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015年内蒙古地区库蠓种类鉴定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内蒙古地区可能存在的库蠓种类,试验于2015年7—8月份在内蒙古巴彦哈太、托克托县、恩格贝等地收集库蠓样品,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库蠓样品的种类,本研究取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统一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同源性达97%以上的结果为最终结果。结果表明:三个地区存在的库蠓有刺螯库蠓、环斑库蠓、残肢库蠓。库蠓是蓝舌病、鹿流行性出血热、阿卡斑等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此结果提示内蒙古地区蓝舌病、鹿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分布可能与库蠓的存在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 库蠓 形态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同源性 生物多态性


燕山丘陵区锌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春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两年田间试验,以京单128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3种锌肥施用方式[底施锌肥(DS)、冲施锌肥(CS)、喷施锌肥(PS)]研究了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对燕山丘陵区春玉米穗部性状、产量及籽粒含锌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锌肥能够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增产效果表现为PS>CS>DS>CK,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5.2%、12.0%和5.4%。增施锌肥后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呈增加趋势,禿尖长呈明显降低趋势,其中禿尖长和行粒数变异明显,变异系数分别为55.2%和6.8%,说明增施锌肥主要是通过降低果穗禿尖、增加行粒数来增加穗粒数,从而增加产量。同时增施锌肥能够显著增加玉米籽粒锌含量,施用效果也表现为PS>CS>DS>CK,平均增幅分别为50.4%、36.9%和30.8%。由此认为,在典型缺锌地区的燕山丘陵区种植玉米时增施锌肥是增加玉米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施用方式上以喷施最佳,冲施次之。


绵羊肺腺瘤病毒缺失型SU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中国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证明绵羊透明质酸酶2(hyaluronidase 2,Hyal-2)可以作为绵羊肺腺瘤病毒的受体与绵羊表面蛋白(surface protein,SU)亚基结合。为了进一步研究绵羊Hyal-2与SU蛋白可能结合的区域,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了SU蛋白的膜外区部分,然后分别构建了一系列缺失型真核表达载体,将缺失型SU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su1~su5)转染293T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SU1-SU5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66 000处出现阳性条带,表明成功构建了SU蛋白缺失型真核表达载体。


河套灌区麦后复种饲料油菜养分吸收规律及施肥效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春小麦收获后复种饲料油菜的施肥效应,采用田间定位方法,研究了氮磷钾的施肥效果、产量反应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NPK)饲料油菜产草量最高,分别比不施氮肥(PK)、不施磷肥(NK)、不施钾肥(NP)增产63.9%、28.3%和12.7%,施肥效果为氮肥>磷肥>钾肥。生产1t饲料油菜干草,吸收N、P_2O_5、K2_O分别为27.4kg、9.2kg、47.3kg。氮肥对油菜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的影响最小。饲料油菜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表现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NPK处理植株吸收的氮磷钾最多,PK处理植株吸收量最少。在出苗后44~49d、47~55d和43~51d是饲料油菜N、P_2O_5、K_2O的吸收高峰期,此期间保证氮磷钾肥的供应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复种饲料油菜各施肥处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不大。连续两年麦后复种饲料油菜后,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休闲处理和麦后复种饲料油菜施用NPK处理可以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降低。


胡麻核心种质资源表型变异及SRAP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胡麻核心种质资源的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对401份胡麻种质14个表型性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4个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7.87%,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132,28对表型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4对呈显著相关。用26对SRAP引物评价了胡麻核心种质,共扩增出234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为0.60;有效等位基因数(Ne)、香农信息指数(I)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在物种水平上分别为1.584 7、0.523 5和0.347 9,在群体水平上分别为1.510 5、0.464 4和0.305 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295和0.375处,将401份胡麻资源分为2大类和7个亚类,与国内外7个不同地区来源吻合。结果表明供试胡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变异大于品质性状的变异,地理环境是影响胡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向日葵V-ATPasea3亚基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CE技术,从向日葵P50中克隆V-ATPase a3亚基基因c DNA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Na Cl、ABA和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V-ATPase a3亚基基因的表达特征,以及相同胁迫条件下该基因在向日葵不同器官的表达特征。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c DNA全长2 873bp,含5'-UTR 109bp、3'-UTR 295bp及编码区2 469bp,编码822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质的理论分子质量为204.55k Da,等电点为6.29,Gen Bank登录号为KU315054。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疏水性的跨膜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其在质膜上。向日葵V-ATPase a3亚基与已报道的10种植物的V-ATPase a3亚基的同源蛋白有高度相似的保守区域,在进化上与朝鲜蓟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向日葵受到Na Cl、ABA和PEG模拟干旱三种非生物胁迫后,V-ATPase a3亚基基因均上调表达,但表达模式不同,不同器官存在特异性表达差异。研究认为,V-ATPase a3亚基基因响应了向日葵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为加强对V-ATPase基因的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向日葵 V-ATPase a3亚基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中国荒漠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与驱动因素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化学计量学已成为生态学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1995-2015年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成果的分析,对中国干旱半干旱荒漠生态区、高寒荒漠半荒漠生态区的荒漠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在荒漠生态系统中,N和P是主要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不同生活型植物的C、N、P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C、N、P含量在3种生活型的大小顺序为草本>灌木>乔木;(2)荒漠区主要灌木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比在整个生长季内的变化规律不同;单个荒漠植物物种叶片C、N含量及C:N的季节变异较小,叶片P含量及C:P和N:P季节变异较大;(3)荒漠植物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一生活型的植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该研究以期为维护荒漠生态系统平衡和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指导与案例借鉴.
关键词: 元素循环 化学计量学 荒漠植物 驱动因素 C:N:P


根区低温对嫁接的黄瓜幼苗根系生长和~(15)N吸收分配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嫁接苗("黑籽")、白籽南瓜(C.maxima×C.moschata)嫁接苗("白籽")和‘津优35号’("自根")为试材,研究了常温(18~20°C)、亚适温(13~15°C)、低温(8~10°C)三种根区温度对黄瓜(Cucumis sativus)幼苗根系生长和~(15)N吸收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适温和低温处理显著抑制了黄瓜幼苗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以及分叉数,造成黄瓜幼苗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随着根区温度降低,黄瓜幼苗根系氮肥吸收比例(Ndff)升高,茎和叶片Ndff降低,~(15)N分配在根和茎增多,叶片减少,~(15)N利用率逐渐降低。亚适温和低温处理下,"黑籽"的根系形态特征、抗氧化酶活性、~(15)N吸收分配和利用均优于"白籽"和"自根","黑籽"南瓜嫁接苗生长的黄瓜幼苗根区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最强,"自根"受到的根区低温胁迫伤害最大。
关键词: 黄瓜幼苗 根区低温 根系生长 ~(15)N吸收分配


蒙东地区肉牛养殖现状及效益分析
《饲料工业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对蒙东地区肉牛的饲养品种、存栏量、养殖规模、饲养水平、疫病防治、生产情况及市场行情等进行了系统地跟踪调研,对蒙东地区肉牛的饲养管理、产犊育肥、盈利水平等情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详细地阐述了蒙东地区肉牛养殖的生产现状,为肉牛的高效养殖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数据参考。


四种复合肥对春玉米植株磷吸收转运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几种复合肥对玉米植株磷吸收与转运的影响,于2013,2014年在通辽市辽河镇,以常规施肥为对照1(CK1)、不施肥为对照2(CK2),研究沃夫特(WFT)、红四方(HSF)、奥林丹(ALD)和世纪星(SJX)4种复合肥对玉米磷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HSF 2年产量均居第一位,SJX和WFT次之。穗粒数HSF、WFT和SJX 2年均较高,千粒质量HSF 2年均最大。除大喇叭口期外,茎和籽粒中磷含量各生育期均为SJX最高,叶片中磷含量CK1和SJX较高,穗部磷含量各生育期为CK1最高,植株磷积累量各生育时期均为SJX最高。吐丝前植株磷吸收比例WFT和ALD较高,吐丝后植株磷吸收比例SJX最高;磷转运量及转运率茎中CK1最高,叶片SJX最高,转运对子粒的贡献率茎和叶片均为SJX最高。所以,HSF产量较高,可作为西辽河平原高产复合肥选择之一,SJX可促进玉米植株对磷素养分的吸收,尤其生育后期吸收比例较高,生育后期叶片磷转运率亦较高,亦可作为提高磷肥效率的复合肥选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