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鲜食糯玉米货架期苞叶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玉米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鲜食糯玉米货架期间苞叶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及其遗传效应,选用6个自交系为父本、6个自交系为母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得到36个组合,对6个苞叶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苞叶含水量、苞叶层数、苞叶长、苞叶宽和苞叶总面积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分析均达极显著水平,苞叶叶绿素含量达显著水平。苞叶性状遗传参数基因型方差均大于环境方差,主要受基因型的影响;GCA方差均大于SCA方差,表明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大小依次为苞叶层数>苞叶叶绿素含量>苞叶宽>苞叶长>苞叶含水量>苞叶叶面积,苞叶含水量、苞叶叶绿素含量、苞叶长、苞叶宽、苞叶层数的狭义遗传力均大于50%,表明这些性状可以在早代进行选择。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货架期 苞叶性状配合力 遗传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茎叶研究与利用进展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茎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血脂等多个保健功能,可作为叶菜、饲料来源.另外甘薯茎叶具有丰富多彩的叶色和变化多样的叶型,具有观赏和园林绿化等商业价值.甘薯茎叶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主要集中于营养、生理活性成分等研究,而分子遗传、加工利用等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系统梳理了甘薯茎叶的基础研究进程,并从叶菜、观赏、食品加工、饲用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甘薯茎叶的利用进展.针对研究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展望,为后续甘薯茎叶相关研究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薯茎叶 营养成分 保健功能 加工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机纳米酶在增强作物抗非生物胁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然环境、地域差异以及人类活动等引起的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作物产量.无机纳米酶是由中国科学家提出的一类新型纳米催化材料,具有模拟甚至超越天然酶的功能,可在一定条件下遵循酶促反应动力学催化转化底物分子.近年来,随着植物纳米生物学的发展,无机纳米酶由于能够显著缓解作物因盐渍、旱涝、重金属等逆境引发的非生物胁迫而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梳理了无机纳米酶在缓解作物非生物胁迫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其相关作用机制.具体地,归纳了施加方式对提高作物抵御非生物胁迫能力的影响,分析了无机纳米酶的材料种类与设计原则,总结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目前无机纳米酶在农业生产应用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无机纳米酶 非生物胁迫 作物 植物纳米生物学 抗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处理对葡萄细胞壁果胶组分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超声处理下葡萄细胞壁中不同果胶组分含量及结构变化,本研究采用不同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对葡萄进行处理,通过咔唑硫酸法、PMP柱前衍生化法、高效液相凝胶色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圆二色谱分析等手段分析了葡萄细胞壁中果胶组分含量、单糖组成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新鲜葡萄细胞壁果胶中碱溶性果胶含量最高,为 27.41 mg/g AIR,螯合型果胶含量最低,为 8.25 mg/g AIR;不同超声处理后总果胶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螯合型和碱溶性果胶含量降低.果胶单糖共检测到 6种,不同果胶组分单糖组成不同,水溶性果胶中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含量较高,螯合型果胶中葡萄糖醛酸含量最多,而碱溶性果胶中含量最高的为鼠李糖;超声处理后果胶组分单糖组成不变,但含量均发生降低;超声作用未改变果胶主链结构,但其线性结构和支链程度均发生变化.随着超声处理时间和功率的增加,不同果胶的分子量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并且在微观结构上呈现更加松散形态.此外,超声作用对果胶组分特征官能团影响较小,但对螯合型果胶和碱溶性果胶分子的结构和链构象产生作用,使其最大响应值发生移动,并且超声功率作用影响更大.超声作用可使葡萄细胞壁中果胶含量及单糖含量降低,并影响果胶分子线性结构和分子链构象.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超声处理下葡萄干制品品质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超声波 葡萄细胞壁果胶 含量变化 结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刀豆蛋白A纯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一种新型高效、低成本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抗原纯化方法,本研究尝试了一种基于凝集素(刀豆蛋白A,Con A)的PEDV浓缩纯化方法。通过Con A与PEDV病毒粒子的特异性结合,形成Con A-PEDV复合物,然后通过低速离心和竞争性解离即可实现病毒纯化。结果表明:1)当Con A的使用浓度为80μg/mL,室温作用2 h, 4 000 r/min离心15 min时,纯化效果较佳;2)利用Tris-HCl缓冲液(pH 7,0.01 mol/L,内含200 mmol/L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和50 mmol/L NaCl)进行解离时,较PBS缓冲液有更高的解离效率;3)该方法病毒回收率大约为80%,总蛋白去除率可达90%。综上,本研究利用Con A纯化PEDV是可行的,为高质量PEDV灭活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刀豆蛋白A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品种(品系)的氨基酸组分含量及淀粉理化性质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氨基酸含量是评价稻米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稻米中的氨基酸含量,尤其是提高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是提高稻米品质的重要目标.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品种是一种具有低直链淀粉含量、低谷蛋白含量特性的新型粳稻品种,适合肾病患者食用.为了明确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品种(品系)的氨基酸组分含量与淀粉理化特性,以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品种(品系)为材料,半糯型粳稻、普通粳稻品种为对照,在相同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下种植3种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品系)共16个,测定并分析稻米总氨基酸含量及各氨基酸组分含量,同时分析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等淀粉理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氨基酸组分含量与淀粉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类型粳稻品种(品系)间的总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及谷氨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的总氨基酸、赖氨酸的平均含量显著低于半糯型粳稻、普通粳稻,半糯型粳稻谷氨酸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普通粳稻.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的崩解值显著低于半糯型粳稻、普通粳稻,半糯型粳稻的胶稠度与峰值黏度显著高于普通粳稻、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赖氨酸、苏氨酸含量与峰值黏度、食味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硬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种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系)在赖氨酸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崩解值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品种(品系)的赖氨酸含量最低,半糯型粳稻品种具有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和回复值,同时具有较高的谷氨酸含量、胶稠度和崩解值.17种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对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最大,与米饭的外观、黏度和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 氨基酸含量 淀粉理化特性 食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90份秋播区蚕豆粒型性状的SSR关联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豆(Vicia faba L.)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豆作物,在我国南方为秋播作物,主要生产大粒鲜食型蚕豆,对该地区蚕豆资源进行粒型性状关联分析,发掘与其关联的分子标记,有助于鲜食型蚕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本研究以90份秋播区蚕豆资源为材料,于2019年和2020年对其粒型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采用67对多态性的SSR标记对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共扩增出278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4.1,聚类分析将该资源分成3大类,其中粒长、粒宽和百粒重3个性状值较大的品种主要分布在A类群。在群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ASSEL软件的MLM(Q+K)模型分析了67个SSR标记与粒型性状的相关性,通过关联分析共检测到50个与粒型性状显著相关联的分子标记(P<0.001),其中有29个标记P值小于0.0001。在多年多点的分析中,ICS48和ICS455同时与粒宽和粒重显著关联。根据关联分子标记的稳定性和贡献率,得到3个与粒型相关的优势等位位点:ICS48-H1、ICS51-H1以及ICS455-H3(P<0.0001;r2>18%)。本研究将有助于我国秋播区蚕豆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分子设计育种。

关键词: 蚕豆 遗传多样性 粒型 SSR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的田间防效

应用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究不同杀虫剂对豆天蛾Clanisbilineata幼虫的田间防效。【方法】选取敌敌畏(Dichlorvos)、甲维虫螨腈(Chlorfenapyr)、高效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和吡虫啉(Imidacloprid)4种常用杀虫剂,按产品使用说明推荐浓度处理豆天蛾卵及1-5龄幼虫,观察、统计及计算经4种农药处理后卵的孵化率,以及在处理1、3和7d后1-5龄豆天蛾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结果】豆天蛾卵经吡虫啉处理后受影响最小,卵孵化率为61.11%,其次为虫螨腈、敌敌畏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经此3种农药处理后的豆天蛾卵孵化率分别为57.78%、15.56%和2.22%。经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的豆天蛾卵孵化率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P<0.05);施药处理7 d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1-5龄豆天蛾幼虫在4种农药中防效最高,而吡虫啉防效却最低。具体表现为,对1龄幼虫防效高效氯氟氰菊酯(100%)>敌敌畏(99.76%)>甲维虫螨腈(93.81%)>吡虫啉(65.48%);对2龄幼虫防效高效氯氟氰菊酯(99.05%)>敌敌畏(90.31%)>甲维虫螨腈(82.03%)>吡虫啉(50.59%);对3龄幼虫防效高效氯氟氰菊酯(98.00%)>敌敌畏(71.59%)>甲维虫螨腈(64.22%)>吡虫啉(35.11%);对4龄幼虫防效高效氯氟氰菊酯(95.71%)>敌敌畏(78.53%)>甲维虫螨腈(71.37%)>吡虫啉(38.24%);对5龄幼虫防效高效氯氟氰菊酯(94.21%)>甲维虫螨腈(55.69%)>敌敌畏(55.29%)>吡虫啉(41.12%)。【结论】在4种农药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豆天蛾卵孵化率的影响及对幼虫防效均最强,而吡虫啉最弱。此结果对防治豆天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豆天蛾 杀虫剂 卵孵化率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淮北小麦品种(系)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KASP检测

麦类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江苏淮北麦区小麦品种(系)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组成,利用高通量KASP标记技术对江苏淮北麦区74份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品质、抗病虫性以及抗穗发芽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相关基因中, TaSus1-7B、 TaSus2-2A、 TaGS3-D1、 TGW6-A1、 TaGW2-6A、 TaCwi-A1、 TaCWI-4A和 TaCWI-5D的高粒重等位变异占供试材料的60%以上,分布频率分别为94.59%、75.68%、90.54%、100%、98.65%、86.49%、82.43%和100%。品质性状相关基因中,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WM-GS)基因 Glu-A1、Glu-B1和Glu-D1的优异亚基分布频率分别为82.43%、2.70%和47.30%;非1B/1R易位的分布频率为31.08%;非糯质等位变异 Wx-B1a在所有供试材料中均能检测到,而高蛋白质含量等位变异 Gpc-B1(+)在供试材料中均未检测到;籽粒硬度基因Pina-D1、 Pinb-D1和 Pinb2-V2的硬度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分别为1.35%、63.51%和25.68%;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基因 TaPpo2-2D的低活性等位变异分布频率为18.92%,而 TaPpo2-2A低活性等位变异在供试材料中均未检测到;黄色素含量基因 TaPsy-A1、 TaPsy-B1、 TaPsy-D1、 TaPds-B1、 TaLyc-B1、 TaZds-A1和 TaZds-D1的低黄色素含量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分别为36.49%、62.16%、93.24%、44.59%、83.78%、16.20%和100%。抗赤霉病基因中,苏麦3号 Fhb1基因型和UMN10 Fhb1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05%和2.70%;抗条锈病基因 Yr15的分布频率为4.05%;抗叶锈病基因 Lr14a和Lr68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7.03%和40.54%;抗禾谷孢囊线虫病基因 Cre8的分布频率为39.19%。抗穗发芽基因中, TaPHS1、 TaMFT-A1、 TaVP1-B1和 TaSdr-B1的抗穗发芽等位变异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7.57%、31.08%、67.57%和12.16%。

关键词: 小麦 功能基因 KASP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磁性纳米颗粒介导分离技术筛选土壤中多氯联苯降解菌及其降解特性

微生物学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磁性纳米颗粒介导分离(magnetic nanoparticle-mediated isolation,MMI)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无须底物标记就能从复杂菌群中分离活性功能微生物的方法,目前尚无研究报道该技术应用于难降解污染物 3,3′,4,4′-四氯联苯(3,3′,4,4′-tetrachlorobiphenyl,PCB77).[目的]从土壤中筛选 PCB77 活性降解菌并研究其污染物降解特性.[方法]利用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富集原位活性PCB77 降解菌群,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细菌群落变化,经平板筛选得到PCB77 降解菌,并研究其对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的降解特性.[结果]基于MMI技术获取的富集培养液能够高效地转化 PCB77,与对照组相比底物降解效率从 6%提升至 79.3%,同时该富集培养液中细菌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从对照组和MMI处理组中分别筛选到PCB77 降解菌红球菌CT2 和类芽孢杆菌MT2,发现红球菌为对照组中唯一的优势物种,而MMI处理组的优势物种由红球菌和类芽孢杆菌共同组成.菌株MT2 对PCB77 具有优异的降解能力,唯一碳源条件下对PCB77 的降解率高达 65.2%,接近于富集菌群的降解效果,并显著高于菌株CT2(26.3%).同时,菌株MT2 也对多种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表现出相对更好的降解效果.[结论]通过 MMI 技术有效富集出 PCB77 的高效降解菌群,并从中筛选到多氯联苯高效降解菌Paenibacillus sp.MT2,为发展高效的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PCB77 磁性纳米颗粒介导分离技术 类芽孢杆菌 多氯联苯 多溴联苯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