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柑桔新害虫——一点蝙蛾为害甜橙的初步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2009年4月在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小坑镇甜橙园中发现一点蝙蛾Phassus signifer sinensis Moore为害幼年甜橙植株,同年在果园边的"山苎麻"植株上也发现其为害。经过初步研究,一点蝙蛾在广东省韶关地区一年发生1代。幼虫在甜橙幼树树干近地面处作环状蛀食为害,随后蛀食树干木质部,被害幼年树全株枯死。经2009—2010年两年的7月份调查7800株树,受害株率分别为0.54%和0.64%;对其形态特征作了较详细的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园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及合理施钾量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广东赤红壤地区含钾量不同的菜园土上选择了20个试验点进行菜心钾肥田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建立菜心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菜心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抛物线相关.施钾肥后增产的菜田占90%,增产率为0.89%~47.2%;土壤速效钾(K)的适宜含量为144.5~225.4 mg/kg;菜心产量与施钾肥量呈抛物线相关,在低、中、高肥力的菜田上种植菜心,要求菜心达到6 501~6 626、6 755~6 985、6 869~6 993kg/hm2的最高产量水平,推荐的钾肥(K2O)用量分别为67.5~78.6、67.5~75.9、67.5~70.5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稻不同移植方式生育特性及产量差异比较
《现代农业装备 》 2011
摘要:2010年晚季,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和省农机推广站人员在省水稻所白云试验基地以常规超级稻品种合美占为试材,对水稻机械插秧、抛秧和人工插秧3种移植方式的生育特性及产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①机械插秧的生育期比人工插秧、抛秧延长3d,人工插秧与抛秧的生育期相同。②机械插秧前期生长较缓慢,表现出分蘖增长较慢、个体和群体叶面积较小、个体和群体干物质积累较少,到生育后期,机械插秧略显优势。③在高地力、土层深厚的稻田,移栽密度为1.5873万科/亩的条件下,机械插秧、人工插秧和抛秧3种移植方式的产量构成因素差异不明显,因而产量差异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石斛属植物的人工授粉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 Lindl)、兜唇石斛〔Dendrobium aphyllum(Roxb.)C.E.Fisch.〕、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报春石斛(Dendrobium primulinum Lindl)和翅梗石斛(Dendrobium trigongpus Rchb.F)生长旺盛的花朵进行自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异株授粉和自然授粉。研究结果表明:异株授粉能大大提高石斛属植物的结实率,特别是对于一花序具有多花的石斛一般要异株授粉;少数石斛能在自然条件下授粉成功。从铁皮石斛自花授粉的结实率可以看出,铁皮石斛开花后1~4 d均能结实,其中开花第2~3 d结实率最高(达36.7%),开花第5 d起结实率为0,说明铁皮石斛最佳的授粉时间是开花第2~3 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抗抑霉菌素A_(17)对茄褐纹病菌的抑制作用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农抗抑霉菌素A17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机理,测定了抑霉菌素A17对茄褐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抑霉菌素A17处理后可使病菌菌丝产生皱褶、龟裂、裂缝等形态变化,较低浓度的抑霉菌素A17就可明显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其抑制中浓度分别为0.1μg/mL和0.0166μg/mL,抑霉菌素A17具有开发成高效生物农药的巨大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心新品种‘油绿粗薹菜心’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简报)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油绿粗薹菜心’是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耐热、耐湿、优质菜心新品种。叶片圆形、油绿色,叶长19.9 cm,叶宽10.6 cm;主薹高22.2 cm,薹粗1.8 cm,单薹重37.9 g,薹色油绿。抗性及适应性较好,产量高、外形美,适宜广东省菜心产区春夏秋季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有机肥料市场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当前广东省有机肥料产业发展迅速,在提高农产品质量、资源化利用工农业固体废弃物、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在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仍存在许多需要优化改进的方面。通过分析近年来广东省有机肥料产业化特点,提出了当前有机肥料企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与四川地区发病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omp5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比较副猪嗜血杆菌(HPS)外膜蛋白P5(omp5)基因的同源性及抗原性,试验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从广东省和四川省发病猪的30株分离菌中扩增出HPS omp5基因,然后将PCR产物克隆至pMDTM18-T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30株HPS omp5基因的完整序列有3种长度,分别为1 116 bp、1 104 bp、1 098 bp;与已发表的血清5型HPS SH0165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广东分离菌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0.5%~100%,氨基酸同源性为88.8%~100%;而四川分离菌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0.8%~94.1%,氨基酸同源性为89.9%c93.0%;进化树分析显示,HPS omp5基因无论是在不同血清型之间还是不同地区之间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说明OMP5蛋白比较保守,有望作为型间共用性抗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