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荔枝汁高密度二氧化碳杀菌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新鲜荔枝汁以及新鲜荔枝汁37℃自然培养12、24h后,细菌总数、霉菌与酵母菌总数变化,考察高密度二氧化碳(HDCD)对荔枝汁中天然菌的杀菌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新鲜荔枝汁中初始细菌总数、霉菌与酵母总数分别为106·5、105·5cfu/mL,37℃自然培养12h后,细菌总数增加1·5个数量级,霉菌和酵母略有减少;37℃自然培养24h后,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均无增长。新鲜荔枝汁、37℃自然培养12h、37℃自然培养24h荔枝汁经HDCD处理,细菌总数分别降低4·5、4·8、5·9个数量级,霉菌和酵母被杀灭。对杀菌前后的荔枝汁中天然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杀菌前后荔枝汁中微生物的菌落形态有显著区别,荔枝汁中优势菌基本被杀灭,但也有些微生物能耐受8MPa的高密度二氧化碳。
关键词: 高密度二氧化碳 杀菌 荔枝汁 细菌总数 霉菌和酵母


长爪沙鼠对0.0025%氯敌鼠钠盐毒饵的致死食毒期检测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2010 CSCD
摘要:目的测定长爪沙鼠对0.0025%氯敌鼠钠盐毒饵的致死食毒期(LFP)。方法采用EPPO(欧洲及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制定的基于LFP抗性检测方法。结果长爪沙鼠最低致死摄药量为6.3510mg/kg,最高存活摄药量为13.0230mg/kg。食毒期与其对应死亡率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其食毒期-死亡率Probit模型分别为Probit(p)=-2.65195+0.79817x(P=0.901)和Probi(tp)=-5.62058+2.16045x(P=0.999)。对于LFP50、LFP98和LFP99及其95%置信限(CI),雌性长爪沙鼠分别为3.32253d(2.74004~3.95239)、5.89558d(4.93949~8.32331)和6.23711d(5.18450~8.95040),雄性长爪沙鼠分别为2.60159d(2.21062~2.98934)、3.55220d(3.11584~5.02447)和3.67838d(3.20401~5.32658)。结论用0.0025%氯敌鼠钠盐毒饵对长爪沙鼠进行LFP抗性检测时,LFP98的95%CI上限取整数天数作为抗药性检测标准,摄食期存活雌鼠为8d,雄鼠为5d;若用LFP99的95%CI上限取整数天数作为抗药性检测标准,摄食期存活雌鼠为9d,雄鼠为5d。


叶菜类蔬菜安全生产关键控制技术规程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规定了叶菜类蔬菜安全生产中产地选择、育苗、灌溉、采收,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关键生产技术,适应于叶菜类蔬菜生产的关键技术控制。


鸭源大肠杆菌O_(78)菌蜕的制备及免疫原性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备大肠杆菌(E.coli)菌蜕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本研究将带有裂解基因E的质粒pHH43转化致病性鸭源E.coli O78,构建获得E.coli O78/pHH43重组菌。于不同培养温度下研究重组菌E裂解蛋白表达所介导的宿主菌的裂解情况,结果显示在42℃培养时最佳诱导时间为4h,约90%的重组菌被裂解失活,以冻干法及添加庆大霉素完全灭活未裂解的细菌后制备"菌蜕疫苗"。雏鸭免疫试验表明,接种E.coli O78/pHH43菌蜕两周后免疫雏鸭可产生对同源强毒菌株致死剂量攻击的免疫保护。比较E.coli O78/pHH43菌蜕与甲醛灭活的同株E.coli所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7.5%和75%,表明菌蜕比甲醛灭活法能更有效地诱导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玫烟色棒束孢的生物学特性与其对小菜蛾致病力的相关性
《植物保护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原始亲本菌株PFCF-O、退化亲本菌株PFCF-D和单孢分离子菌株PF-CF-D58、PFCF-D20、PFCF-D50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胞外蛋白酶水平等生物学指标以及各菌株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结果表明,菌株PFCF-O的生长速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产孢量为2.7×107个/mL,孢子萌发率为62.59%,胞外蛋白酶水平为1.16,对小菜蛾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97.74%。而菌株PFCF-D、PFCF-D20、PFCF-D50和PFCF-D58间平均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产孢量变化范围为1.05×107~2.34×107个/mL,胞外蛋白酶水平变化范围为1.02~1.07,各生物学指标及其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19.86%~51.44%)都显著低于菌株PFCF-O。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致病力与菌株生长初期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胞外蛋白酶水平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菌株生长后期的生长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