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杨酸处理对采后百香果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紫色百香果为试材,采后分别用浓度0.2、1、2和5 mmol/L的水杨酸和蒸馏水(对照)浸泡10 min,常温贮藏6、12和18 d后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和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18 d可显著提高百香果硬度和商品率,保持良好的外观色泽,并显著降低果实皱缩指数,同时有效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保持较低的固酸比。综合各项指标,1 mmol/L浓度水杨酸处理的保鲜效果更优,果实品质更佳。


低温处理对桃树叶片基因表达及类黄酮合成代谢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桃(Prunus persica)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果树,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低温影响桃树生长发育,是桃早春生产的威胁之一。为探究亚热带地区桃树的低温适应及冷驯化机制,本研究对比分析了4℃48 h低温处理后桃树低需冷量种质’MX14-1’叶片转录表达谱的变化,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低温胁迫下桃树叶片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胁迫应答相关,富集于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涉及类黄酮、芪类、二苯基庚酮、姜酚和苯丙烷合成、亚油酸代谢等途径。利用qRT-PCR技术对类黄酮代谢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48 h处理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肉桂酸4-羟酶(cinnamic acid 4-hydroxylase, 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 4CL)、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 CHS)、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类黄酮-3-羟化酶(flavanone 3-hydroxylase, F3H)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和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叶片代谢物含量测定表明,低温胁迫桃树叶片中类黄酮代谢相关的黄酮醇及衍生物含量显著增加。4℃48 h处理组和对照同时进行-2℃冷冻处理,结果表明经4℃低温处理桃树叶片中类黄酮物质总量和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2℃冷冻处理时损伤降低。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究桃树低温响应与抗寒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外来物种入侵大数据采集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生物多样性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快速地获取入侵生物野外调查数据,我们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外来物种入侵大数据采集方法,设计并研发了数据表单可自定义的野外调查工具软件——云采集。该系统以Android手机为数据采集终端,采用C#和Java语言设计开发,运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实现野外调查发生位置的快速采集,通过定义9种调查指标的数据类型及指标(列值)默认值、图像拍摄、语音录入、排序等4个辅助属性,建立调查指标与手机客户端数据录入界面的关联,实现用户界面可定制的数据录入模式。该系统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及福建省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疫情普查等项目的调查任务中予以应用。实践检验表明:该系统实现了野外调查数据的离线采集、数据同步、数据查询与输出管理,将移动智能终端采集取代传统的纸笔记录,简化了野外调查的流程,提高了入侵生物野外调查的数据质量,为外来生物入侵野外调查大数据采集提供了信息化支持。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广丰山羊肉品质、血清酶活性、瘤胃发酵和肠道发育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广丰山羊肉品质、血清酶活性、瘤胃发酵和肠道发育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广丰山羊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高(H组)、中(M组)和低蛋白质水平(L组)的精料,粗料为芒草鲜草,每组10只(公母各占1/2)。预试期14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H组的山羊肌肉pH45 min显著高于L组(P<0.05),而熟肉率则显著低于L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 M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低于其他2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 L组瘤胃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H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M组瘤胃黄色瘤胃球菌、栖瘤胃普雷沃菌、嗜淀粉瘤胃杆菌和白色瘤胃球菌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H组瘤胃的溶纤维丁酸弧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4)L组回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空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显著或极显著高于H组(P<0.05或P<0.01),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蛋白质水平能够影响广丰山羊肉品质、瘤胃发酵和肠道发育。从本试验结果来看,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能够改善山羊肉品质,提高瘤胃发酵和小肠吸收功能。


荷兰鸢尾突变株'紫韵'的花色突变相关机理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荷兰鸢尾蓝紫色花及突变紫色花的显色分子机制及色素沉积差异,该研究以蓝紫色野生型‘展翅’和紫色突变株‘紫韵’为材料,通过花色素苷测定、转录组测序和qRT-PCR方法对花色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紫色突变株‘紫韵’花旗瓣中的总花色素苷含量(392.7μg·g-1)显著低于野生型‘展翅’(543.5μg·g-1);与‘展翅’相比,‘紫韵’有3种花色素苷含量显著下降[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含量由144.42μg·g-1降为46.39μg·g-1,矮牵牛素-3-(6-鼠李糖基-2-木糖基葡萄糖苷)含量由61.86μg·g-1降为31.67μg·g-1,矢车菊素-3-(2G-木糖基芸香糖苷)含量由25.22μg·g-1降为7.65μg·g-1],但6-羟基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含量由5.88μg·g-1升为10.34μg·g-1。(2)RNA-seq分析共获得46 530个unigenes,与‘展翅’相比,‘紫韵’有43个基因上调表达,73个基因下调表达;层次聚类分析发现,花色素苷途径中共有2个差异表达基因——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IhCHS1)和花青素3-O葡萄糖转移酶(UFGT)基因(IhUFGT1),且二者均下调表达。(3)qRT-PCR分析表明,随着花的发育,IhUFGT1在2个品种中表达量均上升,始花期达到最高,且在‘紫韵’花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展翅’。研究认为,4种花色素苷含量的显著变化,可能是导致花色由野生型‘展翅’蓝紫色向突变株‘紫韵’紫色方向转变的主要原因;IhUFGT1基因在紫色‘紫韵’花中表达量比‘展翅’相对大幅度的降低,致使花色素苷含量相应变化,最终导致花色由蓝紫色转为紫色。
关键词: 荷兰鸢尾 花色素苷 转录组分析 花青素3-O葡萄糖转移酶基因


西葫芦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CpNCED2基因的克隆及其干旱响应模式研究
《核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在西葫芦干旱胁迫环境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基于前期构建的转录组数据库从西葫芦中分离到1条1 941 bp的cDNA,该序列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命名为CpNCED2;基因预测编码588个氨基酸,其理论分子量(Mw)为65.73 kDa、等电点(pⅠ)为6.89。CpNCED2与同为南瓜属的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中同源蛋白的相似性均为99%,显示出高度的保守性。Pfam分析发现,CpNCED2具有NCED家族的典型特征,即含有4个保守组氨酸位点(His284、His333、His398和His575)和2个NCED蛋白保守结构域(281~289和333~340位)。利用光合仪对干旱胁迫后1、2、3、4 d西葫芦的幼苗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光化学电子传递效率(ETR)显著降低。同时发现,干旱胁迫后1、2、3、4 d西葫芦叶片中水势逐渐降低,脱落酸(ABA)含量逐渐升高,CpNCED2基因显著上调表达。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CpNCED2在西葫芦干旱胁迫应答以及ABA的代谢合成过程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西葫芦 干旱胁迫 CpNCED2 脱落酸 光合特性 表达分析


60Co辐射选育的姬松茸新菌株J37农艺性状与降低重金属含量效应
《福建农业学报 》 2021 CSCD
摘要:【目的】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作为食药兼用型真菌,生产中常表现出易累积镉等重金属的特性,造成镉等重金属超标,选育低镉优质的姬松茸新品种是业界十分关注的科研目标。【方法】以姬松茸J1为出发菌株,采用60Co-辐射诱变技术成功选育姬松茸新菌株(J37);系统比较J1和J37第1~4潮次的子实体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氨基酸含量,以及镉、铅、砷、汞等重金属含量,同时观测不同生长代数对J1和J37姬松茸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1)J37新菌株子实体各潮次的朵质量、盖质量、盖厚度、盖直径、盖高度、柄质量、柄直径等农艺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J1),柄长度极显著低于J1,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J1;(2)与J1相比,J37的1~6代(M1~6)产量均高于J1,J37的M1、M2、M3、M4、M5和M6代的子实体产量增长幅度分别比J1提高了30.11%、33.58%、39.46%、39.45%、34.14%和33.5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与J1相比,J37子实体的镉、铅、汞、砷含量,分别下降了48.09%、58.57%、26.03%、75.2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姬松茸新菌株J37显示了良好的丰产性、优质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 姬松茸 60Co 辐射诱变 新菌株 农艺性状 重金属 效应


纳豆芽胞杆菌固定化载体改性及吸附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21 CSCD
摘要:【目的】以麦饭石为载体,制备高效的纳豆芽胞杆菌固体菌剂,为纳豆芽胞杆菌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方法】运用酸、碱、盐等方法探索麦饭石进行改性条件,扩大麦饭石孔隙度及比表面积,提升其吸附能力;并通过添加保护剂(葡萄糖、糊精、淀粉)增加保藏期固体菌剂的有效活菌数残留率,为长期保藏固体粉剂提供技术支持。【结果】(1)确定了纳豆芽胞杆菌最适培养温度为40℃,最适培养pH为7.5。(2)经氯化钠、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改性后的麦饭石吸附最大有效活菌数分别为13.17、12.6、12.7和11.9(×108 CFU·g-1)。其中0.5mol·L-1氯化钠溶液改性效果最好,吸附有效活菌数达到13.17(×108 CFU·g-1)。(3)对照组、添加保护剂组(2%糊精、2%葡萄糖、2%淀粉)保藏至6个月时,有效活菌数分别为2.91、4.1、5.42和4.63(×108 CFU·g-1)。活菌数残留率为初始活菌数的22%、31%、41%和35%,其中2%葡萄糖保护剂比对照组有效活菌数残留率提高了1.86倍。【结论】改性麦饭石能极大提升麦饭石的吸附能力,同时保护剂的添加有利于麦饭石固体芽胞杆菌粉剂的长期保藏,本研究为麦饭石在微生物菌剂制备工艺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金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特性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引起福州某养殖场内金鱼腐皮病的病原,本研究从发病鱼皮肤溃疡处分离纯化出一株革兰氏阴性优势菌JY01。形态学特征分析显示该菌株为杆状、携带极生鞭毛,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其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相似度最高且聚为一个分支,结合API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确定菌株JY01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人工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金鱼具有致病性,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且从其病灶组织中再次纯化到相同的菌株,对金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5.1×106cfu/mL。采用30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Y01对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多粘菌素B等14种药物敏感。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含有240个毒力基因和175个耐药基因。本研究首次对分离自金鱼的维氏气单胞菌进行了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和耐药性等系统分析,为由该菌引起金鱼溃疡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其病害的防治研究累积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