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金旺1号番木瓜在漳州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1引种地基本情况引种果园位于漳州市长泰县雪美果蔬农场,地处九龙江下游的冲积平原,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38.7℃,全年


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垫料发酵指数的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采用"盐梯度悬浮法"测定不同发酵时间发酵床垫料的悬浮率,根据垫料表观确定其发酵程度级别,可将30个样品分为4级:一级发酵程度浅;二级发酵程度中等;三级发酵程度深;四级发酵程度很深。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确定垫料发酵指数方程为Y=3.9932-0.0046 X1+0.0531 X2-0.0484 X3-0.0083 X4-0.0179 X5-0.0404 X6,判别的相关系数高达94.20%。结果表明:使用该方程测定未知垫料的发酵指数,能快速、准确地判定未知垫料的发酵程度。


白色真姬菇工厂化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 2011
摘要:白色真姬菇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珍稀食用菌,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其工厂化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生产设施、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包装等方面内容,以为生产者提供参考。


抗锈花生新品种福花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2002年春以湛油41为母本、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间材料9817-36-2为父本,有性杂交,混合系谱法选择,育成了丰产、含油量高的花生新品种福花6号。该品种于2008~2009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平均荚果产量3 926.85kg.hm-2,比对照泉花10号增产11.05%;平均籽仁产量2 640.00kg.hm-2,比对照增产9.54%。2009年续试,平均荚果产量4 039.20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8.50%,平均籽仁产量2 672.25kg.hm-2,比对照增产7.71%。粗脂肪含量54.04%,蛋白质含量24.48%,感青枯病,中抗叶斑病,高抗锈病、耐涝、抗倒伏,生育期129d左右。2010年春季进行生产试验,同年8月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花生专业组现场考查和评议,2011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该品种在福建省春植适宜的播种期从南至北为2月底至4月初,秋植从北至南为7月下旬至8月初。春植适宜的密度为27.0~3.0万苗.hm-2,秋植适宜密度为30.0~33.0万苗.hm-2为宜,肥力差的田段可适当增加密度。全生育期掌握纯N 67.5~82.5kg.hm-2,N∶P∶K为1∶0.8∶1.2;以50%的N肥、100%的P肥、70%的K肥作基肥,其余作追肥。


不同用量长效复合肥添加剂(NAM)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通过2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用量长效复合肥添加剂(NAM)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随添加剂用量的增加,土壤中铵态氮含量逐渐升高,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表明添加剂能减慢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随添加剂(NAM)用量的增加,茶青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添加7.5‰NAM处理的茶青产量和百芽重最高,2010年和2009年茶青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5.20%和2.64%。2010年茶青产量、芽头密度和百芽重增长率高于2009年,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也普遍高于2009年。可见,NAM具有抑制尿素的水解和铵态氮硝化的作用,能够节省劳动力,具有延长肥效的效果。


丝瓜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以丝瓜为研究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设计研究ISSR-PCR反应的影响因素,建立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2.0μL 10×buffer,1.5 UTaqDNA聚合酶,0.25 mmol·L-1dNTPs,0.35μmol·L-1引物,30 ng模板DNA,为丝瓜ISSR-PCR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引物CW32505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4.1℃。


“早钟6号”枇杷离体胚的组织培养
《江西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本研究以"早钟6号"枇杷的离体胚为外植体,建立了枇杷试管苗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试管苗茎段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BA 0.5 mg/L+NAA 0.05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1 mg/L;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4 mg/L+IBA 0.2 mg/L,本研究为枇杷试管苗的工厂化生产及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