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概况及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台湾农民创业园作为祖国大陆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新载体、新平台和新模式,已经成为两岸交流与合作的焦点之一,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阐述了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创立起源,分析祖国大陆29家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设立时间、区域布局和主要产业类型;介绍了台湾农民创业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方法,从创业园建设基础、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等方面入手,运用层次分析法设置10个准则子系统和46项具体评价指标,设计一套台湾农民创业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对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以反映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植物乳杆菌R23酵解枇杷汁有机酸的动态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将植物乳杆菌R23应用于枇杷果汁中,为乳酸发酵质量调控及优质枇杷乳酸发酵饮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枇杷果汁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R23进行乳酸发酵,应用HPLC法分析发酵过程的有机酸组成变化,研究接种量、原果酸含量对其酸代谢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由植物乳杆菌R23酵解的枇杷果汁总酸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发酵前期,主要以苹果酸为碳源,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MLF),苹果酸含量减少直至消失,而乳酸、琥珀酸含量增加,总酸下降;MLF结束后进行异型乳酸发酵,产物除乳酸外,主要为乙酸,果汁总酸持续上升。完成MLF的时间与接种量呈负相关,与果汁的果酸含量呈正相关。适度的糖酵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枇杷发酵果汁风味。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
《现代农业科技 》 2011
摘要:为了揭示闽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磷的固定和释放机制,对闽江上游果园、茶园、旱地、水田、蔬菜地和林地几种利用方式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蔬菜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最高,对200~2 400 mg/kg不同含量磷加入后的吸附率远低于其他土壤,仅为14.19%~30.88%,等温吸附曲线无拐点,土壤对磷的缓冲能力弱,最大磷吸附量为476.19 mg/kg。水田和林地的吸附能力略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 000.00、1 111.11 mg/kg。土壤吸附能力越弱的对磷的解吸率越高,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磷的解吸率表现为菜地>水田和林地>旱地、茶园和果园。随着解吸次数增加,解吸率降低,且各土壤解吸率差异主要表现在第1次解吸过程中。因此,研究区域应减少菜地和水田的磷肥输入,林地地表植被的保护也是控制土壤磷流失的重要措施。


长果种黄麻SRAP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3个质量性状基因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黄麻遗传连锁图谱,定位质量性状基因,为今后有关黄麻基因组结构、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克隆等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甜麻(黄麻野生种)和宽叶长果(黄麻栽培品种)为杂交亲本,构建了187个F2单株作为作图群体,利用513对SRAP引物进行遗传图谱构建,并对3个质量性状基因(托叶色、叶柄色、叶缘色)进行了定位。【结果】122个SRAP多态性标记位点和这3个形态学标记被定位在该图谱上,初步构建的长果种黄麻遗传连锁图谱全长2 231.9 cM,包含10个连锁群,每个连锁群有2—38个标记位点,2个标记间平均间距为17.86 cM。【结论】该图谱上的标记位点均匀分布在10个连锁群上,没有出现标记位点聚集的现象,表明SRAP标记十分适合黄麻遗传图谱的构建。


明清茶学思想的审美内涵——以茶诗为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摘要:明清茶诗是研究明清茶美学思想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明清时期茶美学思想表现为对古典美的完美总结和极端叛逆的矛盾纠结:一面是美善同一、仁厚恭谨、立象尽意的儒家美学思想的发展和终结;另一面是大反正统,或追求清雅性灵,或看重闲适平常。如此多样而充满张力的审美意识形态注定了中国传统茶美学由兴入盛,再由盛转衰的必然命运。


论“千两茶”茶艺表演环境的设计
《福建茶叶 》 2011
摘要:茶艺表演环境,是表演成功的关键。因为协调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环境不仅能突出茶艺主题,还能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情趣,从中获得美的感受,也有利于品茶怡情,品茶修身。本文通过对茶艺环境构成的主要要素:茶具、插花、挂画、服饰、音乐、解说等因素进行解析,探讨"千两茶"茶艺的表演环境设计,抛砖引玉,以期共鸣。


不同留株密度对圆叶决明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圆叶决明丰产栽培中的最佳留株密度,开展了6种留株密度(5,10,20,30,40,50株/m2)圆叶决明的产草量、农艺性状、粗蛋白产量、叶片光合特性的观测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留株密度的增加,产草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鲜草、干草产量分别在40和30株/m2条件下达到峰值;圆叶决明粗蛋白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粗蛋白产量呈先增加而后减少的趋势,在30株/m2条件下达到峰值;光合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非气孔因素的限制作用是不同留株密度条件下圆叶决明净光合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综合评价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圆叶决明丰产栽培的最佳留株密度为30株/m2,干草产量可达3 454.83kg/hm2,蛋白产量达625.83kg/hm2。
关键词: 圆叶决明 种植密度 光合特性 产草量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福建水产饲料重金属污染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铅、汞、无机砷、镉、铬的质量分数,对福建主要水产饲料及原料中铅、汞、无机砷、镉、铬等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产饲料样品中铅质量分数0.05~3.52mg/kg;汞质量分数≤0.912mg/kg;无机砷质量分数≤5.40mg/kg;镉质量分数0.08~3.05mg/kg;铬质量分数1.28~20.46mg/kg。原料样品中的铅质量分数≤7.51mg/kg,汞质量分数≤0.476mg/kg,无机砷质量分数≤1.43mg/kg,镉质量分数≤1.39mg/kg。福建部分水产饲料中汞、无机砷、镉、铬等重金属质量分数超标,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铜胁迫对苋菜叶片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以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L.)为材料,采用营养液中添加铜的培养方法,观测了根部生长变化;运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研究了铜胁迫下苋菜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PSⅡ反应中心供体侧和受体侧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胁迫使苋菜根部生长受到抑制,叶片PSⅡ反应中心失活;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叶片PSⅡ受体侧产生严重的伤害,线性电子传递受阻;PSⅡ供体侧的放氧复合体(OEC)受损;铜胁迫对苋菜叶片PSⅡ的伤害从PSⅡ供体侧和受体侧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