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20条记录
水分胁迫柠条锦鸡儿叶片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柠条是包括内蒙古在内干旱荒漠草原上的优势建群植物,具有极强的耐旱(寒)力,为了研究其抗逆机理,挖掘和利用其抗旱基因,用Trizol法从经过干旱处理的柠条当年新生幼嫩枝叶中提取总RNA,分离纯化mRNA,采用SMART技术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DSN技术进行均一化,构建了柠条全长cDNA文库。经检验,文库的滴度为1.5×106 cfu/mL,重组率为93.75%,90%以上插入片段的长度为1.0~2.0 kb。从文库中随机挑取3200个克隆进行5'测序,得到3020个有效EST,合成2429个unigenes,其中,singlets 2229条,占总有效序列的91.76%,经与数据库比对,发现了脱水素、抗旱相关转录因子等多个抗旱相关基因。

关键词: 柠条锦鸡儿 干旱处理 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 EST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燕麦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育种研究提供依据,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74份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对AFLP引物共产生784个扩增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6.91%;供试燕麦种质的平均Nei′s指数为0.382,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573,各供试材料的AFLP多态性丰富,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利用AFLP标记评价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对AFLP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供试燕麦种质的UPGMA系统进化树,74份燕麦种质可以聚为五大种质群,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及皮裸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燕麦(Avenasativa L.) 种质资源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打结器驱动齿盘打结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驱动齿盘作为方草捆压捆机打结器的重要组成零件及总动力源,其参数特征对打结器成结率有着必然影响。目前打结器成结率受夹绳、割绳、脱扣不充分等影响严重,而驱动齿盘结构及参数对该失误影响显著,该文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分体式驱动齿盘CTRC_I和CTRC_II。其中分体式驱动齿盘CTRC_I由CTRC底盘与反"9"字型凸轮块组成,CTRC_II由CTRC底盘与圆弧切线型凸轮块组成。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通过与NewHolland驱动齿盘进行室内试验对比分析可知,CTRC_I齿盘的稳定成结率(90.0%)显著高于(P<0.05)NewHolland(83.5%)和CTRC_II齿盘(65.0%),凸轮结构对成结效果影响显著。NewHolland齿盘与剑麻绳、CTRC_I齿盘与聚丙烯绳、CTRC_I齿盘与剑麻绳等3种配合具有较好的稳定成结率,比其他配合高22.7%~53.5%。不同转速下,CTRC_II齿盘对捆绳的平均最大拉力最大,CTRC_I齿盘最小。CTRC_I齿盘所成绳结质量最高,但捆绳非有效消耗量也相对最大。最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效益分析可知,CTRC_I和NewHolland齿盘综合性能优于CTRC_II齿盘,且CTRC_I与聚丙烯绳配合时,综合性能最好。

关键词: 试验 性能 压捆机 打结器 驱动齿盘 成结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便携式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设计与率定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径流,可以大大缩短试验周期,加速雨水入渗规律和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进程。目前的人工模拟降雨装置普遍存在体积庞大、操作复杂、试验成本高等问题,在现实应用中难以推广。该文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由喷淋系统和供水系统构成的便携式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该装置采用单喷头、下喷式模拟降雨结构,通过控制输水管道供水压力和改变喷头型号,实现了不同雨强、不同历时的人工模拟降雨过程。通过降雨特性试验表明,该装置可实现降雨强度为0~140mm/h的模拟降雨,降雨均匀性能保持在80%以上,雨滴直径主要分布在0.1~5.5mm之间,能够满足不同直径的雨滴获得2~2.9m/s的终点速度。试验结果与天然降雨有较高的相似性,可有效实现模拟降雨。

关键词: 降雨 模拟装置 径流 喷头 雨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6个油用向日葵自交系及其配制的9个杂交组合在2个环境下的7个农艺性状表现进行遗传分析,揭示油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性质、规律以及主要农艺性状对含油率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株高、茎粗、盘径、百粒重、籽仁率和单盘粒重等6个遗传性状主要受加性和显性共同控制,结实率的遗传以加性、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籽仁率、单盘粒重以加性、显性、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性状间的各项遗传相关性多以加性遗传相关为主。百粒重的净效应对籽实含油率的加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结实率的净效应对籽实含油率的显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单盘粒重对籽实含油率的加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最高。

关键词: 油用向日葵 农艺性状 加性-显性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和旱地向日葵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减轻农田白色污染,提高旱作区农作物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在阴山北麓进行了地膜覆盖模拟试验。研究不同覆膜处理对土壤温度、水分和旱地向日葵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较露地处理地温平均提高了3℃左右,日本降解膜增温作用最为明显。2009年与2010年,日本降解膜处理的向日葵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8.19、7.23kg/(hm2.mm),表现均高于其他试验处理。从生长发育结果来看,日本膜处理的向日葵生育期较露地处理和广东膜处理有所提前,籽实产量等性状指标值与普通地膜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露地处理。从地膜降解结果来看,广东膜裂解早,增温保墒作用不足;日本膜约90天分解为碎块,此时向日葵已渡过低温期,日本膜增温保墒作用良好,对向日葵增产作用显著,同时生态环保,适宜在该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

关键词: 降解地膜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旱作 向日葵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模式的生产力及水分利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不同间作模式中作物水分吸收和利用的分析比较,探讨间作提高产量的机理,提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最优间作模式,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于2009年和2010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马铃薯/向日葵不同间作模式水分吸收和利用,结果表明,马铃薯/向日葵2种间作模式:2行马铃薯:2行向日葵(2P:2S)和4行马铃薯:4行向日葵(4P:4S)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2~1.3,都具有较强的间作产量优势。其中,4P:4S间作体系2年平均的LER为1.26,间作优势最大。4P:4S间作马铃薯的农田蒸散量ET与单作马铃薯的ET相比差异不显著。单作向日葵和间作向日葵的农田蒸散量ET无显著差异。虽然,2P:2S间作模式和4P:4S间作模式的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WUE比单作分别降低了81%和66%,但2种间作模式下向日葵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单作相当。因此,在马铃薯和向日葵间作模式中,整体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水分当量比WER在1.2~1.3,其中4P:4S间作系统的水分当量比2a均为1.3,说明该体系具有显著的水分利用优势。综合分析认为,马铃薯/向日葵间作特别是4P:4S间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田水分的利用效率,在可持续雨养农业发展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蒸散量 水分 土壤 马铃薯/向日葵间作 水分当量比 土地当量比 风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料奶中产生的不良风味及其控制技术措施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原料奶风味已成为衡量原料奶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原料奶中产生的不良风味不仅会影响奶户交奶和奶企收奶,而且还会影响消费者的口感,同时也会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对原料奶中的固有良好风味和不良风味及其来源进行分析,并从整体上提出控制原料奶中产生不良风味的技术措施,为生产优质风味奶和奶制品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 原料奶 不良风味 控制技术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疏勒河上游多年冻土区植物生长季主要温室气体排放观测

冰川冻土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青藏高原东北部疏勒河上游多年冻土区的高寒草甸样地为研究对象,对2011年植物生长季(6—10月)主要温室气体(CO2、CH4CH4和CO2)的排放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疏勒河上游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地表CO2、CH4和N2O排放速率范围分别为7.58~418.60mg.m-2.h-1,-0.20~0.14mg.m-2.h-1和-27.22~39.98μg.m-2.h-1.0~10cm土壤温度、含水量和盐分与CO2和CH4排放速率显著相关,但与N2O排放速率无显著相关.日均排放速率显示,CO2和N2O在整个观测期均表现为排放;CH4在植物返青期和生长旺盛期表现为排放,在枯黄期伴随表层土壤发生日冻融循环时为吸收.从9月30日12:00—10月6日14:40,表层0~10cm土壤经历了3次日冻融循环,CO2和N2O日均排放速率分别由冻融前的60.73mg.m-2.h-1和9.91μg.m-2.h-1提高到122.33mg.m-2.h-1和11.70μg.m-2.h-1.土壤温度、含水量和盐分是影响CO2和CH4排放的重要因子,表层土壤冻融交替作用可提高地表CO2和N2O的排放速率.

关键词: 多年冻土 温室气体 土壤 高寒草甸 冻融循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水平对冬大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理利用氮肥,进一步提高大麦产量和品质,以扬饲麦3号、港啤1号、扬农啤2号和Frankin共4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0(CK),90(NL),180(NM)和270kg/hm2(NH)4个氮肥水平下冬大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对籽粒贡献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大麦干物质花前积累量呈增加趋势,积累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各器官的转运量在NM处理(180kg/hm2)范围内呈增加趋势,高于此范围则下降。氮素营养花前积累量和转运量各品种均呈上升趋势,花前积累率、转运率和对籽粒氮的贡献率都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不同氮肥处理下大麦干物质转运量以茎秆为最大,转运率大部分以芒壳+穗轴为最高,对籽粒的贡献率以茎秆为最高。各器官氮素转运量以叶片最高,转运率以芒壳+穗轴最大,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以叶片最高。大麦各品种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氮素积累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大麦最高产量的最佳施氮范围为212.42~261.97kg/hm2。

关键词: 大麦 干物质 氮素 积累 转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