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生长环境褐牙鲆的外观性状与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讨论了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和野生褐牙鲆的外观差异,对比分析了不同生长环境下褐牙鲆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学价值。结果显示:网箱养殖的褐牙鲆体形、体色更接近野生褐牙鲆,即有眼侧呈深褐色,无眼侧呈白色;工厂化养殖褐牙鲆有眼侧体色较暗,无眼侧有黑斑。网箱养殖褐牙鲆脂肪含量(2.5%)远低于工厂化养殖的褐牙鲆(4.2%),而接近于野生的褐牙鲆(1.4%);网箱养殖褐牙鲆水分含量比工厂化养殖的高,也更接近野生的褐牙鲆。3种生长环境的褐牙鲆,氨基酸组成是一致的,而且各项比值也都符合FAO/WHO的标准。对比分析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EPA+DPA、SFA、MUFA、PUFA等指标,网箱养殖褐牙鲆均要高于工厂化养殖褐牙鲆,接近而又优于野生的褐牙鲆。在矿物质含量方面,3种生长环境下的褐牙鲆差异不明显。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在褐牙鲆的3种生长环境中,网箱养殖的褐牙鲆要优于工厂化养殖的褐牙鲆,而更接近于野生的褐牙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甲状腺激素受体β基因(TRβ)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甲状腺激素在鲽形目仔鱼的变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甲状腺激素的生物效应是由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s,TRs)介导的。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TRβ基因的全长,并对其功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TRβ基因(GenBank登录号:No.KJ499433)cDNA全长为2 345 bp,开放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1 188 bp,编码396个氨基酸,5'-UTR和3'-UTR分别长454和703 bp。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TRβ氨基酸序列铰链区有一段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插入序列,推测这段序列可能为硬骨鱼类TRβ基因所特有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结果显示,TRβ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肝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因此推测TRβ基因在半滑舌鳎成鱼各组织中具有多样性的功能,而且其在肝脏的新陈代谢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半滑舌鳎仔鱼变态时,TRβ基因的表达量随变态开始而迅速增加,在变态高峰期到达最高。药物处理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变态和提前变态的仔鱼TRβ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随变态开始而迅速上调,而变态被抑制的仔鱼中TRβ基因的表达量则未出现显著变化,表明TRβ是调控半滑舌鳎仔鱼变态过程的重要基因,在半滑舌鳎生长发育早期阶段起较关键作用。本研究为深入解析半滑舌鳎变态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粤柘林东湾-南澳岛海洋牧场的海水营养状况及其等级评价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由网箱养殖区、贝类底播区、海藻养殖区和人工鱼礁区等4个不同的功能区构成。为了了解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海水的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根据海洋牧场2011—2012年春、夏、秋、冬4个航次海水营养盐的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功能区海水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N/P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不同功能区的海水营养状况及其营养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海洋牧场海域的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全年呈现自西北部柘林湾向东南海域递减、近岸向离岸递减的变化趋势。(2)NO3-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式,NO3-N/DIN的最大值出现在柘林湾内的网箱养殖区,且网箱养殖区DIN和PO4-P的年均值均远高于其他功能区,分别为0.726 mg/L和0.036 mg/L。(3)根据营养等级评价的结果,网箱养殖区和贝类底底播区全年平均处于磷中等限制的潜在性富营养状态,海藻养殖区全年平均处于磷限制的中度营养状态,人工鱼礁区全年平均处于良好的中度营养状态。因此,可以推断海洋牧场的建设对海洋环境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滨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下的土壤CO_2通量比较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水位对滨海湿地土壤CO2通量的影响,利用Licor-8100土壤CO2通量测定仪器对崇明东滩滨海湿地植物生长季(4-10月)不同水位梯度(低水位、中水位和高水位)下的土壤CO2通量进行观测,主要包括CO2通量日动态、季节动态、温度敏感性指数(Q10)、总CO2通量释放量以及土壤温度和CO2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中、高水位生长季土壤CO2通量总量分别为32 490.36、38 173.46和26 200.94 kg hm-2;3个水位梯度土壤CO2通量的日动态和季节动态均主要受温度影响.中、低水位土壤CO2通量的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比高水位提前2 h左右,不同水位梯度最小值均出现在凌晨4:00左右.不同水位梯度下的土壤CO2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呈单峰型,最大通量均出现在7月底;低、中、高水位生长季土壤CO2通量均值分别为644.65、757.41和519.86 mg m-2 h-1,不同水位梯度间差异显著.这表明,水位降低会促进土壤CO2释放,但水位下降超过一定限度,则会抑制其释放.各水位梯度下的土壤CO2通量与土壤5 cm温度均呈显著指数关系,土壤温度对土壤CO2通量的解释率由低水位到高水位依次降低.Q10值高水位最大(3.9)、中水位最低(2.8).整个生长季不同水位梯度下土壤含水量对土壤CO2通量影响不显著,但高温季节有较大影响.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二元方程仅对高水位土壤CO2通量季节变异的解释率有所增强,对中、低水位的解释率均降低.综上所述,合理调控滨海湿地水位有助于降低其土壤CO2通量,进而增强其碳汇功能.
关键词: 水位梯度 滨海湿地 CO2通量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的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系统分类
《淡水渔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采自长江口的7种虾虎鱼(Gobiidae)19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进行测序,其他6种虾虎鱼的相应序列从Genbank中获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7种虾虎鱼的COI基因部分序列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的GC碱基含量最恒定,第三位碱基的GC含量最高,平均A+T的含量要高于G+C的含量,与多种鱼类的COI基因的碱基特点相似。运用MEGA5.0计算13种虾虎鱼的种间遗传距离,表明拉氏狼牙虾虎鱼(Oxyurichthy tentacularis)与孔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归属于近盲虾虎鱼亚科,根据种间遗传距离与系统发育树的结构特征推测,触角沟虾虎鱼和矛尾虾虎鱼可能具有共同的起源。
关键词: 虾虎鱼科 线粒体细胞C亚基(COI) 分子系统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州湾泥螺生态安全风险评估——基于AHP的YAAHP软件实现
《水产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莱州湾西岸外来物种泥螺为例,运用YAAHP软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生态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估。以泥螺完整的生物入侵过程为依据,针对各阶段的关键特性,综合考虑外来物种的生物学、生活史特征、人为干扰影响因素、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状况等方面来选取评估指标,设计6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设定了"可以引种"、"引种具有一定风险"和"禁止引种"3个风险分级标准,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框架。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专家评分以及必要的调查实验等方法,对风险评估层次结构模型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软件分析的结果显示,"具有一定风险"的权重值最高,为0.507 6,其次为"可以引种",权重值为0.352 2,而"禁止引种"的权重值仅为0.140 2,因此,得出的最终方案为引种具有一定的风险。本研究对占权重值较高的传入风险、定殖风险和扩散风险3项指标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指标的权重只影响评估结果的"具有一定风险"和"可以引种"的排列顺序,而不会影响"禁止引种"。因此建议,切勿盲目扩大泥螺的养殖规模,引入之后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池塘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一种经济可行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设计了一种将温室大棚养殖与水质净化设备以及增氧设备涌浪机等合理搭配的简易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以加州鲈鱼为养殖对象,分析了养殖期间系统水质指标、鱼类生长状况以及系统经济前景。结果表明,经过4个月的养殖,该系统鱼类养殖密度由初始2.12 kg/m3增加到5.86 kg/m3,成活率达到95.1%。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养殖期间氨氮、亚硝氮和溶解氧平均浓度分别为(0.66±0.35)mg/L、(0.19±0.089)mg/L和(6.64±0.25)mg/L;水温维持在27.34~28.00℃,pH为6.73~7.34。经济分析表明:每667 m2池塘养殖利润可达17.42万元/年,投资回报期为2.75年,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若选取价格更高的海水鱼类,市场前景更广。该研究表明,温室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经济可行、高效、节能减排的养殖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纹石斑鱼精子冷冻保存
《渔业科学进展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纹石斑鱼精液为实验材料,对精子稀释液、抗冻剂种类和适宜浓度、冷冻保存液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利用9g/L NaCl、10g/L KHCO3和10%小牛血清配制而成的稀释液EM1-2适宜于云纹石斑鱼精子冷冻保存,以2ml冷冻管为精子容器,在60L液氮生物保存罐中冷冻保存精子,冷冻解冻精子活力可达56.67%±5.77%,要优于TS-2、ES1-3和其他EM系列稀释液冷冻保存精子活力。利用EM1-2为基础液对抗冻保护剂进行筛选,结果显示,10%~20%的二甲基亚砜(DMSO)和1-2-丙二醇(PG)冷冻保存后精子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15%的DMSO和10%PG冷冻保存精子效果最优,解冻后精子活力分别可达54.52%±7.81%和57.24%±3.69%。利用冷冻保存1年的精液与云纹石斑鱼卵进行受精,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达到80%以上,与新鲜精子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利用EM1-2配制15%的DMSO或10%的PG可用于冷冻保存云纹石斑鱼精液。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精子冷冻库,保存精子130ml,为人工繁育和杂交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精子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碳源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嗜水气单胞菌碳源利用能力和代谢过程,筛选对其具有生长抑制作用的碳源。【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碳源的液体培养基和饲料浸出液培养基处理下0、12、24、36、48和72h嗜水气单胞菌生长情况。【结果】使用不同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嗜水气单胞菌生长曲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8h活菌数最多,嗜水气单胞菌对碳源利用能力由高到低为蔗糖>无水乙醇>蜜二糖>鼠李糖>葡萄糖>复合碳源>丙二酸>冰乙酸;添加不同碳源的饲料浸出液培养基中嗜水气单胞菌生长情况与不同碳源液体培养基相似,嗜水气单胞菌对碳源利用能力由高到低为蔗糖>无水乙醇>蜜二糖>鼠李糖>葡萄糖>复合碳源>丙二酸>冰乙酸。【结论】冰乙酸、丙二酸、复合碳源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作为嗜水气单胞菌生态防控用候选碳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gf2转座系统在转RFP基因斑马鱼上的应用
《中国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高目的基因的转植效率与可遗传效率是转基因鱼研制的关键点之一。本研究利用近年开发的金鱼转座子系统进行转基因斑马鱼的研制,探讨其在转基因鱼上应用的可行性。通过PCR方法,改造Tgf2转座子供体质粒pTgf2-EF1α-eGFP,将肌球蛋白轻链2启动子(mylz2)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定向插入其中,构建可在肌肉组织特异性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Tgf2转座子供体质粒pTgf2-Mylz2-RFP。通过显微注射,将Tgf2转座子供体质粒与Tgf2转座酶mRNA共注射于斑马鱼(Danio ririo)受精卵中,共注射受精卵972粒,出膜后存活的仔鱼803尾,其中携带外源基因的仔鱼为615尾,阳性率为76.6%。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斑马鱼首代F0培育至性成熟,将其中的10尾F0斑马鱼分别与野生型斑马鱼进行配对繁殖,其中1个组合产生了体表呈现均匀红色荧光的F1个体,因此RFP在F0的整合率为10%。将红色荧光F1个体培育至性成熟并与野生型鱼配对繁殖,F2的阳性个体占69%。本研究结果说明,由Tgf2转座子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可有效提高目的基因的转植效率与整合效率,在转基因鱼构建以及相关研究中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Tgf2转座子 斑马鱼 转基因 红色荧光蛋白 整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