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不同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的诱捕效率及在种群监测中的应用

植物保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鲜食玉米田间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绿色防控方法,于2018年-2019年在浙江东阳利用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田间种群监测和诱捕效率试验,对7种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和2种诱捕器进行组合,并测试了诱捕器悬挂高度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诱芯对亚洲玉米螟雄蛾均有引诱活性,不同诱捕器和诱芯组合的诱捕效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诱芯F、诱芯E、诱芯C分别与船型诱捕器组合及诱芯E与飞蛾诱捕器组合田间诱捕效果较好,两种诱捕器诱蛾总量无显著差异,诱捕器悬挂于1.8 m高度的效果优于1.5 m和1.2 m。田间种群监测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5月和9月各有一次比较典型的高峰,性诱剂可有效用于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监测。

关键词: 性诱剂 亚洲玉米螟 诱捕器 诱捕效率 种群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枇杷不同发育阶段的花果转录组比较分析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比较了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不同发育阶段花果的低温响应机制。以花蕾、完全开放的花和花后2周左右的幼果为试验材料,–3℃低温处理12 h,以未经低温处理样品为对照,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低温胁迫导致细胞膜破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总体上抗低温能力为花蕾>花>幼果。转录组测序分析共获得6 98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对这些基因进行通路注释分析,发现大量与低温胁迫相关的代谢途径,其中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的糖酵解/糖异生、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及磷酸肌醇代谢途径,氨基酸代谢中的色氨酸代谢和酪氨酸代谢途径,酯类代谢中的甘油磷脂代谢、α–亚麻酸代谢和甘油酯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中的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以及能量代谢中的硫代谢途径在3个花果发育时期低温与对照的比较组中显著富集,说明这几个途径都是枇杷花果响应低温胁迫的重要代谢途径。"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途径在前两个时期比较组中富集水平较高,氨基酸代谢相关途径在幼果比较组中富集更多。另外,从低温处理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到了53个AP2-EREBP基因,14个WRKY基因和15个NAC基因,并对其中12个低温响应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进行了qRT-PCR表达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

关键词: 枇杷 果实 发育阶段 低温 转录组 差异基因 转录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BoSVP mRNA运输鉴定及其对砧木SVP转录表达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SVP mRNA运输特点,探讨mRNA运输机制,本研究构建了甘蓝/菜心嫁接体,对嫁接体的砧木菜心和菜心实生苗(对照组)的花序轴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菜心种间差异序列(C1~C9)在砧木菜心转录组测序文库中进行检索,比较相邻两个种间差异序列的检索数值,显示使用C7和C8检索所获得的数值之间的偏差最小,适合于评估mRNA运输。利用甘蓝种间差异序列G7和G8,在砧木菜心花序轴的转录组测序文库中共检索到11条read,将其与BoSVP和BrSVP进行比对,显示这些read均来源于BoSVP,证实了甘蓝BoSVP的mRNA可从接穗甘蓝运输到砧木菜心中。通过比较砧木菜心文库中甘蓝BoSVP和菜心BrSVP的read数量,显示外源的BoSVP read数量远小于内源的BrSVP read数量。比较嫁接体菜心和菜心实生苗花序轴中SVP基因的转录表达,两者差异不显著,说明BoSVP的mRNA运输几乎不影响砧木菜心花序轴中SVP的转录表达。本研究鉴定了甘蓝BoSVP基因的mRNA运输,分析了接穗甘蓝的BoSVP mRNA运输对砧木菜心花序轴中SVP转录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嫁接体中甘蓝BoSVP基因的mRNA运输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甘蓝 菜心 BoSVP mRNA运输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桑树桑黄和杨树桑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菌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了野生桑树桑黄和杨树桑黄子实体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和化学成分的差异,探讨其高抗氧化能力的来源。以二苯基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和β-胡萝卜素漂白实验作为抗氧化的指标比较其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桑树桑黄和杨树桑黄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杨树桑黄的抗氧化活性显著强于桑树桑黄;杨树桑黄醇提物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均高于桑树桑黄醇提物。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Triple-TOF-MS)比较了桑树桑黄和杨树桑黄乙醇提取物成分差异,桑树桑黄中共鉴定出19种多酚类物质,杨树桑黄中除了与桑树桑黄中相同的19种物质,还另外分析出3种多酚类物质。

关键词: 桑黄 抗氧化 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蔗糖磷酸合成酶和磷酸蔗糖磷酸酶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磷酸蔗糖磷酸酶(SPP)是植物蔗糖合成的重要酶,在调控蔗糖合成及其积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辣椒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及转录组数据的公布为鉴定和探究辣椒SPS和SPP基因的多样性提供了机会。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辣椒SPS和SPP基因进行鉴定,并从染色体定位、系统发育关系和表达模式分析其特征。结果发现,两个辣椒共含有4个SPS和SPP基因,每个辣椒种均编码2个成员,SPS编码的氨基酸长度和分子量约是SPP的2倍,等电点范围6.12~8.16和5.96~6.26之间。染色体定位发现辣椒SPS和SPP基因均定位在不同的染色体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来自7个物种,结果表明SPS和SPP都可以分为4个亚族。表达谱分析显示,基因呈现差异表达,其中Ca-LZSPS1和Ca-LZSPP2呈现广谱性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SPS和SPP基因都受到3种激素(ABA, IAA, SA)不同程度的诱导;此外,在逆境胁迫下,辣椒SPS相比SPP更容易受到环境诱导,而SPP基因则在叶中主要参与热调控机制,在根中更多的参与冷调控机制。这些结果阐明了辣椒SPS和SPP基因的表达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辣椒中蔗糖的合成与积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辣椒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 磷酸蔗糖磷酸酶(SPP) 表达分析 胁迫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定鸭生长分化因子9(GDF9)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蛋性能的相关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长分化因子9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 GDF9)是由卵母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参与调控哺乳动物的卵巢发育,但在禽类中的研究较少。为研究金定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a) GDF9基因的SNPs,找出与产蛋性能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GDF9基因在458只金定鸭母鸭中的SNPs,并分析各个多态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金定鸭开产日龄和300日龄产蛋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金定鸭外显子1和外显子2上共发现10个突变位点,其中有6个位点为错义突变位点,所有位点均具有3种基因型;遗传学分析显示,7个位点为中度多态(0.250.05);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10个位点间不存在完全连锁不平衡;多态位点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位点C2111T和G2261T与300日龄产蛋量显著相关(P<0.05),位点T2345C和C2390T与开产日龄显著相关(P<0.05)。综上所述,GDF9基因的这10个位点可作为金定鸭产蛋性能选择的遗传标记,为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金定鸭 产蛋性能 生长分化因子9(GDF9) SNP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波紫外线处理对香菇采后维生素D2含量及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

核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强化香菇中维生素D2含量,并研究中波紫外线(UV-B)对香菇营养品质、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将鲜香菇置于0.203 mW·cm-2的UV-B紫外灯下,正反面分别照射0.5、1、2、3和4 h,考察香菇营养品质、表观形态、抗氧化相关酶活及其超微结构结。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UV-B处理2 h后维生素D2含量从0升至104.87μg·g-1,持续延长处理时间,维生素D2含量未出现显著增加,维生素C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UV-B处理2 h时最高为46.1μg·g-1。有机酸、可溶性糖含量、酶等对UV-B处理不敏感,均保持稳定状态;但长时间照射使香菇色泽显著加深,细胞受损,膜透性增加;UV-B处理2 h时相对电导率较对照组提高了20.61%,处理3 h时相对电导率提高了63.25%。香菇经UV-B处理2 h后,在后期贮藏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品质稳定性。本研究结果表明,2 h的UV-B照射处理有助于提高香菇维生素D2、维生素C的含量和抗氧化系统的强化,并且对于其他营养品质无显著负面影响,对提高香菇的商品价值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波紫外线 香菇 维生素D2 膜脂过氧化 活性氧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兰miR396过表达对拟南芥叶片生长、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春兰miR396(cgo-miR396)基因在植物叶片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针对春兰的栽培和生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将该基因前体cgo-MIR396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观察其形态指标的变化并对相应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春兰miR396基因在花期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过表达该基因可以显著增加拟南芥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株高,并明显降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WUE);另外,cgo-miR396的过表达还导致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性能指数(PIABS)、推动力(DFABS)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下降。春兰miR396主要于生殖生长时期发挥作用,在保证净光合效率和叶片生长发育的同时,适当降低了叶片的气孔导度及PSII受体侧的部分性能。

关键词: 春兰 miR396 拟南芥 光合 叶绿素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性和敏感两种类型鲜食玉米苗期施用硝磺草酮后的转录组分析

农药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苗期施用硝磺草酮易对鲜食玉米品种和自交系造成药害.鲜食玉米对硝磺草酮的不同响应差异可能归因于除草剂代谢效率的不同.本研究从氧化损伤和光合抑制角度阐述了不同耐药性鲜食玉米对硝磺草酮的响应差异.利用RNA-Seq技术对耐性和敏感玉米在硝磺草酮处理和未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从生理和分子水平揭示鲜食玉米对硝磺草酮的耐性机制.结果表明:硝磺草酮处理导致敏感玉米自交系叶片中积累更多的活性氧,光合作用受到严重抑制,最终植株干枯死亡;而耐性玉米自交系在硝磺草酮处理后植株生长正常.本研究中,共鉴定到7985个差异表达基因,敏感玉米中上调表达基因4020个、下调表达基因3450个,而耐性玉米中上调表达基因526个、下调表达基因49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基因功能注释(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数量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生物学过程中;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脂类代谢等相关通路;筛选到Zm00001d042099、Zm00001d044157、Zm00001d007462、Zm00001d002436、Zm00001d021804、Zm00001d042541、Zm00001d040764、Zm00001d032828和Zm00001d020544共9个可能参与除草剂代谢的潜在候选基因.

关键词: 鲜食玉米;硝磺草酮;除草剂耐性;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穿孔法可用于家蚕基因功能分析(英文)

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基于电穿孔的基因功能分析方法在家蚕Bombyx mori活体内的应用实效。【方法】针对调控家蚕幼虫体表斑纹黑色素合成的靶基因Wnt1 (Wingless),人工合成特异性siRNA,向4龄第3天家蚕幼虫注射Wnt1 siRNA并进行电穿孔作为处理组(ERFA-RNAi),以注射Wnt1 siRNA但未进行电穿孔的幼虫作为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 NC),解剖5龄幼虫斑纹区的表皮,用实时定量RT-PCR测定表皮中Wnt1的相对表达量,验证电穿孔介导的RNAi效果。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EGFP和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DsRed2表达元件的转座子载体pPIG-A3GR,通过电穿孔导入家蚕2龄幼虫;正常饲养72 h后,用荧光体视显微镜观察幼虫中EGFP和DsRed2的表达,验证当世代家蚕的嵌合体转基因。【结果】家蚕4龄第3天幼虫中导入Wnt1的特异性siRNA后,5龄幼虫体表特定部位斑纹的形成明显受到抑制,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5龄幼虫表皮中Wnt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嵌合体转基因家蚕的阳性率达56.60%,并且两个荧光报告基因EGFP和DsRed2在幼虫、蛹及成虫期持续表达。【结论】电穿孔技术可快捷、高效地向家蚕活体内导入外源RNA或DNA,是家蚕乃至其他昆虫基因功能解析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家蚕 电穿孔 转基因 Wnt1 RNAi 基因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