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中华草龟(♀)与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_1代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四川动物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1代幼龟共270只,测定了体重、背甲长、背甲宽、壳高、腹甲长等17个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3种龟的测量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显示背甲长、背甲宽、壳高、腹甲长和甲桥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它们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性状,其中背甲长和壳高是影响体重的共同性状;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分别为R2=0.945、0.920和0.958,表明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指标已经找到;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以背甲长、壳高和腹甲长,背甲长、壳高和甲桥长,背甲长、背甲宽和壳高等3种龟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156.764+9.895X1+17.449X3+14.347X4,Y=-295.040+13.443X1+40.603X3+38.632X9,Y=-280.960+14.908X1+14.290X2+43.129X3。

关键词: 中华草龟 中华花龟 杂种龟 形态性状 体重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海洋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的化学成分

海洋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进行了一株南极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代谢产物多样性分析、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以探讨其产物结构类型。菌株NJ-013甲醇提取物经LC-TOF MS测试分析其代谢产物多样性;还经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得到4个化学成分;化合物结构经TOF MS、1H-和13C-NMR等波谱学方法和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的代谢产物主要类型为含氮的生物碱或寡肽类,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4分别鉴定为环(4'-羟基苯丙氨酸-脯氨酸)(1)、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2)、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3)、环(异亮氨酸-脯氨酸)(4)。结构较为复杂的微量成分尚待进一步富集、研究。

关键词: 南极微生物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 代谢产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牙鲆主要生长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10个选育家系的9个生长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和评价。首先对体质量与生长性况进行数列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出每个生长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根据灰色关联度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定量分析各生长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度。结果显示,每个生长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全长(0.875 8)、体长(0.859 3)、尾柄高(0.830 7)、躯干长(0.827 7)、头长(0.803 5)、尾长(0.781 2)、体高(0.740 2)、吻长(0.665 7)和尾柄长(0.654 0)。体质量的主控因素为:全长、体长、尾柄高和躯干长4个性状,影响度分别为:28.51%、21.62%、16.41%和11.69%,四者的影响度总和达到78.23%。分析表明,与体质量关联度最大的分别是全长、体长、尾柄高和躯干长,且它们对体质量的影响度最高,可以将其作为培育高产牙鲆的重要评价指标,以提高选择效率。本研究旨在为制定理想的牙鲆选育目标、提高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拓展灰色关联度方法在水产动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牙鲆 生长性状 灰色关联度 选择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室内环境下日本囊对虾2种形态变异类型群体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热带海洋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沿海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群体资源可依据其头胸甲形态分为两种不同形态变异类型。文章对室内养殖环境中日本囊对虾2种形态变异类型F1群体不同性别对虾的体长和体质量进行了跟踪测量,研究其生长特性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两群体雌、雄虾的体长、头胸甲长与体重的拟合参数b值皆近似为3,呈等速生长。拟合其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如下,形态变异类型Ⅰ(♀):Lt=15.932×[1–e–0.0067(t–26.5055)],Wt=48.798×[1–e–0.0067(t–26.5055)]2.973;形态变异类型Ⅰ(♂):Lt=13.642×[1–e–0.0091(t–35.0053)],Wt=30.437×[1–e–0.0091(t–35.0053)]2.969;形态变异类型Ⅱ(♀):Lt=13.865×[1–e–0.0077(t–22.8107)],Wt=31.449×[1–e–0.0077(t-22.8107)]3.103;形态变异类型Ⅱ(♂):Lt=12.094×[1–e–0.0102(t–32.6776)],Wt=21.470×[1–e–0.0102(t–32.6776)]3.120。进一步分析其极限生长年龄和生长拐点日龄结果表明,在同池饲养条件下,雌虾个体大于雄虾,形态变异类型Ⅰ的个体大于形态变异类型Ⅱ;前者临界最大体重高于后者,但性成熟时间晚于后者。研究结果为日本囊对虾生长性状相关群体选育提供了基础生物学依据。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室内环境 形态变异类型 生长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NA-Seq技术的鲮转录组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满足标记辅助育种的要求,通过454测序平台首次开展了鲮Cirrhina molitorella全鱼转录组深度测序,并用Newbler等软件进行数据精细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了1 297 479条reads,总碱基数为486 586 191 bp,组装后得到19 962条contigs,平均长度为1269 bp,N50为1509 bp。基因功能注释研究共获取了10 577个特异蛋白,根据特异蛋白注释结果进行GO分析,有7314条contigs有GO注释,包含5381个特异蛋白;采用GO功能分类工具可将已注释转录物序列划分为分子功能、生物途径和细胞成分3类,为下一步开展生长等性状相关基因功能验证研究提供丰富的序列资源;共鉴定出5931个具有完整的ORF的全长c DNA序列,并且鉴定出2438个微卫星和5014个SNP位点。本研究中,还建立了鲮转录组数据库和网站,方便同行随时调取数据,这为深入开展鲮分子标记辅助的遗传育种、种群遗传学和资源评估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标记资源。

关键词: 转录组 高通量RNA测序 从头组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许氏平鲇的食物组成及其食物选择性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8月和10月对渤海进行了底拖网调查,对增殖放流种类之一的许氏平鲇(Sebatesschlegeli)进行了胃含物分析和食物选择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许氏平鱼由共摄食7类20余种饵料,主要摄食虾类和鱼类,属虾/鱼食性鱼类.8月摄食的主要饵料为日本鼓虾和虾虎鱼类,10月摄食的主要饵料为疣背宽额虾和小黄鱼.与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结果相比,许氏平鲇的摄食发生了显著的年间变化,摄食的虾类饵料增多,鱼类饵料减少;主要饵料种类发生改变,鲲不再是其主要的饵料种类.食物选择性指数的计算表明许氏平啬由摄食的主要饵料种类与喜食的饵料种类有一定差别;许氏平鱼由的食物选择性并不完全是由环境中的饵料丰度决定的,说明其对食物的选择具有较强的主动性.结论认为,许氏平鲇的摄食和食物选择性的季节变化不仅受环境中饵料丰度的影响,也受鱼类自身营养需求和主动选择性摄食的影响.

关键词: 渤海 许氏平鲇 食物组成 食物选择性 增殖放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鱿鱼酶解鲜味汁Cd~(2+)脱除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鱿鱼酶解鲜味汁为研究对象,利用碳羟基磷灰石(CHAP)脱除其中的重金属Cd2+,以脱镉率作为衡量该工艺的指标。分别研究了CHAP的用量、pH、温度3个单因素对脱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RSM),研究各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脱除率的影响,同时模拟构建了三元二次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固液比为1∶0.5(w/v)的条件下,脱除重金属Cd2+的最佳工艺参数为:CHAP用量32.5g/L、pH取5.4、温度为50.0℃。在该工艺参数下,鲜味汁中的重金属Cd2+脱除率达93.1%,使产品重金属Cd2+含量符合食品安全的限量标准。

关键词: 鱿鱼鲜味汁 碳羟基磷灰石 脱除率 响应面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油水溶液对海洋生物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原油泄漏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为人关注。该文综述了海洋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原油水溶液对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对海洋生物体内氧化酶系统多种酶活力及氧化产物含量、对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提示,鱼类、软体类、甲壳类等海洋生物体内均检出石油烃;抗氧化酶可作为原油水溶液对海洋生物影响的生物标志物,石油烃的海水环境基准及风险评估方法有待尽快建立和完善,为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奠定基础。

关键词: 石油 原油水溶液 海洋生物 氧化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虾血蓝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ACE技术克隆了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Hc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对该基因序列特征进行了分析。青虾Hc基因cDNA全长2 235 bp,包括10 bp的5′末端非翻译区(UTR),2 07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151 bp的3′UTR,开放阅读框编码688个氨基酸。蛋白相似度比对显示,青虾血蓝蛋白含有典型的6个保守的铜离子结合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青虾Hc与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Hc聚在一起,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Hc基因在青虾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在肝胰腺中最高;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青虾Hc基因在低氧胁迫和复氧条件下在肝胰腺中的mRNA时空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经低氧和复氧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Hc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分别在低氧胁迫12 h、24 h和复氧6 h出现了3次明显上调,由此推测Hc基因参与低氧应激分子过程。此外,本研究通过血蓝蛋白的分离纯化技术制备了多克隆抗体,本研究结果可为更进一步的了解青虾血蓝蛋白的生理功能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青虾 血蓝蛋白 基因克隆 低氧胁迫 复氧刺激 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体鲟AR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其组织mRNA表达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雄激素受体(AR)基因c DNA全长序列,应用real-time q PCR法对雌、雄个体不同组织中AR m 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序列分析表明,AR基因c DNA全长为2 953 bp,包括5′端68 bp的非编码区(untranslation region,UTR),2 528 bp的开放阅读框ORF(open reading frame)和3′端327 bp的非编码区(不包括ploy A的尾巴)。AR前体蛋白由843个氨基酸组成,理论分子质量为94.24 k D。同源比较结果表明,小体鲟AR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AR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与杂交鲟(A.ruthenus×Huso huso)、西伯利亚鲟(A.baerii)、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的雄激素受体同源性分别为99%、98%、83%和83%。real-time q PCR分析小体鲟雌雄个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AR基因在雌雄个体中相对表达基本相同,都是在性腺、肌肉和肾中高量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少量表达。AR基因在小体鲟体内广泛表达,表明该基因可能对其生长和繁殖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小体鲟 雄激素受体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