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微生物菌剂处理猪场沼液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人工模拟活性污泥的方法,比较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猪场沼液的净化效果,旨在研制适合处理猪场沼液的复合菌剂,为养殖废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剂对猪场沼液均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能够较好地去除沼液生物需氧量、总磷、粪大肠菌群,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61.5%、83.0%、99.0%,发芽试验也证实植物毒性的良好去除效果,最高发芽率提高38.3个百分点,发芽指数提高45.2个百分点;对化学需氧量、氨氮、全盐量等指标均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最高去除率发分别达到54.9%、48.4%、31.8%。综合评估,光合菌剂(PMP)处理效果优于复合菌剂(CMP)和发酵菌剂(FM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腈菌唑在荔枝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农学学报 》 2011
摘要:为明确腈菌唑在荔枝及土壤中的消解情况和环境评价,2008—2009年通过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在荔枝上及土壤中施用后的消减动态。样品用甲醇提取,乙酸乙酯液液分配萃取、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了腈菌唑在荔枝上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广东、广西两地试验结果表明:腈菌唑在荔枝及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荔枝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2~2.5天和2.8~3.1天。在有效成分为100mg/kg剂量下,施药3次,药后7天,腈菌唑在荔枝上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2mg/kg,建议其在荔枝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值)暂定为2mg/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恩诺沙星微囊体外溶出度的研究
《中国兽药杂志 》 2011
摘要:为了遮蔽恩诺沙星的苦味,改善恩诺沙星的适口性,利用沸腾包衣工艺对恩诺沙星进行包衣,制成恩诺沙星微囊,作为恩诺沙星口服给药制剂的原料。通过体外溶出度试验,测定了恩诺沙星微囊在猪人工胃液中的溶出度。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恩诺沙星微囊在猪人工胃液中均能迅速溶出,60 min即接近最大溶出度。微囊粒径大小对恩诺沙星的溶出有一定影响,粒径越小溶出越快,最大溶出度也越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荔枝果实游离氨基酸分析
《食品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荔枝果实中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采用AccQ.Tag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娘喜、大丁香、黑叶、兰竹和甜眼荔枝果实中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测定方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甜眼果实中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6.4%,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之比为0.57,较接近理想蛋白质的标准要求;紫娘喜、大丁香、黑叶、兰竹和甜眼荔枝果实均含有丰富的药效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以及少量的芳香族氨基酸,但不同品种间的含量及比例差异较大。因此,不同荔枝品种的口感和风味明显不同。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氨基甲酸酯(AQC) 氨基酸 荔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及植株再生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菠萝为试材,建立试管无性系,进行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约2.0~3.0 cm的菠萝茎尖于含有0.5 mol/L蔗糖的培养基上预培养1~2 d,剥取含1~2片叶原基(1.0~2.5 mm长)的茎尖,室温(25℃)下用LS装载液预处理50min,再用PVS2溶液于0℃下处理40 min,换入新鲜的PVS2溶液后迅速投入液氮,保存24 h后在40℃水浴中迅速化冻90 s,用1.2 mol/L的蔗糖培养液洗涤2次,每次10 min,然后转入含0.3 mol/L蔗糖的MS培养基上,暗培养48 h后转入含BA 0.5 mg/L的MS培养基上,暗培养1周后转移到正常光下,4个菠萝品种(澳大利亚卡因、夏威夷、巴厘、台农16号)的成活率分别为96.5%、95.3%、78.6%、87.7%,再生率分别为93.2%、92.6%、76.7%、87.7%。再生植株生长和分化正常,其形态上与对照一致,生根后可移栽成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