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杂交水稻新组合全优2689的产量结构分析
《杂交水稻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全优2689的产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简单相关分析,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各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而应用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6个因子中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等4个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是正效应,穗长的影响是负效应。在栽培中应主攻每穗总粒数,注意追施穗肥,增加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上的粒数及着粒密度,从而增加每穗总粒数,同时协调好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豚草和空心莲子草分布与区域减灾策略
《生物安全学报 》 2011 CSTPCD
摘要:当今世界,生物入侵已成为与各国政治、经济、生态与文化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不断加剧。生物入侵给全世界带来的经济损失占全球GDP的1.5%。因此,对外来入侵生物的有效防控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农业废弃物堆肥发酵效果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 2011
摘要:3种微生物菌剂对农业废弃物双孢蘑菇土堆肥发酵效果研究表明,与不添加微生物菌剂相比,添加微生物菌剂发酵效果较好;不同微生物菌剂的比较,菌剂2(有机物料腐熟剂)堆肥效果最好,可加快堆肥的升温速度,延长高温期,同时提高堆体的pH值和水溶性铵态氮含量,增加有机肥的氮磷钾含量,提高堆肥腐熟度指标。


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对龙眼果实保鲜方法的优化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施用浓度、贮藏方式和施用方法进行保鲜功能微生物短短芽孢杆菌FJAT-0809-GLX对龙眼果实保鲜方法的优化,找到一种合理有效而又低成本的方法对龙眼进行保鲜。结果表明,随着稀释浓度的升高,龙眼果实保鲜率逐渐下降,脱粒率逐渐升高,稀释10倍施用时,保鲜率最高,为75%。保鲜功能微生物喷施龙眼后,采用纸包裹龙眼进行贮藏,其保鲜率明显高于用树叶直接贮藏的效果,为53.28%。从喷施方法来看,保鲜功能微生物采前处理龙眼果实,其脱粒率为24.42%,明显高于采后处理的12.96%,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采后处理的保鲜率最高,保鲜率为83.33%。


一株鹅细小病毒全基因特征分析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11
摘要:根据GenBank登录的鹅细小病毒基因序列和基因组结构特征,采用PCR技术扩增获得一株鹅细小病毒株(Goose parvovirus,GoPV)全基因序列,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报道。GoPV株病毒全基因大小为5106 nt,其基因组5'端和3'端均含有相同的末端倒置重复序列(inverted terminal repeats,ITR),ITR全长为444 nt。GoPV基因组主要由左右两侧两个开放阅读框组成,左侧编码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e protein,NS)NS1和NS2,右侧编码3种结构蛋白(viral structural protein,VP)VP1、VP2和VP3。NS基因全长为1884 nt(537~2420 nt),其中NS2全长1356 nt(1065~2420 nt);VP基因全长2199nt(2439~4637 nt),其中VP2全长1764 nt(2874~4637 nt),VP3全长1605 nt(3033~4637nt),在其右侧的ITR前有一个Poly(A)的尾。GoPV株病毒全基因和欧洲疫苗株(EU583392(VG32/1,Europe))核苷酸同源性最高,高达98.6%。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GPV分类地位以及进化关系提供依据,也为研究GPV强毒株和疫苗株之间生物学特性以及GPV治病机理和开发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3种实蝇基因组DNA提取及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农学学报 》 2011
摘要:为探讨高品质实蝇基因组DNA提取,研究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dNTP浓度、退火温度及时间对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以3种实蝇为材料,建立通用且稳定的实蝇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获得了高品质实蝇基因组DNA;确立了通用且稳定的实蝇ISSR-PCR反应体系:10×PCRBuffer2.5μL,模板DNA50ng,引物0.25μmol/L,TaqDNA聚合酶0.50U,dNTP200μmol/L,最后加ddH2O至25μL;明确了ISSR-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2.4℃退火45s,72℃延伸90s,循环36次,最后72℃延伸7min,4℃保存。体系的建立弥补了实蝇传统形态检测的不足,为快速准确鉴定、种群异质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实蝇 基因组DNA提取 ISSR-PCR反应体系 建立


猪丹毒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SpaA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导致福建某猪场猪只发病的病原,从病猪心、肺中分离并纯化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PCR鉴定,确定为猪丹毒杆菌。Spa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在第609位点处出现了由胸腺嘧啶突变为鸟嘌呤,对应的氨基酸是由甲硫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2.1×108 CFU/mL的菌液10倍稀释后,感染28日龄健康昆明小鼠,该分离菌对28日龄健康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2.1×103.5 CFU/mL,死亡小鼠的剖解病变表现为心肌有白色坏死点,肝脏实变、坏死,肺出血和脾脏梗死等,并分离出与感染菌株形态特征完全一致的菌落。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先锋霉素、阿奇霉素等较为敏感。


除草剂对土壤氮素循环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氮素循环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过程,对氮素形态转化与去向产生很大影响。在现代农作物生产上农田普遍施用除草剂,除草剂进入土壤生态环境中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活性和土壤氮素循环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氮素各去向的比例。因此,除草剂的施用对植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的环境释放具有一定效应。文章综述了除草剂对生物固氮、土壤氮矿化与转化、氨挥发、硝化反硝化、温室气体N2O排放、植物的氮吸收利用、土壤氮损失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减少氮素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除草剂使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广东乌龙茶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以黄旦作为对照种,对从广东省引种的白毛2号、鸿雁1号、鸿雁7号、鸿雁9号、鸿雁12号等6个乌龙茶新品种的生育期、芽梢性状、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了6年的引种观察,并利用CID-301PS光合测定系统对这些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枝香单枞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高于对照种,抗旱、抗寒性、品质均优于对照种;白毛2号与鸿雁12号1芽3叶长、1芽3叶重、净光合速率大于对照种,抗旱、抗寒性、产量、品质均优于对照种;鸿雁1号产量、品质高于对照种;鸿雁7号1芽3叶长、1芽3叶重、抗寒性、产量、品质高于对照种;鸿雁9号产量高于对照种。经综合鉴定与评价,6个品种各方面表现均较好,较适宜在福建省福安及相似乌龙茶茶区引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