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哲罗鲑(♀)×细鳞鲑(♂)规模化繁育及杂种生长特性研究
《淡水渔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进行了不同授精方法(单精授精、混精授精)对哲罗鲑(Hucho taimen)(♀)与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杂交子代受精效果影响的试验,并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杂种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混精授精可以有效地提高杂种受精率、发眼率、孵化率和上浮率。排除疾病或不可抗力等因素,杂种体长、体质量生长都随月龄的增加而呈线性增长,杂种特定生长率有随水温变化而变化的趋势,生长比速与生长指标在6月龄之前呈现较高的生长态势,6月龄后则表现为一般生长态势,生长比速与生长指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杂种肥满度变化与水温变化规律不一致,这与杂种所处的生长阶段有关,也受食物组成、养殖环境及水文条件的影响。
关键词: 规模化繁育 人工授精 哲罗鲑(Hucho taimen) 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杂种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岭回归模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更好的解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在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在模型中的影响,采用岭回归模型对相应影响变量进行分析。通过模型综合分析,验证了影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动因素和制约因素。同时提出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进程,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二、三产业发展转型与加强农民专业培训齐头并进;深化以户籍制度为中心的制度变革等4项政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酿酒酵母发酵刺参饲料的条件优化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酿酒酵母为发酵菌种,开展了刺参饲料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测定不同含水量、温度和发酵时间条件下发酵饲料的感官性状评价和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以10%(V/W)的接种量接入酿酒酵母种子液、发酵温度25℃、含水量70%发酵时间为3d的实验组效果最好:发酵饲料的干物质回收率(Dry matter recovery,DMR)、粗蛋白含量(Crude protein,CP)、氨基酸态氮占总氮的含量(Percentage of amino acid nitrogen to total nitrogen,AA-N/tN)分别达到最高值,氨态氮占总氮的含量(Percentage of ammonia nitrogen to total nitrogen,NH3-N/tN)相对较低;饲料的气味、颜色和黏度等综合感观性状达到最佳。研究表明,酿酒酵母可以作为发酵刺参饲料的备选菌种,其最适发酵条件:环境温度25℃、基础饲料含水量70%、发酵时间3d。研究结果将为新型海参饲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途径。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刺参 饲料 发酵 工艺参数 粗蛋白含量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槲皮素对四氯化碳致建鲤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C)对化学性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基自由基(1,6-Bis(diphenylphosphino)hexane,DPPH)在本实验中用来测定槲皮素的自由基清除能力。8mmol/L四氯化碳(CCl4)用作体外诱导剂,构建建鲤(Cyprinus carpio)肝细胞损伤模型。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0.05、0.1和0.2 mg/mL)进行前处理,后处理及前后处理,检测培养上清指标酶((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GO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GP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酶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释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法测定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 1A(CYP1A)、3A(CYP3A)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 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测定核转录因子-κB(NF-κB)成员c-Rel和p65的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低浓度的QC即可高效地清除DPPH,表明QC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QC可以显著提高细胞活力及SOD活性,且有效地降低了GOT、GPT、LDH和MDA的含量;同时,QC也显著地抑制了CYP1A和CYP3A的表达,对c-Rel和p65及其下游细胞因子的转录也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前处理组效果最佳,前后处理组效果次之,后处理组稍差,各组中0.1和0.2 mg/m L槲皮素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综合以上结果,QC对建鲤化学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实际生产中,可将槲皮素开发成一种饲料添加剂,以增加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
关键词: 槲皮素 四氯化碳 肝细胞损伤 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 核转录因子-κ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SS6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酶学特性
《微生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一株具有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信号分子淬灭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S6中扩增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N-acylhomoserine lactonase,Aii A)基因aii ASS6并异源表达,研究此信号降解酶的酶学特性。【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从B.subtilis SS6中克隆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aii ASS6,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此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 ET28(a),构建重组菌株并提纯目的蛋白Aii ASS6;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目的蛋白Aii ASS6降解QS信号分子N-(3-Oxooctanoyl)-L-homoserine lactone(OOHL)的酶学特性。【结果】克隆得到基因片段,命名为aii ASS6(Gen Bank:KP125494),其编码一条含有297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用p ET28(a)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 ET28-aii ASS6。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ii ASS6的氨基酸序列含有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典型的"HXHXDH"基序和194位的Tyr残基。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异源表达Aii ASS6,用Ni柱纯化后,Aii ASS6含量达2.76 mg/m L。HPLC检测结果表明Aii ASS6对OOHL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及耐热性,Km和Vmax分别为0.998 mmol/L和22.3 U/mg,最适pH为7.6,最适温度范围为50-90℃;此酶在4℃保存3个月后其残余活性仍达到86%,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结论】从B.subtilis SS6中获得的QS淬灭酶Aii ASS6表现出降解QS信号分子的高活性,其酶学特性表明它具有作为微生物制剂防控植物或水产养殖中基于QS调控的病原菌毒力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群体感应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 酶学特性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熏鲟鱼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热熏鲟鱼加工过程中的品质(水分、盐分、色差、挥发性盐基氮、蛋白水解指数、硫代巴比妥酸值、脂肪氧化酶活性、微生物菌落总数)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热熏鲟鱼风味形成机理、产品品质调控和科学标准化生产提供部分理论依据。分析得出,鲟鱼加工过程中水分呈降低趋势最终含量达56.84%,盐分呈升高趋势最终为2.66%;L*值略有降低,a*、b*值逐渐增大至31.047、14.008,说明风干、熏制、定型能够赋予产品诱人的色泽;挥发性盐基氮先降低后缓慢升高至12.334 mg/100 g,低于安全限量,因此烟熏工艺不会使鲟鱼鱼肉鲜度发生太大变化;风干过程蛋白水解指数最高为7.913,蛋白水解主要发生在风干过程;硫代巴比妥酸值在腌制及风干过程中上升,风干后达到最高峰值4.706 mg/kg,熏制后降至1.923 mg/kg,脂肪氧化酶相对活性先升高随后逐渐降低至182 U,结合TBA值及LOS值,说明脂肪氧化主要发生在腌制及风干过程中,烟熏过程对于鱼肉脂肪酸氧化酸败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微生物菌落数逐渐减少,最终产品未检出,热熏鲟鱼的关键加工工序能够逐渐杀灭鱼肉表面及内部的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饥饿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在水温为(23±0.5)℃,盐度为29?30的培育条件下,饥饿胁迫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仔鱼生长、摄食、存活等一系列的变化。结果显示,2.5日龄体长出现负增长现象,3日龄仔鱼开口摄食,4.5日龄卵黄囊和油球消耗殆尽;仔鱼摄食率随日龄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最终为0,最大值出现在卵黄囊和油球消失之后的当天,即5.5日龄仔鱼达到最大初次摄食率,摄食率为66.67%;6日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为最大初次摄食率的1/2,仔鱼达到不可逆点,其混合营养的时间为2?3 d,即仔鱼初次摄食率发生到达不可逆点的时间为2.5 d;云纹石斑鱼仔鱼孵化出膜后的3?6 d为其摄食的重要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鳢、斑鳢及其杂交F_1代肌肉营养成分和含肉率的比较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杂交鳢的经济性状和杂交优势,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a、乌斑鳢C.argus♀×C.maculata♂和斑乌鳢C.maculata♀×C.argus♂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比较分析,并评价了其肌肉品质。结果表明:乌鳢、斑鳢、乌斑鳢、斑乌鳢平均含肉率分别为68.24%、71.34%、70.71%、70.18%;乌鳢、斑鳢、乌斑鳢和斑乌鳢粗蛋白质含量为20.6%~21.4%,粗灰分含量为1.2%~1.5%,水分含量为76.1%~76.7%,脂肪含量<1.7%;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9.40%~49.65%,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8.35%~38.87%,其中乌斑鳢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乌鳢、斑鳢和斑乌鳢。研究表明,乌鳢、斑鳢、乌斑鳢和斑乌鳢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均较高,脂肪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乌斑鳢蛋白质营养水平与乌鳢、斑鳢和斑乌鳢相当,但其蛋白质氨基酸水平所体现的肌肉品质则优于乌鳢、斑鳢和斑乌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湘湖品系尼罗罗非鱼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机选取湘湖品系尼罗罗非鱼幼苗150尾,通过RFID电子标记注射和对体重、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体宽共7个可量性状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测量,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最终建立以体重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2龄生长阶段湘湖品系尼罗罗非鱼6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表明湘湖品系尼罗罗非鱼1龄时,体高(BD)、体长(SL)2个自变量对雌鱼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它们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通径系数依次为0.560、0.430,由此建立1龄雌鱼体重的线性回归方程YBW=-424.755+48.140XBD+16.325XSL,方程相关指数为0.949;体高(BD)、体长(SL)、体宽(BWD)3个自变量对雄鱼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通径系数依次为0.421、0.398、0.204,由此建立1龄雄鱼体重的线性回归方程YBW=-585.931+41.147 XBD+19.673 XSL+4.069XBWD,方程相关指数为0.947;2龄时,体长(SL)、体高(BD)2个自变量对雌鱼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通径系数依次为0.574、0.420,由此建立2龄雌鱼体重的线性回归方程YBW=-671.751+30.527 XSL+42.947 XBD,方程相关指数为0.952;体长(SL)、体宽(BWD)、头长(HL)3个自变量对雄鱼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通径系数依次为0.459、0.314、0.251,由此建立2龄雄鱼体重的线性回归方程YBW=-1064.877+29.468 XSL+9.894 XBWD+52.358XHL,方程相关指数为0.856。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间影响体重增长的形态性状均有差异,建议在不同性别、不同养殖周期的湘湖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工作中针对性筛选形态性状组合,达到有效提高选育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湘湖品系尼罗罗非鱼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形态性状 多元回归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磺酸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亲鱼繁殖性能及仔鱼质量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牛磺酸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亲鱼繁殖性能、抗氧化功能、卵子及仔鱼质量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1.5%的牛磺酸,配制3组(对照组T-0、T-0.5、T-1.5)等氮等脂的配合饲料,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63 d的养殖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0.5%牛磺酸,不仅能够提高半滑舌鳎亲鱼的相对产卵量,还能促进亲鱼体内睾酮和雌二醇的分泌(P<0.05);T-0.5组浮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卵径、油球直径、3日龄、7日龄仔鱼体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0.5组和T-1.5组仔鱼畸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实验组仔鱼生存活力指数(SAI)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牛磺酸能够提高其肝脏和性腺中牛磺酸含量,降低肝脏中半胱胺双加氧酶活性;T-0.5组肝脏、血清、精巢、精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性腺和卵子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牛磺酸能够提高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抗氧化功能、卵子及仔鱼质量。在本研究条件下,牛磺酸含量为0.5%的饲料组为最佳饲料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