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根据cpDNA trnT-trnF序列变异分析中国互花米草种群的遗传结构
《草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直接测序法,测定了中国沿海互花米草8个种群80个样本的叶绿体trnT-trnF序列。结果显示,2个单碱基的插入/缺失将80个序列分为3种单倍型,3种单倍型在美国东海岸均有分布,且属于美国分布最广泛的C单倍型;中国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Hd为0.379,远低于美国原产地;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03、固定指数Fst为0.092;AMOVA分析揭示种群间仅有9%的遗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互花米草种群受瓶颈效应影响明显,种群间遗传变异较低,种群内多样性相对较高。
关键词: 互花米草 cpDNA trnT-trnF 单倍型 遗传结构


猪Hokovirus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Hokovirus(PHoV)是近年来在香港发现的一种猪细小病毒。为及时评估该病毒在我国的感染及流行情况,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HoV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HoV的PCR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对其它的猪主要病毒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较高,最低可以检测2.4×104拷贝/μL;而且重复性较好。采用该方法对2009年~2010年我国华东地区猪场的31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8份样品为PHoV阳性,表明我国猪群中存在PHoV感染。本研究建立的PCR方法可以作为在临床上检测PHoV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 猪Hokovirus 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


双瓣茉莉离体微繁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双瓣茉莉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TDZ、6-BA、IBA、NAA的WPM培养基、MS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建立起双瓣茉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技术体系。适宜的腋芽诱导培养基为WPM+6-BA 0.5 mg/L+IBA 0.5 mg/L;芽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WPM+6-BA 2.0 mg/L+IBA 0.1 mg/L;成苗培养基为WPM+6-BA 0.1或0.2 mg/L+IBA 0.2 mg/L;生根培养基以蛭石代替琼脂,附加1.0 mg/L的NAA。


绿盲蝽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lSP3的鉴定及表达谱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从绿盲蝽成虫体内克隆了1个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命名为AlSP3(GenBank序列号JQ609681)。经序列分析,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 041 bp,编码34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872×104,理论等电点为9.35,N-末端疏水区包含有19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蛋白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翻译后的蛋白质具有丝氨酸蛋白酶的典型特征。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绿盲蝽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AlSP3基因的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寄主植物,雌成虫取食转Bt基因棉花后AlSP3基因的表达量最高,比对照上升了11.62倍,并显著高于取食常规棉(P<0.01);雌成虫取食常规棉后,AlSP3基因的表达量上升了6.42倍,仅次于取食Bt棉和豇豆,并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植物(P<0.01)。雄成虫取食常规棉后,AlSP3基因的表达水平仅次于取食蚕豆,上升了9.37倍,并显著高于取食Bt棉(P<0.01)。由此可见,AlSP3基因是绿盲蝽成虫取食常规棉后的重要消化酶基因,并对雌成虫适应取食Bt棉具有重要作用。
8个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分子标记有效性的验证及评价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已报道的8个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连锁的标记,即SCAR标记ST-10;STS标记H11-8、H11-12;InDel标记M68.4和M79.1以及SSR标记RM21-8、RM21-15、H21,结合田间抗性鉴定,对24份水稻品种(系)(包括2份抗、感对照)以及2个抗感组合的F2分离世代进行抗病性分析、筛选和评价,旨在有效利用抗病资源选育抗病新品种,并对这8个分子标记的有效性和选择效率进行验证比较,筛选出高效的辅助选择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仅有SCAR标记ST-10和STS标记H11-8的分子检测与田间表型鉴定的吻合率超过或接近90%,其余分子标记均低于80%,其中,3对SSR标记在抗感材料中几乎没有多态性。比较而言,SCAR标记ST-10更能有效地用于条纹叶枯病抗性材料的筛选,结合使用STS标记H11-8更能准确有效地检测Stv-bi基因的存在,进一步提高选择效率。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抗性基因 分子检测 SCAR Indel STS SSR


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光合特性及灌浆进程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草稻JS-Y1和栽培稻南粳44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1 m20株、1 m22株、1m24株、1 m26株、1 m28株)的杂草稻对栽培稻光合特性及灌浆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增大,栽培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及灌浆期的穗增重速率和净同化率均降低。不同密度杂草稻处理下的栽培稻产量分别比对照(1 m20株)处理降低了24.94%、31.40%、33.69%、60.14%。表明,杂草稻密度越大,栽培稻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越低,产量越小。


芽孢杆菌及光合细菌对种鸭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本实验通过在种鸭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及在水体中施用光合细菌,研究其对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选用336只性成熟三水白鸭,其中含有公鸭48只,母鸭288只,每1只公鸭跟6只母鸭分成一栏,共分成48个小栏,每12小栏分成一组,共计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光合组饲料


杀虫剂对褐飞虱和灰飞虱的毒力差异及机制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杀虫剂在褐飞虱和灰飞虱间的作用差异,在室内测定了噻嗪酮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速灭威、异丙威对褐飞虱和灰飞虱的毒力,同时比较了相同配比下噻嗪酮与速灭威、异丙威混配对两种飞虱的增效作用差异;并通过生化测定比较了杀虫剂单剂及组合对两种飞虱体内AChE和GSTs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噻嗪酮、速灭威和异丙威对灰飞虱1L若虫的LC50分别是褐飞虱的2.30、5.60、1.61倍。噻嗪酮与速灭威、异丙威分别按2∶1、1∶4比例混配,对褐飞虱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82.39和193.94,对灰飞虱的共毒系数仅为60.11和43.77。生化分析结果显示,杀虫剂单剂及组合在活体和离体条件下对褐飞虱的AChE的抑制率均高于灰飞虱,而GSTs的测定结果,未表现出一致趋势。


芽孢杆菌及光合细菌对种鸭养殖中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讨在种鸭养殖中,在其日粮中添加芽孢杆菌和养殖水体中泼洒光合细菌对内毒素含量的影响。对采取"鸭-鱼"养殖模式中的336只性成熟三水白鸭,其中含有公鸭48只,母鸭288只,每1只公鸭跟6只母鸭随机分成一栏,共48小栏,每小栏分为采食区、运动区和游泳池。每12小栏为一个组,共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养殖水体不作处理;芽孢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4%的芽孢杆菌,养殖水体不作处理;光合组饲喂基础饲料,养殖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