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分胁迫对节水抗旱稻产量形成和根系形态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节水抗旱稻组合旱优73在不同灌溉条件下产量形成特点及其根系形态生理的变化情况.[方法]以节水抗旱稻旱优73和高产水稻H优518为材料,通过根管试验设置三种水分处理(常规灌溉、轻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调查株高、分蘖、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性状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旱优73和H优518产量形成和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两年的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旱优73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显著变化,H优518的产量在两年内平均减少了25.6%,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也显著降低;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两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显著降低,其中,旱优73的产量两年内平均减少了28.8%,H优518产量减少了46.1%.与常规灌溉相比,轻度水分胁迫下旱优73的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根尖数、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均无显著变化,而重度水分胁迫下则显著降低;在两种水分胁迫下,H优518根系形态生理指标均显著下降.[结论]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可维持较高的产量,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产量降幅明显低于高产水稻H优518,良好的根系形态和较强的根系活力是其抗旱稳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节水抗旱稻 水分胁迫 产量构成因素 根系形态特性 根系生理特性


温度对梯棱羊肚菌抗氧化酶活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菌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田栽培条件下,环境温度无法精确调控,温度胁迫是影响羊肚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抗氧化酶和抗氧化活性物质是羊肚菌抵御逆境胁迫的重要因子。温度胁迫下,羊肚菌菌丝会通过增加相应酶活性来减少活性氧的积累,降低对细胞的损伤。作者研究了不同温度对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25℃的温度区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加快,菌丝的老化速度也加快;对抗氧化酶活性研究发现,SOD、GPX和GR在低温下活性更高,CAT在高温下活性更高;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如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温度越高,羊肚菌菌丝中H2O2、O2-和丙二醛含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在温度胁迫下,羊肚菌通过启动不同的抗氧化酶和抗氧化活性物质来减少活性氧含量,缓解菌丝损伤,本研究为探讨温度对羊肚菌种质质量的影响和栽培条件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超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果和蔬菜中虫螨腈及其代谢物以及在甘蓝中的残留评价应用
《分析测试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采用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压液相色谱(UPLC)同时测定蔬菜和水果中虫螨腈及其代谢物溴代吡咯腈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在25~5 000 ng·m L-1范围内目标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和仪器响应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7~1.000;在0.05、1、2 mg·kg-1加标水平下,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84.6%~111%,相对标准偏差为1.6%~14%;方法定量下限均为0.05 mg·kg-1。2020年在全国12地开展田间试验,360 g·L-1虫螨腈悬浮剂以20 m L/亩(125.28 g a.i./ha)施药1次,甘蓝中虫螨腈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4.1~11.0 d。当采样间隔为末次施药后14 d和21 d时,虫螨腈在甘蓝中的残留量分别为小于0.05~0.488 mg·kg-1和小于0.05~0.370 mg·kg-1,溴代吡咯腈的残留量均低于0.05 mg·kg-1。结合我国制定的虫螨腈在甘蓝上的最大残留限量,推荐采收安全间隔期为14 d。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普通人群虫螨腈(膳食风险评估定义)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1.28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67.7%,对一般人群健康均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关键词: 超高压液相色谱 虫螨腈 溴代吡咯腈 残留评价 水果 蔬菜


不同营养液电导率对黄瓜幼苗生长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营养液电导率(EC)对温室黄瓜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和植株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茎粗、叶柄长、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均随着EC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EC2.9处理最大.黄瓜叶片叶绿素a、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EC增加而增大,EC达到1.08 dS/m后,各处理差异不显著.黄瓜植株大量元素N、K、P、Ca、Mg含量随着EC增加而增加,但当EC增加至2.17—5.8 dS/m后其含量停止增加或略有降低,说明植株体内主要营养元素的积累在营养液EC为5.8 dS/m时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建议生产中黄瓜苗期营养液电导率控制在2.17—2.9 dS/m.
关键词: 黄瓜;营养液电导率;光合作用;矿质元素


不同碳氮源对花脸香蘑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菌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为材料,研究其分别在9种碳源和11种氮源液体培养条件下不同阶段pH值和葡萄糖浓度的变化,以及不同碳氮源对其所分泌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在不同碳源培养后期变化显著(P<0.05),而在不同氮源培养阶段无明显变化(P>0.05),葡萄糖浓度和菌丝量在不同碳氮源中也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基对花脸香蘑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均具有影响(P<0.05)。木糖和米糠有利于花脸香蘑分泌羧甲基纤维素酶(P<0.05),红糖和牛肉浸膏有利于其分泌漆酶(P<0.05),白砂糖和豆粉有利于其分泌锰过氧化物酶(P<0.05),木糖和尿素有利于其分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P<0.05)。本研究为选择合适培养基以提高花脸香蘑生物转化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镉胁迫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质量浓度为0、0.2、0.6、1.0、2.0和1020mg/L的Cd胁迫培养的大球盖菇(Stropharia20rugosoannulata)菌丝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d胁迫对菌丝中Cd积累量、菌丝生长状况及形态、细胞膜氧化损伤、非酶类抗氧化剂、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胁迫浓度的升高,冻干菌丝中积累的Cd含量逐渐升高,从0.53020mg/kg升高至669.9120mg/kg,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Cd胁迫对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生长速度的抑制率为10%~36%。Cd胁迫浓度的增加,促进了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同时也促进了非酶类抗氧化剂抗坏血酸(ASA)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增加,使其都在1020mg/L的Cd处理浓度下达到最高值,分别为对照组的2.63、1.88和18.49倍。过氧化氢(H2O2)含量则先上升后下降,被H2O2激发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也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浓度Cd胁迫时,大球盖菇菌丝可能主要靠SOD和CAT来清除细胞中的活性氧(ROS);高浓度Cd胁迫时,则可能主要靠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20A-GSH)来清除细胞中的ROS。本试验为深入开展大球盖菇菌丝应答Cd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9种畜禽血液的氨基酸组成和蛋白质营养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评价9种畜禽血液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采集9种出栏畜禽的新鲜血液,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应用凯氏定氮法、茚三酮柱后衍生离子交换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计算蛋白质氨基酸评分(AAS)、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OM)模式评分、化学评分(CS)等非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含有18种水解氨基酸,家畜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和必需氨基酸(indispensable amino acid, IAA)含量较高,驴血的蛋白质含量最高(P<0.05),羊、牛和马血的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P<0.05);各样品的限制氨基酸为异亮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SRC为66.30~80.45,EAAI均高于100,平衡性不如卵清蛋白;家禽样品蛋白质平衡性和吸收利用率明显优于家畜样品。综上,家畜血IAA和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家禽血,家禽血蛋白质平衡性和吸收利用率高于家畜血,畜禽血液蛋白质含量丰富、易于人体吸收,具有风味食品开发潜力,与谷物、豆类等膳食搭配可满足人体氨基酸平衡摄取。
关键词: 畜禽 血液 蛋白质 氨基酸组成 必需氨基酸 营养评价


基于2b-RAD简化基因组测序的甜瓜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利用2b-RAD(type IIB endonucleases restriction-site associated DNA)测序对28份厚皮甜瓜亲本材料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为甜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8份甜瓜种质SNPs数量有10318个,其发生转换与发生颠换的比值为2.15,两两种质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和遗传距离的平均值分别为0.88和2.22,说明这28份种质之间存在高度的遗传分化.(2)依据甜瓜的果皮颜色、果面网纹和果肉颜色3种性状,分别将以上28份种质分为4个群体(白皮群体、黄皮群体、青皮群体和绿皮群体)、3个群体(光皮群体、稀网群体和密网群体)以及3个群体(白肉群体、桔肉群体和绿肉群体).(3)表型性状遗传分析结果显示,依据果皮颜色分类的各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最高,其遗传分化系数在0.05~0.19之间,即均存在中度及以上程度的分化;光皮群体与密网群体之间存在中度遗传分化,但光皮群体与稀网群体之间以及稀网群体与密网群体之间均无显著分化;白肉群体与桔肉群体之间存在中度遗传分化,但白肉群体与绿肉群体之间以及桔肉群体与绿肉群体之间无明显分化.(4)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将28份甜瓜种质划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包含11份种质(主要为自主选育的纯合种质),第二类包含9份种质(大部分为从新疆引进或从新疆品种中选育出来的纯合种质),第三类包含8份种质(大部分为从日本引进或从日本品种中选育出来的纯合种质).研究表明,依据甜瓜分子水平的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具有一定关系,但其与育种者依据甜瓜的果皮颜色、果面网纹和果肉颜色对育种材料的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


我国养猪业发展效率评价与对策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生猪养殖业存在不同养殖规模下产出效率不一的问题,在收集2012—2017年全国生猪投入和每头猪总产值数据的基础上,重点对比了4种养殖规模的投入产出差异,并通过Malmquist-DEA指数模型分析了不同规模水平下的生猪养殖生产效率。结果表明:技术水平对我国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最大,生猪出栏量大的省份大规模养殖全要素生产率不高,出栏量小的省份大规模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建议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广规模化养殖,政策干预遵循适度原则,强化产学研人才队伍建设和壮大生猪联合制农业合作社等。
关键词: Malmquist指数 生猪 养殖规模


'凤丹白'成熟胚愈伤诱导、增殖及组织学观察
《经济林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凤丹白’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的影响,鉴定具分化潜能的愈伤组织,为‘凤丹白’再生技术体系的完善与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凤丹白’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培养,并对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进行外观形态与细胞组织学观察。【结果】在改良MS+0.5 mg/L水解酪蛋白+6 mg/L PIC+0.5 mg/L TDZ+30 g/L蔗糖的培养基上,‘凤丹白’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到70.61%;在改良MS+0.5 mg/L水解酪蛋白+4 mg/L 2,4-D+30 g/L蔗糖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最低,为21.88%。诱导出的初代愈伤组织经增殖培养后,出现6种状态的愈伤组织,即松散透明、致密白色、致密绿色、致密片状、絮状披针形和透明褐色。石蜡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松散透明、致密白色和致密绿色愈伤组织为胚性愈伤组织,致密片状、絮状披针形和透明褐色愈伤组织为非胚性愈伤组织。在改良MS培养基+0.5 mg/L水解酪蛋白+6.0 mg/L PIC+0.5 mg/L NAA+30 g/L蔗糖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扩增率最高,为97.78%,扩增系数为19.97;在改良MS培养基+0.5 mg/L水解酪蛋白+0.4 mg/L PIC+30 g/L蔗糖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扩增率最低,为13.46%,扩增系数为2.97。【结论】诱导14 d后,成熟胚开始形成愈伤组织,PIC和TDZ为‘凤丹白’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扩增的适宜激素,经继代培养后松散透明、致密白色和致密绿色的愈伤组织具有分化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