原菌之间的进化关系,采用特异引物扩增16S rDNA片段鉴别不同黄龙病病原菌,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确定该红心柚园黄龙病病原的类型,并分析不同类型柑橘黄龙病病原16S rDNA序列差异性。结果表明:所取的12株红心柚树叶片样品中有7株树的叶片中检测出黄龙病病原,黄龙病病原的阳性检出率为58.33%,其中4个为显性性状,3个为隐性性状。柑橘黄龙病病原菌16SrDNA进化分析及限制性内切酶XbaI酶切结果表明,顺昌柑橘黄龙病病原菌属于亚洲型。不同类型柑橘黄龙病病原菌16SrDNA的序列差异性分析表明,亚洲种与非洲种的差异性为2.75%,非洲种与美洲种的差异性为3.90%,亚洲种与美洲种的差异性为3.44%。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鉴定 16S rDNA 系统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首次检出14个沙门菌血清型

预防医学论坛 2011

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沙门菌血清型分布情况,及时发现福建省尚未检出的沙门菌血清型。[方法]2003~2010年采集腹泻病人、服务行业人员粪便标本、1份鱼粉饲料和1份海鱼样品。应用沙门菌选择增菌液、培养基及显色培养基等分离,菌株并经"四管五项法"筛选,最后经系统生化及血清学试验确认。[结果]2003~2010年,福建省首次检出14个沙门菌血清型(变种),其中A~F群有8个型(变种),非A~F群有6个型(变种);肠道沙门菌亚种13个型、双相亚利桑那(Ⅲb)1个型,从人体中检出12个型,从鱼粉饲料及海鱼中各检出1个型。[结论]必需重视非A~F群及肠道亚种以外沙门菌的检验,以提高沙门菌的检测水平和监测水平。

关键词: 沙门菌 血清型 福建省首次检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种罗非鱼饲料原料必需氨基酸的营养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5种化学分析方法,以3种参考蛋白模式评价11种饲料原料中必需氨基酸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5种化学评分中,WHO/FAO模式的评价结果高于全蛋模式。发酵豆粕在FAO/WHO模式下SRCAA和EAARR值均较高,与秘鲁鱼粉相近,且其他各化学评价的分值较均衡,肉骨粉、菜子粕在2种模式下5种化学评分也较高,其余的都存在某些项分值较低的问题。以罗非鱼肉模式为参考蛋白模式的评价中,发酵豆粕的各项评分最接近秘鲁鱼粉。发酵豆粕可替代鱼粉作为罗非鱼饲料的主要蛋白源。

关键词: 饲料原料 必需氨基酸 化学分析法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硬孔灵芝三萜酸提取工艺研究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摘要:目的确定硬孔灵芝三萜酸乙醇回流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选乙醇回流提取硬孔灵芝三萜酸的最佳工艺。结果影响95%乙醇回流提取硬孔灵芝三萜酸的因素是: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最优水平组合为:提取温度60℃、提取3次、料液比1∶25、提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硬孔灵芝三萜酸的平均提取率为6.53%,RSD为2.57%。结论乙醇回流法提取硬孔灵芝三萜酸得率高,提取工艺简单可行。

关键词: 硬孔灵芝 三萜酸 乙醇回流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果种黄麻DNA的提取及SRAP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摘要:以宽叶长果和甜麻杂交产生的F2代为材料,研究长果种黄麻DNA的提取方法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模板DNA浓度、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dNTPs浓度及上下游引物浓度)。最终建立了适于长果种黄麻DNA提取的CTAB法与SRAP-PCR反应体系(25μL):模板DNA 100ng,引物浓度0.48μmol.L-1,Mg2+浓度2.8mmol.L-1,dNTPs浓度0.35mmol.L-1,Taq DNA聚合酶0.7U。

关键词: 长果种黄麻 DNA提取 SRAP 反应体系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欧洲鳗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欧洲鳗(Anguilla anguilla)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菌株ET81126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形态特征观察、人工感染试验、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16SrDNA测序以及属特异性PCR技术对菌株ET81126进行分析。结果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菌株ET81126为致病菌,对欧洲鳗的半数致死量为4.55×104cfu/g。按形态特征和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初步鉴定菌株ET81126为爱德华氏菌。通过16SrDNA测序,在GenBank上经同源性序列比对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登录号EF467289)自然聚为一类,同源率达99%。属特异性PCR扩增图谱显示迟钝爱德华氏菌非典型菌株特有的230bp条带。结论综合生化指标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可确定菌株ET81126为欧洲鳗迟钝爱德华氏菌。

关键词: 欧洲鳗 迟钝爱德华氏菌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污泥二步法静态好氧堆肥发酵工艺污泥二步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提出二步法好氧静态堆肥发酵工艺,其采用简易的恒温仓式反应器,好氧堆肥的前期通气量较少,中、后期通气量较多.研究结果表明:一步好氧堆肥的腐熟菌剂LA502的最适生长温度是55℃,二步好氧堆肥的腐熟菌剂L501的最适生长温度是60℃;试验中的两次堆肥温度充分覆盖了多种高温腐熟微生物的生长温度范围,并可根据底物腐熟过程的全碳变化、温度变化、种子发芽率指数实时调整通气量.

关键词: 污泥 二步堆肥 腐熟菌剂 生长温度 恒温仓式反应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液施用量对象草N、P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N、P养分含量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摘要:设置了不同沼液施用量0、40、60、80和100 kg·m-2的处理,研究象草的生物量、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以及土壤N、P养分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适度的沼液施用量可促进象草分蘖,增加其生物量。象草的氮利用效率在施用沼液60 kg·m-2的处理最高,为27.5%,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大,氮利用效率逐渐降低;磷的利用效率在施用沼液40 kg·m-2的处理上最高,为32.9%,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磷利用效率变化不大,维持在30.5%。施用沼液的处理0~30 cm土层土壤全氮养分出现累积,30~60 cm土层土壤的全氮养分出现亏缺,但是施用沼液对不同土层土壤的碱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沼液 象草 养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