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甘薯新品种苏薯1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薯17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苏薯2号×南薯99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兼用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高,熟食品质优良,抗根腐病和蔓割病,中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等特点,2012年3月通过了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通过采用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技术措施可进一步提高苏薯17号的产量。

关键词: 甘薯 新品种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油蟠桃新品种‘紫金早油蟠’

园艺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金早油蟠’是由‘早丰甜’בDN2-41’育成的早熟油蟠桃新品种。花蔷薇型,有花粉,自花结实。果实扁平形,平均单果质量120 g,大果158 g;果肉黄色,硬溶质,风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2.7%,可溶性糖9.67%,可滴定酸0.17%;粘核。果实生育期87 d左右,南京地区6月中旬成熟。

关键词: 油蟠桃 早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脂质体转染对小鼠肠上皮细胞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鼠肠上皮细胞(IEC)是一种快速更新的细胞,脂质体转染法是哺乳动物细胞转基因常用的转染方法。以IEC为研究对象,从转染前后细胞形态、细胞周期及染色体倍性等方面的变化研究脂质体转染对IEC的影响。结果显示,脂质体转染后形态不正常的细胞增多;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以3代的细胞转染为例,由对照的62.4%增加到73.4%;S期同转染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由20.4%降低至13.2%;然而从染色体倍性看,统计分析表明转染前后没有显著差异。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脂质体转染对IEC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脂质体 IEC 细胞形态 细胞周期 染色体倍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施硒肥对鲜食玉米硒富集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叶面硒肥不同喷施方法对鲜食玉米硒富集量的影响,在不同硒肥浓度、喷施次数、喷施时期、喷施时间条件下,测定了鲜食玉米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结果显明:硒肥浓度与鲜食玉米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在抽雄期和采收前7 d叶面喷施硒肥的鲜食玉米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高于大喇叭口期(P<0.05);鲜食玉米中硒的富集量随着叶面喷施硒肥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晴天下午叶面喷施硒肥比早上喷施的效果好。

关键词: 叶面喷施 鲜食玉米 硒富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菌几丁质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菌几丁质酶因其潜在的应用价值而越来越受关注。细菌几丁质酶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的18、19家族。典型的细菌几丁质酶包括将成熟几丁质酶分泌到胞外的信号肽、起催化作用的催化区、特异性结合氨基葡萄糖及几丁质的几丁质结合区以及一个功能尚不清楚的短的C端区域。本文重点介绍了细菌几丁质酶的结构域及其功能。

关键词: 细菌 几丁质酶 结构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水稻生育期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其对稻作制度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生产及稻作制度的影响,根据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的A2、B2和A1B方案,分析了未来不同情景下,福建省水稻生育期气温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水稻种植布局变化.结果表明:未来福建省水稻生育期的温度将呈上升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增温幅度加大.单季稻生育期增温幅度最大,2011—2030年和2031—2050年分别增加0.3~2.4℃和1.5~3.4℃;早稻生育期两个时段分别增加0.2~0.9℃和0.7~1.7℃;后季稻生育期两个时段分别增加0.3~2.1℃和0.5~3.6℃,且日均温的年际波动幅度最大.降水多呈增加趋势,早稻、单季稻和后季稻生育期降水分别增加10%~40%、10%~30%和10%~20%;闽东南早稻生育期的降水年际波动最大.未来气温的上升导致了10℃以上积温增加,水稻生长季延长,使用晚熟品种替代早熟和中熟品种及单季稻种植区改种双季稻成为可能.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 积温 种植制度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芝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比较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优选适宜在南京地区种植的芝麻品种,对豫芝4号等14个芝麻品种进行丰产性分析,鉴定参试品种在当地生态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晋芝2号产量最高,适应性强;冀芝1号、中芝13、驻芝15产量高于对照,适合在南京地区推广应用;鄂芝2号产量极显著低于中芝16,不适合在南京地区种植。

关键词: 芝麻 产量 生态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剑叶形态与产量的关系及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以02428DD/南京11配置的F2群体剑叶形态和单株产量等9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QTL定位。结果表明剑叶形态性状与部分产量性状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共检测到6个性状的9个QTL,分布于6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介于6.52%~16.65%,大于10%的位点有5个。其中剑叶长宽比qFLWR10与控制千粒重的qGW6初步确定为新QTL。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叶片形态和产量性状QTL的精细定位及性状协同改良提供有益的信息。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基因座 剑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八个产量相关性状的QTL鉴定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优良自交系‘农系531’和‘SIL8’为亲本构建200个F2:3家系,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8个产量性状进行QTL鉴定。8个性状共检测到34个QTL,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5.21%~26.62%不等,累计解释各个性状的表型变异为21.33%~74.10%。分布于第1、3、4、5、6染色体上16个QTL形成6个QTL富集区,且表型贡献率最大的QTL均位于富集区内。共检测到26对上位性互作,其中QTL间互作1对,QTL与背景间互作8对,背景间互作17对,所解释的表型变异为5.98%~15.93%不等,累计解释各性状的表型变异为15.93%~61.64%。多数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非常复杂,上位性在产量相关性状形成的遗传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QTL富集区对于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与作物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玉米(Zeamays L.)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上位性 QTL富集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涝胁迫对薄壳山核桃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薄壳山核桃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干旱和淹水胁迫对其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淹水胁迫相比,薄壳山核桃幼苗对干旱胁迫更敏感。干旱10 d,薄壳山核桃幼苗叶片即开始萎蔫,光合能力丧失,出现大量溶酶体和嗜锇颗粒;而淹水10 d,幼苗仍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叶绿体超微结构相对稳定;干旱30 d,叶绿体结构完全破坏,大部分细胞器已经破坏溶解;淹水30 d,薄壳山核桃幼苗叶片开始变黄,出现少量褐色斑点,叶绿体肿胀变圆,嗜锇颗粒数量增加,片层结构开始松散。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干旱 淹水 光合特性 叶绿体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