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30条记录
贵州水稻纹枯病菌AG1-1A融合群对己唑醇的敏感性

中国植保导刊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贵州贵阳、遵义、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黔东南和黔南8个地区114个水稻纹枯病菌AG1-1A融合群菌株对己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14个菌株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0.003 6~0.421 6μg/mL,平均EC50值为0.0655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但其主峰范围内111株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其平均EC50值为0.057 8μg/mL,可作为贵州田间水稻纹枯病菌对己唑醇的敏感基线。贵州水稻纹枯病菌对己唑醇仍敏感。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己唑醇 敏感基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授粉后不同时期玉米籽粒含水量相关QTL定位

种子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成熟期籽粒含水量是影响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解玉米籽粒含水量形成的遗传基础,鉴定控制玉米籽粒含水量变异的关键遗传区段,本研究以籽粒含水量差异较大的两个亲本构建的150份双亲分离群体为材料,基于GBS测序和表型鉴定结果,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鉴定控制玉米籽粒脱水相关性状变异的QTL.结果共定位到21个控制授粉后不同时期玉米籽粒含水量的QTL,单个QTL可解释4.02%~16.10%的表型变异,QTL大小变幅为69.17~5814.12 kb.其中QTL qKC 44-2和qKC 51-6/qKC 58-6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将这两个QTL分别从2412.28 kb缩小至115.29 kb,以及由1675.60 kb缩小至41.68 kb.此外,本研究还检测出19个新的控制玉米籽粒含水量的QTL,分别位于除第四染色体以外的9条染色体上.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深度解析授粉后不同时期玉米籽粒含水量变化提供更丰富的遗传依据,还能为下一步的玉米籽粒含水量相关候选基因的图位克隆提供靶标.

关键词: 玉米 籽粒含水量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用芥菜叶缘裂刻的功能优势探究及其候选基因验证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个叶用芥菜叶缘全缘DH系'MN001'和叶缘裂刻'MU056'构建F1代为试材,通过测定七叶期叶片的光响应和CO2响应曲线,及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QTL初定位区间内的候选基因和RT-qPCR验证不同时期不同组织器官中候选基因BjuA040054的表达,对叶用芥菜叶缘裂刻的功能优势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裂刻叶能更充分地利用光能,且Pn值与叶片裂刻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裂刻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越大越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且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1个与叶片形态发生相关的候选基因BjuA040054,开放阅读框660 bp,编码220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甘蓝型油菜BnaA10g26320D编码的蛋白同源.RT-qPCR分析推测该基因主要在营养生长期四叶和五叶期的叶片部位发生作用,且在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研究为进一步克隆叶用芥菜裂刻基因和揭示其裂刻性状的调控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生物信息学基础,并为裂刻芥菜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叶用芥菜 裂刻基因 光合作用 生物信息学 RT-q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5份贵州茶树种质茶多酚及儿茶素多样性分析及特异种质筛选

西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贵州茶树种质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物质组成和遗传多样性,以贵州省8个县115份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茶树中的茶多酚、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结果表明:贵州茶树种质中茶多酚、没食子酸、EGC、C、EC、EGCG、GCG和ECG 平均值分别为 18.57%、0.03%、1.08%、0.80%、0.95%、5.75%、0.37%和 2.92%,6 个儿茶素组分中,EGCG和ECG含量变化区间较大,分别是0.00%~10.86%和0.71%~10.55%.统计分析多酚类物质的12个指标,变异系数为15.59%~198.23%,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691~2.040,茶多酚的变异系数最小、遗传多样性最大,C的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多样性最小;部分多酚类物质含量分布高度聚集,115份种质中108份没食子酸含量低于0.06%,99份C含量低于0.75%,94份GCG含量低于0.5%.基于8个多酚类物质,115份资源可分为4类,第I类C为主要儿茶素单体,第Ⅱ类ECG为主要儿茶素单体,第Ⅲ类和第Ⅳ类主要儿茶素单体为EGCG,但第Ⅲ类的茶多酚、EGCG和ECG含量极显著高于第Ⅳ类.115份茶树资源中筛选出1份高茶多酚(≥25.0%)种质,1份高GCG(≥4.0%)种质,6份高EGCG(≥10.0%)种质,7份高ECG(≥8.0%)种质,13份高CI(≥10)种质.研究表明贵州茶树种质具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高茶多酚、高EGCG等生化特异资源22份,可为贵州茶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提供茶树种质基础.

关键词: 贵州 茶树 种质资源 茶多酚 EGC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种饲用紫苏品系在贵州地区适应性比较与营养价值分析

饲料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筛选适宜贵州种植的饲用紫苏品系。选择7份株型高大的紫苏品系,采用2年2点联合试验在贵州省威宁县和长顺县对生物主要农艺性状、营养品质性状以及黄酮和迷迭香酸等功能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威宁试验点的7个紫苏品系的出苗期、现序期、初花期和终花期时间分别为12.26~12.34 d、99.89~110.21 d、122.93~135.15 d、146.15~155.04 d;长顺试验点的7个不同品系出苗期、现序期、初花期和终花期时间分别为14.01~14.11 d、97.97~106.71 d、120.01~133.12 d和144.62~152.61 d。威宁试验点干草产量以S2001最高,其次为S2006,分别达到14 710.7和14 023.9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系(P<0.05);长顺试验点干草产量为7 075.5~10 809.1 kg/hm2,以S2005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系(P<0.05)。营养成分分析发现,S2001 (10.01%)与S2003 (10.84%)的粗蛋白含量较高,S2005 (4.25%)与S2002 (4.40%)黄酮含量较高,S2002 (1.22%)、S2004(1.37%)与S2005 (1.60%)迷迭香酸含量较高,相应品系对应营养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系(P<0.05)。关联性分析发现,干草产量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茎叶中迷迭香酸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S2005在贵州地区表现最优,是潜在的饲用型紫苏资源。

关键词: 饲用紫苏 农艺性状 适应性 营养品质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优化紫苏饼粕蛋白提取工艺

食品工业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脱脂紫苏饼粕为原料,采取碱溶酸沉法提取紫苏饼粕蛋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碱提pH、碱提温度、碱提时间3个考察因素,以紫苏饼粕蛋白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优化结合Box-Behnken设计试验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表明,紫苏饼粕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饼粕颗粒大小<0.25 mm,料液比1∶25(g/mL),碱提pH 8.9,碱提温度53℃,碱提时间120 min,搅拌速度150 r/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紫苏饼粕蛋白提取率为29.7652%,蛋白纯度为85.36%.

关键词: 响应面优化;紫苏饼粕;蛋白;碱溶酸沉法;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对黄壤农田氮、磷养分平衡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2018~2020年不同处理土壤养分、玉米产量、土壤氮磷平衡的差异,筛选出集增产、土壤养分维系及生态环境保护为一体的施肥模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有提高,以T4处理(氮、磷减量10%,秸秆还田)最高。秸秆还田增产效果随还田时间增加逐渐明显;T1处理(不施肥、秸秆不还田)经济产量逐年降低,其他处理产量均显著提高。各施肥处理土壤氮素均有盈余,其中,T4处理盈余量随时间增加有下降趋势,T5处理(氮、磷减量30%,秸秆还田)盈余量最低。各施肥处理磷盈余量为165.41~270.16 kg/hm2。相较T2处理(单施化肥),秸秆还田伴随氮、磷化肥减施利于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秸秆还田伴随化肥减施能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玉米产量,减轻环境污染风险,综合结果显示,T4处理较优。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 产量 土壤养分 养分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高原生态优质稻新品系鉴定试验初报

种子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贵州高原具有良好的自然、气候生态条件,适合优质稻米生产.由于品种缺乏,影响了生态优质水稻产业发展.近年在政府及相关部门倡导和资助下,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等单位选育了一批不同类型的优质特色新品种,具有软、糯、香、甜、弹的优质特征.通过新品种比较试验,稻米品质检测等,鉴选出一批优质特色新品种,以期推进贵州优质水稻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贵州高原 优质稻 新品种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份红皮花生资源的品质性状分析

花生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30份国内外红皮花生资源为材料,对其10个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份材料的蔗糖含量变异系数为25.74%,粗脂肪、花生酸和总糖变异系数分别为3.42%、4.40%和2.05%.相关性分析表明:粗脂肪与蔗糖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脂肪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10个品质性状简化成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7.9%,第一主成分以花生烯酸和果糖为主,第二主成分以蔗糖和花生酸为主,第三主成分以山嵛酸为主.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可将30份红皮花生资源分为5大类群,贵州红皮花生资源集中在第Ⅰ大类和第Ⅱ大类,贵州本地红皮花生资源蛋白质含量高,最高的810为28.43%,但蔗糖含量低;而引进红皮花生资源蔗糖含量普遍较高,最高的是冀花甜1号,蔗糖含量为8.35%;这些红皮高蔗糖花生资源可用于贵州地区高蛋白高糖红皮鲜食花生新品种选育.

关键词: 红皮花生;品种资源;品质性状;鲜食花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贵州特色蜂蜜的代谢物差异

现代食品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简称中蜂)特色蜂蜜蓝莓蜜、野蔷薇蜜为研究对象,以荆条蜜、野桂花蜜为对照,采用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对特色蜂蜜代谢物聚类、功能富集分析,并筛选差异代谢物及功能注释.结果表明,4种蜂蜜共检测到90种代谢物,富集到210条通路上,其中富集前20的通路在碳水化合代谢(8条)、总览(9条)、膜运输(3条)三个模块;4种蜂蜜中都检测出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它富集到了唾液分泌、胃酸分泌等通路.根据VIP>1、log2FC>1、p<0.05筛选出2-酮丁酸、硬脂酸、肌醇等12种显著差异代谢物;2-酮丁酸和3-己烯二酸分别是蓝莓蜜和野蔷薇蜜的特征性物质.在改善人体消化吸收、促进蛋白质合成效果顺序为:野桂花蜜>荆条蜜>蓝莓蜜>野蔷薇蜜.该研究从代谢组学角度分析了不同蜂蜜营养成分差异,初步确定蓝莓蜜、野蔷薇蜜的特征性物质,其结果为鉴别蜂蜜真假、蜂蜜溯源识别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 中蜂蜂蜜 GC-MS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物 溯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