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158条记录
转Bt玉米对生长期五指山猪血清生化指标及相关酶含量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2月龄遗传背景相近、初始体重(9.80±0.41)kg、健康断奶五指山猪72头,随机分为2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分别饲喂含转Bt玉米(试验组)和非转基因玉米(对照组)的日粮。试验为期68 d,于第68天采血取样。结果表明:(1)试验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尿素氮、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均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两组间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含量也未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P>0.05)。结果提示,转Bt玉米对生长期五指山猪血清生化指标及相关酶含量未产生不良影响。

关键词: 转Bt玉米 五指山猪 血清生化指标 酶含量

海南薯蓣茎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弄清海南薯蓣茎腐病病原,采用离体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从海南临高、海口等薯蓣生产基地采集病样89份,纯化出分离物28个。经致病性试验证实,分离物lp3-1、bl6-5、bd6-4和lp2-5为薯蓣茎腐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4个分离物均为镰刀菌(Fusarium sp.)。利用真菌18S rRNA基因引物、镰刀菌特异性引物和轮枝镰刀菌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能扩增出510 bp大小的镰刀菌DNA片段,不能扩增出轮枝镰刀菌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且镰刀菌Fu3/Fu4区序列分析能进一步确定薯蓣茎腐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薯蓣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dioscorea)侵染引起的一类植物真菌病害。

关键词: 薯蓣茎腐病 鉴定 镰刀菌 系统发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杀菌剂对薯蓣茎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薯蓣茎腐病是薯蓣科作物常见的一种土传病害。近年来,在海南海口、临高等地大规模爆发,给海南山药的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筛选有效的化学药剂用于茎腐病的防治,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多菌灵等10种化学杀菌剂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咪酰胺、多菌灵、戊唑醇和丙环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其EC50分别为0.15、0.33、0.14和0.16μg/mL;嘧菌酯、百菌清和异菌脲的抑制效果次之,EC50值分别为10.53、18.17和5.05μg/mL;代森锰锌、甲霜灵和甲基托布津对茎腐病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终浓度为10 mg/mL时,抑菌率接近于0。在生产实践中,应采用咪酰胺、多菌灵、戊唑醇和丙环唑轮流用药或混合用药的策略,以达到提高防效,减少该病害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 薯蓣茎腐病 生物测定 毒力回归方程 EC5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高温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博Ⅱ优226

杂交水稻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博Ⅱ优226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博ⅡA与自选恢复系R226配组育成的弱感光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耐高温、丰产稳产等优点。介绍了博Ⅱ优226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博Ⅱ优226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RRSV广东株XH-GD的分离及其NSP2、ORF3、ORF5的序列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采集的广东某猪场疑似猪高热症病料处理后接种于Marc-145细胞,出现细胞聚集、固缩、脱落等特异性细胞病变。根据GenBank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针对NSP2、ORF3和ORF5基因的引物,扩增目的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XH-GD株PRRRSV属于美洲型,且NSP2基因发生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XH-GD的NSP2、ORF3和ORF5基因与HUB1、NX06、BJsy06、VR-2332、HB-1(sh)2002、HB-2(sh)2002、CH-la和RespPRRS MLV等毒株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3.3%-98.9%、88.6%-99.2%、88.1%-99.2%,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6.8%-98.3%、83.7%-98.8%、88.1%-99.2%;而与LV的等位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52.9%、65.0%和64.3%,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31.3%、57.5%和58.9%。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XH-GD与NX06、BJsy06株的亲缘关系很近,与HUB1、NX06、BJsy06、VR-2332、HB-1(sh)2002、HB-2(sh)2002、CH-la和RespPRRS MLV亲缘关系较近,与LV毒株处于不同的分支。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XH-GD毒株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鸭胸肉发育过程中MRFs和SIRT1基因的表达规律研究

中国家禽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生肌决定因子对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肌纤维的数量和大小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而且对肉质和风味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SIRT1对生肌决定因子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因而影响肌肉和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本研究利用qRT-PCR技术分析了北京鸭出壳后胸肌发育过程中生肌决定因子家族的4个成员(MyoD、MyoG、Myf5和Myf6)和SIRT1基因的表达变化模式,结果发现MyoD1和Myf5基因在北京鸭出壳后的肌肉组织中呈下降趋势,而且这两个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Myf6基因在北京鸭出壳后的肌肉发育过程中没有显著的变化;MyoG基因在北京鸭出壳后的肌肉发育过程中表达量低且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SIRT1基因与MyoD和Myf5基因的表达模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整体上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本研究对生肌决定因子和SIRT1基因在北京鸭出壳后胸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为揭示北京鸭胸肌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北京鸭 肌肉发育 基因表达 生肌调节因子

环境高温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生产性能、氮代谢和氮排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环境高温与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28~42日龄肉鸡生产性能、氮代谢和氮排放的影响。试验选取576只爱拔益加肉鸡,采用2因子3水平试验设计:因子1为饲养方式,设有23℃恒温自由采食组(23℃ad libtum group,23℃AL组)、23℃恒温配对组(23℃pair-fed group,23℃PF组,其饲粮按照28/32℃日变高温自由采食组采食量供给)、28/32℃日变高温自由采食组(28/32℃ad libtum group,28/32℃AL组,28℃—32℃—28℃日变循环高温);因子2为饲粮CP水平,设21.19%、18.18%、14.90%3个水平,通过补充人工合成必需氨基酸(EAA),使各组饲粮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水平满足肉鸡营养需要,且保持一致。试验分为9组,每个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结果表明:1)相同饲粮CP水平下,28/32℃AL组体重(BW)、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显著低于23℃AL组(P<0.01),但与23℃PF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23℃AL组相比,28/32℃AL组氮利用率显著降低(P<0.01),单位采食量氮排放量显著增加(P<0.05)。2)补充人工合成EAA,饲粮CP水平从21.19%降低到14.90%,肉鸡的单位体增重氮排放量、单位采食量氮排放量均显著减少(P<0.01),氮利用率、BW、ADG、ADFI均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知,在日变循环高温条件下,肉鸡生产性能、氮利用率显著降低,氮排放量显著增加;补充人工合成EAA,饲粮CP水平降低到14.90%可以减少氮排放量而不影响肉鸡的BW、ADG、ADFI。

关键词: 环境高温 粗蛋白质 肉鸡 生产性能 氮排放

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抗性资源调查和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抗性资源,2010年诱发鉴定了41个居群410份材料苗期叶瘟,2011年接种稻瘟病菌(YC25)鉴定了37个居群121份材料穗颈瘟,2012年调查了80个居群2461份材料田间自然状态的抗病性。结果表明:苗期叶瘟抗性鉴定有21份高抗、117份抗病。苗期抗、高抗叶瘟性的138份材料中穗颈瘟鉴定4份高抗和3份抗病,14份表现为田间自然抗病。苗期叶瘟鉴定不抗病或未作此鉴定材料中,4份表现为抗穗颈瘟和田间自然抗病。这些抗性材料来自海口市、文昌市、万宁市、三亚市、澄迈县、东方市等地。本研究为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进一步研究和抗稻瘟病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南普通野生稻 稻瘟病 抗性 调查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皮石斛丛生芽增殖培养条件的优化

北方园艺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铁皮石斛从生芽继代增殖的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比较了活性炭、植物激素、有机添加物以及温度和光照等因素对铁皮石斛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丛生芽继代增殖的最佳配方为MS+6-BA 2.0mg/L+NAA 0.2mg/L+香蕉100g/L+活性炭0.5g/L+蔗糖30g/L,丛生芽长势好,60d增殖系数达到7.16;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佳的光照强度为2 000lx。

关键词: 铁皮石斛 丛生芽 增殖培养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椒脱皮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目前胡椒加工存在的问题和脱皮现状,综述了胡椒脱皮的方法及其原理,并提出了以生物酶法为基础的多种工艺方法相结合的脱皮技术是未来的胡椒脱皮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胡椒 脱皮 机理 微生物酶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