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番茄生物钟基因SlLNK1、SlEID1和SlELF3光周期响应分析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BLAST同源比对的方法鉴定获得番茄生物钟基因LNK1(night light-inducible and clock-regulated 1)、EID1(eia-like 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1)和 ELF3(early flowering 3)在 35 个物种中的直系同源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发现LNK1、EID1 和ELF3 起源于陆地植物.通过qRT-PCR 证明三者均响应光周期和不同光照强度,光照显著诱导SlLNK1 表达,抑制EID1 和ELF3 的表达.在2 个光周期(48 h)中,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节律变化.通过转录组分析3个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发现,它们在不同组织中呈现差异:SlLNK1 在叶片、茎和花中高表达,SlEID1 和SlELF3 在根和果实中特异性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镇麦18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适宜淮南地区强筋小麦干物质生产的氮肥运筹,本研究以红皮强筋小麦镇麦18为试验材料开展二因素裂区试验。主因素为施氮量,设置低氮N1(210 kg/hm~2)、中氮N2(240 kg/hm~2)、高氮N3(270 kg/hm~2) 3个水平。副因素为施氮比例,设置R1(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5∶1∶2∶2)、R2(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3∶1∶3∶3) 2个水平,分析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比例组合对镇麦1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单茎和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各器官干物质生产量及经济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中施氮水平时,R1施氮比例可显著提高成熟期生物产量,中低施氮水平时,R1施氮比例可显著提高经济产量;R1施氮比例下,成熟期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中施氮水平时最高。总体上,N2R1组合经济产量较其他组合高8.75%~76.62%,是最适宜江苏淮南麦区红皮强筋小麦的氮肥运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季稻虾轮作系统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为分析春季不同时间稻虾田微生物群落的构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克氏原螯虾肠道及养殖环境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共检测得到16966个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4月底泥样本OTUs最多为3677,虾肠道最少为757。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底泥菌群丰度和多样性较高;稻虾轮作系统中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4—5月所有样品中的优势类群均为变形菌门,6月克氏原螯虾肠道的优势类群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在水体中的占比高于肠道和底泥。主坐标分析(PCoA)和样品层级聚类分析(UPGMA)发现,不同月份的底泥和水体菌群按物种聚类到一起,但6月的克氏原螯虾肠道与底泥菌群相似度较高。综合分析,春季稻虾轮作系统中,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组成与外界养殖环境存在相关性,不同月份各样品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虽有差异但相对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蒜内生巨大芽孢杆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共代谢降解特性及代谢途径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邻苯二甲酸酯(PAE)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均构成威胁.为实现PAE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明确共代谢基质对微生物降解PAE的影响机制,从PAE污染的大蒜中筛选获得能降解PAE的内生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其种属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内生菌对6种PAE的共代谢降解特性,优化了共代谢降解条件,初步探索了共代谢条件下内生菌对PAE的降解代谢途径.结果表明:从大蒜中共筛选出 3 株能降解PAE的内生菌DGB-1、DGB-3和DGB-8,经鉴定3者皆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3株菌株均能以6种PAE为碳源生长,但处理3 d后PAE的降解率仅0.89%~10.40%,降解能力较弱.添加D-纤维二糖为共代谢基质后,3 株菌株对6种PAE的降解率均显著提升,其中菌株DGB-1和DGB-3处理3 d后能完全降解20 mg/L质量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以DGB-1 为供试菌株,发现吐温 80 添加量、碳源种类、碳源浓度和接菌量对6种PAE的降解率均有显著影响,最佳降解条件为吐温 80 添加量 0.025%,碳源为D-纤维二糖、浓度为 10 mmol/L,接种菌液OD600为0.2.最佳降解条件下,当6种PAE质量浓度为50 mg/L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DBP、B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在MSM培养基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9.01 d、2.27 d、2.13 d、1.99 d、7.84 d和6.72 d.菌株DGB-1不携带质粒,其PAE降解基因位于该菌染色体上;菌株DGB-1可通过水解作用完成对DBP、DEHP和DnOP的第一步降解,但水解作用均较弱;菌株DGB-1对6种PAE的降解代谢需要其细胞膜上的呼吸链系统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增强可显著促进菌株DGB-1对6种PAE的降解.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内生菌进行PAE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作物种质资源一体化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于2008年,现已保存水稻、小麦、玉米等54种作物种质资源样本约5.5万份。面对当前庞大的保存规模和多样的种质类型,若仅依靠传统管理方法来独立记录各项工作流程信息和种质资源数据,不但会造成字段信息重复和数据冗余,也不利于库内资源整体情况的调查和共享服务情况的关联查询。科学有序的资源管理是促进种质有效共享的关键。本研究根据种质资源库的运行需求,运用Java Web、分布式数据库、工作流、可视化等技术,研究设计了集种质资源收集引进、保存监测、繁殖更新、鉴定评价和共享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流程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种质资源数据字段进行标准化定义,规范种质资源信息管理;明确种质资源管理工作流程和相关角色的任务职责,实现规范且可追溯的种质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种质资源数据统计分析和挖掘,能极大地提高种质资源库管理工作效率,促进优异资源的安全保存和有效共享。
关键词: 作物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库 信息管理系统 共享服务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淀粉体外消化试验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快捷、经济的稻米升糖指数(GI)估测,首先以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紫金糯2号、南粳04062、宁西优Y16稻米为研究材料,分析了样品前处理方式、α-淀粉酶和淀粉糖苷酶的添加量及方式等对稻米淀粉水解的影响,明确了稻米淀粉体外消化的适宜前处理方式、α-淀粉酶和淀粉糖苷酶的适宜添加量和方式,进而根据淀粉水解指数和水解率进行了稻米升糖指数的估算。结果表明,稻米升糖指数估算适宜的淀粉体外消化试验方法是0.75 g精米加水煮熟后,人工研棒挤压30下,加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定容至15 ml,同时加入300 U/ml的α-淀粉酶和50 U/ml的淀粉糖苷酶各1 ml联合水解60 min,通过监测水解液葡萄糖含量动态变化,计算1 h内的淀粉水解指数及1 h的水解率,即可实现稻米升糖指数的估算;9个稻米样本的GI估算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试验方法能实现低GI稻米资源和遗传材料的初步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非肉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性质及乳化特性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血球蛋白、大豆分离蛋白、蛋清蛋白、猪血浆蛋白分别添加至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 MP)溶液中,未添加非肉蛋白的MP溶液为空白对照,探讨不同的非肉蛋白与MP作用机理。与对照组相比,非肉蛋白复配均对MP表观黏度有促进作用,其中蛋清蛋白和猪血浆蛋白的触变环面积增加;荧光光谱结果显示,蛋清蛋白和猪血浆蛋白可使荧光强度上升,血球蛋白组促进了MP结构展开使荧光强度降低;根据复合蛋白组分分析血球蛋白和猪血浆蛋白组样品中肌球蛋白重链的条带,发现强度增强明显。大豆分离蛋白和蛋清蛋白添加组中肌球蛋白重链含量变化不明显;综合乳化性和疏水性结果可知,两指标显著相关,另外添加猪血浆蛋白后总巯基含量上升了5.17%;非肉蛋白处理组粒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促使蛋白发生交联聚集,导致其分子粒径增大;对复合蛋白的热稳定性分析,发现大豆分离蛋白分子对温度更加敏感。猪血浆蛋白提高MP热稳定性的效果最明显,综合该文其他指标分析得出猪血浆蛋白与MP交联最好,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温对蛋白结构的破坏。
关键词: 非肉蛋白 肌原纤维蛋白 理化指标 相互作用 乳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用于苏北地区日光温室的相变材料筛选与测试
《太阳能学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日光温室存在的问题,以苏北地区为例,根据苏北地区气候特点,筛选硬脂酸正丁酯(PCM1)、石蜡(PCM2)、石蜡与硬脂酸正丁酯按质量比5∶5配合的复合相变材料(PCM3)、90%Na2SO4·10H2O+2%硼砂+8%膨胀石墨(PCM4)共4组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试验、热物理参数测定试验、蓄放热性能试验以及经济性分析,并采用熵权法进行多指标评价,结果PCM3 以0.320 的相对优属度位列第一.将所筛选出的PCM3应用于无后墙日光温室中,并以普通无后墙日光温室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PCM3对温室内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均有所优化,可有效缩小日光温室的昼夜温差,提高日光温室夜间温度,优化温室内热工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不同缓释肥在盆栽菜用甘薯上的应用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形势下,阳台蔬菜越来越受城镇居民的欢迎.筛选适宜盆栽菜用甘薯生长的缓释肥,可为盆栽菜用甘薯科学合理施肥提供技术指导.采用盆栽实验方法,以“薯绿一号”为实验材料,以复合肥为对照,设置5种不同缓释肥处理:T1(15-10-12), T2(25-14-12), T3(15-15-15), T4(14-13-13), T5(18-9-9).研究不同缓释肥对菜用甘薯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缓释肥可促进菜用甘薯的生长,提高其产量及品质,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AD)质量分数,各个生理指标间的关系密切,用叶绿素仪测定菜用甘薯的叶色值(SPAD)可以预测菜用甘薯的产量及品质.施用T5处理(绿盼缓释肥)的整体效果最优,可推荐在菜用甘薯盆栽种植中广泛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文献计量的厌氧消化领域生物炭应用发展态势分析
《中国农业气象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厌氧消化作为低碳排放资源化技术之一仍面临甲烷产气量低、系统运行不稳定、难降解污染物残留等挑战,生物炭因其优良特性,在改善厌氧消化的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生物炭在厌氧消化领域中应用的研究动态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态势.结果表明:2010-2022年,生物炭在厌氧消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发文量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中国和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针对不同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对其在厌氧消化中应用效果的影响、生物炭提高厌氧消化效率的机制及生物炭对厌氧消化中重金属、多环芳烃及抗性基因等污染物去除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包括量化生物炭在厌氧消化中不同机制的贡献,进一步开发修饰方法以提高厌氧消化过程中难降解污染物(重金属、多环芳烃、抗生素、抗性基因和微塑料等)的去除.
关键词: 厌氧消化 生物炭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