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红罗非鱼各组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沉积率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虾青素,测定粉白、红斑、黑斑3种体色红罗非鱼各组织(皮肤、鳍、肌肉、眼球、鳃)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分析不同虾青素含量对红罗非鱼不同组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从而推断类胡萝卜素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和沉积方式。结果显示,虾青素添加量为400 mg/kg时,红罗非鱼皮肤、鳍、肌肉、眼球和鳃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体色明显改善,其中黑斑红罗非鱼鳃部类胡萝卜素沉积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而当虾青素添加量为800 mg/kg时,粉白红罗非鱼鳍上和鳃部及黑斑红罗非鱼鳃部类胡萝卜素沉积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但3种体色红罗非鱼一些组织器官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对照组及虾青素添加量为400 mg/kg时有所下降,红罗非鱼体色变化不明显。虾青素含量对红罗非鱼各组织类胡萝卜素总含量有显著影响(P<0.01);而红罗非鱼体色对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虾青素和体色交互作用对类胡萝卜素含量有较显著影响(P<0.05)。聚类分析表明,类胡萝卜素在红罗非鱼的鳍中沉积率最高,其次为鳃,再次为眼球,皮肤和肌肉沉积率最低。

关键词: 红罗非鱼 类胡萝卜素 沉积 虾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山区浮游生态学研究

海洋与湖沼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综述了海山浮游生态学研究的现状。海山是大洋中常见的地形单元,在有的海山附近鱼类和底栖生物的生物量比周围大洋中要多,针对这些鱼类和底栖生物的饵料来源提出了三种假说,第一种假说认为海山区特殊的物理环境导致初级生产力较高(经典假说),第二种假说认为海山区的饵料不是本地生产的,地形和流场使得外来的浮游生物在海山区富集或通量加大(外来营养补充假说),第三种假说认为海山上部的颗粒有机物营养较高,是鱼类和底栖生物的营养来源之一(颗粒有机物补充假说)。对海山浮游生态学的研究基本围绕这几个假说进行。目前只在9座海山进行了浮游生态学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单个假说并不能解释海山附近鱼类生物量较大的现象,海山鱼类和底栖生物的营养来源可能有很多,这些假说阐述的机制并不互相矛盾,海山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也比原来想象的复杂得多。已有研究都是针对其中某个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建议我国即将进行的海山浮游生态学研究针对三种假说进行海上调查,以提供完备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 海山 浮游生态学 经典假说 外来营养补充假说 颗粒有机物补充假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细胞周期蛋白E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基因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构建和测序了斑节对虾全组织cDNA文库,获得了斑节对虾细胞周期蛋白(Pmcyclin)E的部分表达序列。通过RACE技术克隆得到1条全长1 706 bp的cDNA序列。Pmcyclin E开放阅读框(ORF)为1 263 bp,编码42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氨基酸序列含有周期蛋白家族特有的CYCLIN保守区并含有N-糖基化位点及磷酸化位点。经BLAST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与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等多种节肢动物细胞周期蛋白E有很高的同源性。组织分布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斑节对虾精巢、卵巢、肠、脑、肝胰腺、胃和心脏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卵巢中表达量较高,而心脏、胃及肝胰腺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分别对蜕皮抑制激素(MIH)注射和眼柄切除的对虾进行表达分析,发现眼柄切除后,Pmcyclin E大量表达,而注射MIH后细胞Pmcyclin E的表达量相对降低。结果表明,细胞cyclin E基因在斑节对虾卵巢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眼柄切除对细胞cyclin E的表达具有影响,该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斑节对虾卵巢的发育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斑节对虾 细胞周期蛋白E 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卵巢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夏、秋季悬浮颗粒物的沉降通量及再悬浮的影响

海洋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锚式悬挂沉积物捕捉器法,研究了我国北方重要海水养殖区域桑沟湾悬浮颗粒物沉降通量的分布特征,并通过金属Al标记法,同步测定了沉降颗粒物再悬浮比率。结果表明,桑沟湾的底层悬浮颗粒物(SPM)、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态总氮(PTN)和颗粒态总磷(PTP)平均表观沉降通量分别为1 511.4g/(m2·d)、20.01g/(m2·d)、1.497g/(m2·d)和0.474g/(m2·d),显著高于我国其他近岸海域,但底层沉降颗粒物再悬浮比率平均值高达92.8%,认为在养殖内湾,受再悬浮程度的影响,测得的底层表观沉降通量是中层的2.7倍,秋季明显大于夏季,海带和扇贝养殖区大于牡蛎养殖区。经再悬浮比率校正后的净沉降通量,仍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和季节变化,但受控因素发生了根本转变;这主要表现为净沉降颗粒物质主要源于生物代谢活动强烈中上层水体,贝类的排泄作用使牡蛎和扇贝养殖区的净沉降通量显著大于海带养殖区,养殖贝类个体增大、排泄量增加使秋季净沉降通量高于夏季。在我国近岸海域,再悬浮作用的影响,会对该区域悬浮颗粒物沉降通量的估算带来巨大误差,因此该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 沉降通量 再悬浮 悬浮颗粒物 桑沟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浦红镜鲤保种群体的遗传结构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35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对鲤新品种——松浦红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songpu red mirror carp)的保种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在91尾松浦红镜鲤个体中,共检测到14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3~6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42 6;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375 0~0.827 4,均值为0.649 3;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396~0.912,均值为0.586 9;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表明群体处于不平衡状态;平均固定系数为-0.026,说明该群体存在杂合子过剩现象;瓶颈效应分析表明,群体已经历了瓶颈效应;根据连锁不平衡方法计算有效群体大小为31.2。该研究表明松浦红镜鲤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为了在下一步保种工作中避免或降低瓶颈效应,应加强保护工作,从而保持其丰富遗传多样性和优良的经济性状。

关键词: 松浦红镜鲤 微卫星 群体遗传结构 保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在低盐度胁迫下鲻幼鱼鳃丝Na~+-K~+-ATP酶活性及其β亚基mRNA表达与显微结构变化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在低盐度胁迫下鲻(Mugil cephalus)幼鱼鳃丝Na+-K+-ATP酶活性、Na+-K+-ATP酶β亚基mRNA表达量变化以及对鳃丝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分别为20(对照组),15,10,5和0实验条件下,20d后各低盐度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0和5盐度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在实验过程中表现为持续上升的趋势,前期升高幅度大,后期升高幅度减小;10和15盐度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在15d后达到峰值,至20d呈现小幅下降趋势.鳃丝Na+-K+-ATP酶β亚基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与Na+-K+-ATP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同步,显示出了其对Na+-K+-ATP酶活性的调控作用.对鳃丝显微结构观察的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降低,鲻幼鱼鳃小片逐渐变宽,伴随间距缩小,同时泌氯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体积缩小,扁平细胞体积增大,黏液细胞数量增多.这表明在低盐度胁迫下鲻幼鱼鳃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具有随外界水体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 鲻幼鱼 盐度 鳃丝 Na+-K+-ATP酶 Na+-K+-ATP酶β亚基mRNA 显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体鲟雌性亲鱼性腺不同发育时期消化酶分布及其活性的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酶学方法测定了不同性腺发育时期(Ⅱ~Ⅴ期)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雌性亲鱼胃、肠道和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并分析了3种酶活性随性腺发育时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体鲟雌性亲鱼5种消化器官中的蛋白酶活性以性腺发育Ⅱ期、Ⅲ期较高,淀粉酶活性以性腺发育Ⅴ期较高,脂肪酶活性以性腺发育Ⅴ期、Ⅱ期较高,3种酶活性均以性腺发育Ⅳ期较低;各性腺发育期,雌性亲鱼的蛋白酶活性均以幽门盲囊、后肠中较高,其次为胃、中肠,淀粉酶活性以中肠中最高,其次为胃、幽门盲囊、前肠、后肠,脂肪酶活性均以幽门盲囊中最高,其次为中肠、前肠、胃、后肠。研究表明,小体鲟雌性亲鱼在性腺发育Ⅱ期、Ⅲ期对食物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需求较高,而性腺发育周期中对脂类物质的需求Ⅴ期最高,其次是Ⅱ期,总体来说,小体鲟亲鱼在整个性腺发育时期对脂肪的需求量较高。

关键词: 小体鲟 雌性亲鱼 蛋白酶 淀粉酶 脂肪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端嗜热厌氧菌Caldicellulosiruptor木质纤维素降解研究

生物加工过程 2014 CSCD

摘要: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木质纤维素作为生产生物能源的重要原料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极端嗜热厌氧菌Caldicellulosiruptor属已发现8个种,具有高效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甚至可以作用于未经预处理的木质纤维素。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在Caldicellulosiruptor属的菌株生理生化性质、木质纤维素降解机制及转化能力、基因组、转录组及蛋白质组、遗传转化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笔者对嗜热厌氧菌Caldicellulosiruptor属木质纤维素降解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及展望。

关键词: 嗜热厌氧菌 Caldicellulosiruptor 木质纤维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桔荔枝海绵化学成分

海洋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量结构新颖的活性代谢产物来源于物种多样性丰富的海绵类海洋生物资源。本文首次对柑桔荔枝海绵(Tethya aurantium)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正相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及凝胶LH-20柱等多种色谱手段从柑桔荔枝海绵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环(脯氨酸-亮氨酸)(1)、环(苯丙氨酸-脯氨酸)(2)、环(脯氨酸-酪氨酸)(3)、3-吲哚乙醛酸(4)、胸苷(5)、钓樟薁(6)、反式-4-甲基肉桂酸(7)、对羟基苯甲酸(8)。所得化合物均测试对革兰氏阳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5923)、革兰氏阴性菌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以及真菌菌株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ATCC 60193)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无明显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 柑桔荔枝海绵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生境刀鲚菌群PCR-DGGE指纹图谱构建及分析

海洋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海洋生境刀鲚(Coilia nasus)体内及生长环境菌群结构,作者采用免培养16S r DNA的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刀鲚鳃、肠道壁、肠道内容物及水体环境中的菌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性梯度为35%~55%、浓度为8%的聚丙烯酰胺凝胶,150V 60℃下电泳10 h,DGGE带谱的分离效果较好;刀鲚鳃、肠道壁、肠道内容物及水体样品指纹图谱上分别显示出24、19、14和29条信号强度不同的条带;相同样品重复组细菌结构相似度在80%以上,差异不显著;不同样品之间,刀鲚鳃与海水聚为一支,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为52%,肠壁与肠内容物相似度为41%。样品菌群主要以未培养菌为主,主要包括变形菌、放线菌和厚壁菌。本文首次成功构建海洋生境刀鲚菌群16S r DNA的PCR-DGGE指纹图谱。

关键词: PCR-DGGE 菌群 刀鲚(Coilia nasus) PC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