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料中不同亚麻酸/亚油酸比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亚麻酸(C18:3n-3)/亚油酸(C18:2n-6)比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鱼油、亚麻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以不同的比例配制4种粗脂肪水平约为7.2%的等氮饲料,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17、0.30、0.56和0.68。选用平均体重为(0.573±0.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分别记为L0.17、L0.30、L0.56和L0.68。试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C18:3n-3/C18:2n-6比的升高,凡纳滨对虾幼虾增重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饲料系数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二元回归分析得出增重率(y)与C18:3n-3/C18:2n-6比(x)的关系为y=-1333.2x2+1175.5x+785.66(R2=0.7238),并得出当C18:3n-3/C18:2n-6比为0.44时,增重率最高。全虾粗蛋白质含量以L0.68组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全虾水分和粗脂肪含量以及肝胰指数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对虾肌肉中C18:2n-6和C18:3n-3含量低于它们在肝胰腺中的含量,而C20:4n-6、C20:5n-3(EPA)、C22:6n-3(DHA)在肌肉中的含量高于其在肝胰腺中的含量。L0.68组肝胰腺EPA含量显著高于L0.30组(P<0.05),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肌肉EPA、DHA含量以L0.30组最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C18:3n-3/C18:2n-6比一定程度地影响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显著影响肝胰腺和肌肉中C18:3n-3和C18:2n-6系列脂肪酸的含量。以增重率作为判定指标,建议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44。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亚麻酸/亚油酸比 生长性能 脂肪酸组成


新生仔猪赖氨酸的需要量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粮赖氨酸水平对新生仔猪生长性能、氮利用及体沉积的影响,探讨新生仔猪赖氨酸的需要量。选取4日龄、平均体重为(1.90±0.05)kg的杜×长×大三元杂新生仔猪46头,其中40头按窝别和体重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另外6头在试验开始时屠宰,测定体成分;各组日粮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27%(对照组)、1.37%、1.47%、1.57%及1.67%,饲养至21日龄。结果表明:1)1.47%~1.67%组仔猪21日龄体重、15~21日龄及4~21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1.57%组平均日增重最大。1.57%组和1.67%组在15~21日龄及4~21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37%~1.67%组的仔猪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1.47%~1.67%组仔猪氮的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1.27%~1.37%组(P<0.05)。3)日粮赖氨酸水平未显著影响能量和脂肪沉积(P>0.05);随日粮赖氨酸水平的提高,蛋白质的每日沉积量增加,1.47%~1.67%组显著高于1.27%~1.37%组(P<0.05),以1.67%组最大。综合各项测定指标得出,4~21日龄仔猪日粮赖氨酸适宜水平为1.57%,即赖氨酸含量为73.1g/kgCP或0.85g/MJDE;仔猪每日赖氨酸需要量为2.43g/d。


常用杀虫剂对小菜蛾天敌卷蛾分索赤眼蜂的影响
《昆虫知识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田间常用的11种杀虫剂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卵寄生性天敌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 Nagaraja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丁醚脲、阿维菌素、多杀霉素、溴虫腈、氟虫腈和杀螟丹对卷蛾分索赤眼蜂成蜂有极明显触杀毒性,成蜂接触药膜8h后的死亡率达到89.31%~100%,丁醚脲、阿维菌素和多杀霉素能极显著降低成蜂的寄生力,溴虫腈和氟虫腈处理卵和幼虫期均显著降低卷蛾分索赤眼的成蜂羽化率,杀螟丹对卷蛾分索赤眼蜂各虫态都有极强的毒性,其处理后成蜂的羽化率几乎都为0。试验结果说明,氟啶脲、茚虫威、苏云金杆菌和虫酰肼对卷蛾分索赤眼蜂成蜂及各发育虫态均较安全,可在田间任何时候使用,而高效氯氰菊酯、丁醚脲、多杀霉素和阿维菌素的使用则应尽量避开卷蛾分索赤眼蜂成蜂期。


不同产地陈香茶主要理化成分的比较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1种包括不同产地、不同生熟度的陈香茶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主要理化成分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沱茶、普洱茶、六堡茶咖啡碱含量高于藏茶和茯砖茶,生熟茶咖啡碱含量差异不显著;生茶氨基酸总量高于熟茶,最高为2008年普洱生茶,茯砖茶含量最低;沱茶和普洱生茶茶多酚含量达28%以上,最低为2008年茯砖茶;可溶性糖含量藏茶最少,普洱散茶最高,熟茶高于生茶;茯砖水浸出物含量最高,最低为藏茶,总体上滋味比较醇厚;熟茶的茶色素含量明显是生茶的2倍多,茯茶、六堡茶和藏茶色素含量相对较少。


施肥对铅镉污染土壤上芥菜铅镉含量及生理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化学肥料组合处理对铅镉污染土壤上芥菜(Brassica juncea)Pb、Cd含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肥料处理在显著提高芥菜生物量的基础上,显著降低了芥菜地上部Cd含量(P<0.05),其中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铵+硫酸钾处理的效果最佳,芥菜Cd含量仅为对照的41.0%;施肥处理提高了芥菜地上部Pb含量,但Pb没有健康风险;施肥提高了叶菜的叶绿素含量,但丙二醛、脯氨酸、细胞质膜透性与芥菜地上部Pb、Cd含量无显著相关性。重金属污染土壤施肥处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降低叶菜有害重金属含量的有效技术。
关键词: 化肥组合 叶菜 Pb Cd 丙二醛 脯氨酸 细胞质膜透性 芥菜


五花茶植物饮料微波灭菌技术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 2010
摘要:本实验采用微波灭菌技术,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研究了不同时间和不同功率的微波对五花茶植物饮料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微波灭菌效果是随着时间和功率的增大而增强。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800W、330s和110mL的组合为微波灭菌最佳组合。巴氏灭菌对照实验表明,微波存在非热效应。通过GC-MS分析,表明微波对五花茶风味物质仍存在一定影响。


2009年广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再创新高,国内需求逐步上升,国际需求稳步回升。分析了2009年国内外及广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