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445条记录
栗瘿蜂在中国板栗和日本栗上的危害率调查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栗瘿蜂在中国板栗和日本栗上的危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栗瘿蜂在不同板栗品种之间危害率差异显著,其中枝条危害率最高的是河果1号(65%),中国板栗比日本栗受害严重,栗瘿蜂在树冠的南向、中下部以及内部危害严重。广东、湖北、贵州等板栗产区调查结果表明,在管理不善的果园,枝条危害率高达40%~80%。

关键词: 栗瘿蜂 中国板栗 日本栗 危害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增城市的示范应用效果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增城市2年3造的示范应用效果。与习惯施肥相比,"三控"施肥技术的氮肥和磷肥用量分别减少31.9%和57.8%,钾肥用量增加8.3%,总肥料用量减少27.5%。每667 m2平均增产稻谷37.3 kg(增幅10.4%),节省肥料成本41.36元,增收节支125.74元。同时,"三控"施肥技术抗倒性增强,病虫害明显减轻。

关键词: 水稻 “三控”施肥技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烯酰吗啉与咪鲜胺混配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和炭疽病菌的联合作用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杀菌剂烯酰吗啉与咪鲜胺7∶3、3∶2、1∶1和2∶3等4个配比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和炭疽病菌的毒力,并根据Wadley法评价了该4个配比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该4个配比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和炭疽病菌均具有显著的相加作用。考虑到配比1∶1烯酰吗啉所占比例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荔枝霜疫霉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抗药性风险,且该配比在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和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中增效系数分别为0.99和1.19,相加作用均表现优良,因此推荐该配比作为烯酰吗啉与咪鲜胺混配的优选方案。如考虑生产实际,也可选择配比3∶2作为烯酰吗啉与咪鲜胺复配制剂的生产配比,该配比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和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的增效系数分别达到1.05和0.84,相加作用也表现良好。

关键词: 烯酰吗啉 咪鲜胺 荔枝 霜疫霉病 炭疽病 杀菌剂混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皮冬瓜新品种‘黑优2号’

园艺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优2号’是以自交系B94-2-1-4为母本,B184-1-3-1为父本配组而成的黑皮冬瓜杂交品种。瓜形匀称、整齐,长圆柱形;单瓜质量14.0kg,长64.5cm,横径22.0cm,肉厚6.0cm;皮墨绿色有光泽,转色快,浅棱沟;肉质致密,品质优,商品率高;抗枯萎病,中抗疫病和病毒病。

关键词: 冬瓜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锦鲤疱疹病毒囊膜蛋白ORF59的克隆、分析及其主要B细胞表位区的原核表达

南方水产 2010

摘要:从感染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的锦鲤(Cyprinus carpiokoi)肾脏组织中提取DNA,通过PCR扩增了KHVORF59基因。该基因全长411bp,所编码的蛋白包含136个氨基酸,分子量14.3kDa,等电点(PI)6.91,有12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此研究克隆的KHVORF59基因第130位碱基由G突变为A,使其编码的第44位氨基酸由Ala突变为Thr。采用DNAStar程序,在综合分析二级结构柔性区、蛋白的亲水性、表面可能性和抗原性指数的基础上,预测了KHVORF59蛋白主要B细胞表位,并将其区段的编码序列与KHVORF59完整编码序列分别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a-ORF59S和pET32a-ORF59C,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菌株,IPTG诱导表达。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显示,pET32a-ORF59S可以高效表达,表达的截短KHVORF59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采用HisBindResin填料,层析纯化了该截短蛋白。

关键词: 锦鲤疱疹病毒 囊膜蛋白 B细胞表位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抗原免疫层析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需要进行繁琐的前处理技术、专业人员操作、耗时长、设备昂贵、成本高等缺点,半抗原免疫层析技术借助其简便性、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反应快速、成本低廉、无需萃取、无需专业技术员、运输与存储方便等优点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中成为发展的新方向。从半抗原免疫层析法的原理和半抗原免疫层析法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等方面阐述半抗原免疫层析法在农药残留检测法中的应用。

关键词: 半抗原 农药残留 胶体金 反应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枝叶粉饲料化利用的营养及功能性研究

广东蚕业 2010

摘要:对广东6种常规的桑树品种进行了桑枝叶饲料营养及其功能成分分析评价,选出适用于饲料化利用的两个桑树品种:塘10和粤桑11号。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桑枝叶粉饲喂肉猪,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的桑枝叶粉,饲喂体重60kg左右的中大猪50d,可改善猪肉的品质与风味,增加肌间脂肪含量和大理石花纹,对猪的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说明在商品猪饲料中合理使用桑枝叶粉,可提升猪肉的档次,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本试验为桑枝叶粉作为饲料营养来源及功能性饲料添加物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桑枝叶粉 肉猪 功能性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和畜禽粪中的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土壤、猪粪和鸡粪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3种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分别采用乙酸乙脂、氨化乙酸乙脂和甲醇3种有机溶液超声提取,浓缩脱脂后经固相萃取小柱纯化,Xbridge C18色谱柱分离后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在0~10mg/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达到0.9999。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的检出限分别为10、4、7μg/L。乙酸乙脂对3种抗生素的加标回收率在76.0%~102.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3%~7.3%,氨化乙酸乙脂次之,甲醇的综合提取效果最低。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氯霉素 甲砜霉素 氟甲砜霉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荞麦根提取物对鸡脾淋巴细胞活性影响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动物医学进展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探讨了金荞麦根乙醇提取物药物血清对鸡脾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时效及量效关系。首先通过预试验确定含药血清制备方案,包括给药剂量、给药方案和采血时间点的确定。根据预试验结果,设立4个试验组即高(40g生药/kg.d)、中(24g生药/kg.d)、低剂量组(6g生药/kg.d)和空白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灌服2次,连续14d,末次灌服后40、80、120、180min分别翅下静脉采血,无菌分离血清,经56℃、30min灭活备用。同时,通过体外试验系统中的血清不同添加量试验,确定以2.5%的金荞麦根含药血清为体外细胞培养体系中含药血清的添加量,采用MTT法来探讨金荞麦根各含药血清对鸡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荞麦根含药血清对鸡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呈明显的时-效及量-效关系,其中以中剂量组120min时相含药血清对鸡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为最强(P<0.05)。

关键词: 金荞麦根提取物 血清药理学 淋巴细胞增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茶区“倒春寒”冻害情况的调查与反思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2010年广东茶区早春时节发生的茶树"倒春寒"霜冻的调查,分析了该次冻害形成的原因,建议结合茶园实际,采取相应的抗冻防御补救措施,以便减轻茶树冻害,减少茶叶生产损失。

关键词: 广东茶区 倒春寒 冻害 原因 防御补救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