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的叶片枯萎、果实腐烂、茎杆出现坏死斑等多种症状的真菌性病害。对国内外辣椒疫病的抗性机制、抗性遗传、抗病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辣椒
疫病
抗病性
遗传与育种
《植物保护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秋葵是近几年来从日本和我国台湾引进的一种蔬菜作物。近期,广东的黄秋葵上发生了黄脉曲叶病。病株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叶脉黄化,在叶片正面形成网络状,在叶背面叶脉肿大突起明显,病株幼叶小且向下卷曲,甚至整片幼叶黄化。植株早期被感染表现矮化。在发生黄脉曲叶病的黄秋葵田间,其病株率高达60%以上。用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简并引物对随机采集的病样进行PCR检测,从这些病样中均能扩增出1条预期大小为570 bp的特异片段;基因克隆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与该特异片段同源的均属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DNA,其中与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MV)分离物G6相似性最高,为99%。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黄秋葵黄脉曲叶病中存在烟粉虱传双生病毒,该病害可能也是由CLCuMV侵染引起的。
关键词:
黄秋葵黄脉曲叶病
烟粉虱传双生病毒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
PCR检测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对瓜类蔬菜子叶离体培养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再生途径、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研究的进展,讨论了瓜类蔬菜子叶离体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瓜类蔬菜
子叶
离体培养
遗传转化
《中国马铃薯
》
2010
摘要:为探索广东冬种马铃薯粤引85-38的最佳种植密度,本研究制定了不同株距的单因素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株距为23 cm(密度为每公顷74 882株)平均产量最高;对生育期的影响不大;对株高、单株平均薯块数、商品薯率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马铃薯
粤引85-38
密度
产量
《分子植物育种
》
2010
CSCD
摘要:以华南优质籼稻丰矮占1号为轮回亲本,选择来自世界各地的水稻良种50个,构建了2650个近等基因导入系。利用上述材料,从2005年开始我们开展了水稻抗旱育种材料的筛选与研究,为水稻抗旱育种奠定基础,本文报道近5年研究进展。
关键词:
近等基因导入系
抗旱性
水稻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花香型红茶红螺春的加工新技术,包括鲜叶采摘、晒青、做青、萎凋、揉捻、发酵、初烘、做形、干燥等技术要点,研究了不同做青强度、发酵时间及不同初烘温度对成茶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
花香
红螺春
红茶
加工
《中国生物防治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测定了温度、pH值、太阳光照射、日光灯照射和紫外灯照射对发光杆菌Photorhabdus luminescens外毒素致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3龄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pH7.0~8.0、温度20~30℃杀虫效果最好,而太阳光照射2h后,杀虫效果明显下降。紫外灯和日光灯照射对杀虫效果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发光杆菌
毒素
小菜蛾
环境因子
生物测定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龙眼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以龙眼(储良)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采用质谱和保留指数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加入内标环己酮进行半定量分析,对萃取样品温度、萃取纤维头吸附时间及脱附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对方法精密度的考察中,主要化合物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2%~9.08%;龙眼(储良)中共计检测出41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反-罗勒烯(81.2%)、乙醇(1.92%)、别-罗勒烯(1.39%)、γ-松油烯(0.30%)、β-月桂烯(0.30%)、里那醇(0.26%)。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龙眼芳香成分的检测。
关键词:
龙眼(储良)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芳香物质
《种子科技
》
2010
摘要:通过对国家玉米产业体系提供的69份特用玉米种质适应性、抗逆性、农艺性状及果穗表现等的鉴定评价,从中筛选获得了AMP01、AMP04、AMS123、AMS133等11份适应性较好、抗逆性较强、综合表现较突出的种质供育种利用,其中糯玉米群体材料1份,普甜玉米种质6份(群体1份,自交系5份),超甜玉米材料2份(群体及自交系各1份),爆裂玉米2份(均为自交系)。
关键词:
美国
特用玉米
种质
鉴定
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