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灰葡萄孢菌过氧化物酶体及细胞核的荧光蛋白标记
《微生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细胞核和过氧化物酶体进行荧光蛋白标记,为研究其生长发育和侵染过程中细胞结构和细胞器动态提供基础.[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和红色荧光蛋白(DsRED、mCherry)为报告基因,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将3种荧光蛋白标记载体分别导入灰葡萄孢菌标准菌株B05.10;通过PCR检测及荧光观察筛选和验证转化子,并进行单孢纯化;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记录细胞器荧光定位情况.[结果]获得了过氧化物酶体或细胞核稳定表达红、绿色荧光的重组单孢菌株,PCR验证表明标记基因成功整合入转化子基因组.在标记细胞核的菌株中,菌丝和孢子中可见多个明亮、圆形的荧光点,与DAPI染色共定位.标记过氧化物酶体的菌株中,菌丝和孢子中可见小点状绿色或红色荧光,在脂类物质诱导下荧光点数量明显增加,符合过氧化物酶体分布及动态特征.细胞壁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壁染色产生的蓝色荧光与红、绿荧光蛋白的荧光互不干扰,标记效果良好.[结论]获得了理想的过氧化物酶体或细胞核荧光标记的灰葡萄孢菌菌株,为研究其细胞器动态以及生长发育与致病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和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挖掘香菇发育不同阶段的关键基因
《菌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菇是世界产量第二大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在木屑袋料栽培模式下,香菇发育可以分为菌丝生长期(G)、菌丝褐化期(B)、原基形成期(P)以及出菇期(FB)4个阶段。褐化期和原基形成期是香菇从营养生长期到生殖生长两个关键发育阶段,对香菇子实体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以3种不同栽培材料为重复,对香菇发育的前3个阶段进行了转录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似性分析表明,基因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不同栽培基质样本的基因表达特征相似。以菌丝生长阶段的转录本为参照,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获得与菌丝褐化成熟和原基形成相关的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其次,对9个转录本数据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分别获得了与菌丝生长、褐化阶段及原基形成各阶段高度相关的黑色、蓝色及黄色基因模块,并利用网络节点分析获得了与菌丝褐化成熟和原基形成得到7个关键基因;最后,结合差异基因和基因模块分析,得到了菌丝生长阶段的17个重要基因、褐化阶段的167个重要基因以及原基形成阶段的67个重要基因。通过多分析手段结合为筛选候选基因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方法。
关键词: 香菇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关键基因 发育相关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颜色避雨膜形成的光质环境对杨梅果实成熟和品质的影响
《园艺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杨梅避雨栽培不仅能有效避开雨水的危害,而且不同颜色避雨膜形成的不同光质环境对果实发育与品质形成也有较大影响。采用5种颜色(红、黄、绿、紫、白)避雨膜在"梅雨"临近前进行遮雨,监测果实转白期、转色期、成熟中期以及成熟后期的果实主要品质指标(可溶性糖、滴定酸、总酚、花色苷含量以及糖酸比)。结果表明:不同颜色避雨膜的透光率和光质成分均有明显差异:黄膜和红膜透光率分别为对照的66.21%和20.02%;黄膜增加了红光/蓝光的比值(为对照的4倍),红光/红外光的比值与对照接近;红膜大幅增加了红光/蓝光的比值(为对照的20倍),且红光/红外光的比值与对照接近;绿膜的透光率为46.8%,红光/蓝光和红光/红外光比值分别为对照的72%和60%;紫膜的透光率最低,仅为对照的7.74%,且红光/红外光的比值降低至对照的40%,为所有膜中最低。避雨栽培对果实影响主要表现为减缓果实成熟进程,紫膜和绿膜果实的转色期比对照迟2 d左右,在成熟中期和后期差距逐步缩小,而黄膜和红膜果实的延迟效应并不明显。果实成熟后期避雨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和花色苷含量较对照有明显差异,黄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和花色苷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2.05%和12.21%;红膜处理与对照较接近;紫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减少11.14%。说明果实成熟过程和品质与避雨膜透光率及光质成分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90-2018年浙江省人为铅排放时空变化解析
《环境科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大量的人为铅排放到环境,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健康问题.本文以工农业集产区浙江省为案例,系统构建了18个铅排放源排放清单,其中新增添了纺织业、制革业、造纸业、秸秆利用、牲畜废物利用、化肥消费、农药消费等铅排放行业,估算了浙江省1990—2018年各污染源铅排放量,分析了其时空变异趋势.结果表明,浙江省前期(1990—2000)铅排放通量增长有限,其排放量仅约2500 t·a-1,有色金属开采贡献了约55%;其后增长速度较快,到2014年以后达到较高的稳定值,约35000 t·a-1,是1990年的14倍,铅酸蓄电池生产是其主要排放源,占比从14%增长到了80%.从排放的去向来看,98%左右的铅通过固废的形式进入环境,而进入大气和废水的只有2%和0.2%左右,其主要排放源分别为铅酸蓄电池生产、原煤燃烧、纺织业.而浙江省各个地区铅排放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差异,各地区因工农业发展模式不一样,人为排放源也不一样.总体来看北部高于南部,尤其湖州、绍兴、舟山等地铅排放量较高.可见,浙江省人为铅排放形势仍然很严峻,控制好铅酸蓄电池生产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源头控制的重中之重,调整原煤燃烧将有利于降低大气铅排放,纺织业废水净化处理对缓解水体铅污染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不仅为浙江省铅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同时也为铅污染源端防控提供了数据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陕西省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食源性致病菌则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引发食源性疾病的常见致病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在医疗、养殖业等领域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这更加重了食源性致病菌的潜在危险。尽管食源性致病菌的耐药性在国家层面有监测网,但是聚焦省级地区仍是以点代面。作者旨在通过综述分析陕西省的食源性致病菌的耐药现状,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监测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金华市中华蜜蜂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浙江省金华市中华蜜蜂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现状,基于mtDNA tRNAleu~COⅡ序列对金华市9个区县市共81个中蜂样本进行序列测定,分析了金华市中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情况。结果共发现14个单倍型,其中主体单倍型JH1为9个地理群体所共享,与已报道的福建省中蜂主体单倍型以及浙江省丽水市的中蜂主体单倍型相同。金华市中蜂的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610,平均核苷酸多样度为0.00162,遗传多样性低于浙江省丽水市中蜂。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金华市中蜂不同地理群体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FST=0.212,P<0.01),但大多数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内(78.79%),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为21.21%。进一步分析发现金东区、浦江县与金华市其它中蜂地理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东阳市与金华市其它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也较大。中性检验结果表明,金华市中蜂可能经历过群体扩张。相关研究结果对浙江省金华市中华蜜蜂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Wolff-Kishner-黄鸣龙法合成红火蚁告警信息素及其触角电位反应
《浙江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告警信息素是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中一类重要的信息素物质,具有引诱、趋避和聚集等多种活性,能够引起红火蚁强烈的行为反应。本研究通过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法一步合成红火蚁告警信息素,并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标准品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纯度达到90.2%;该合成方法合理、简便和高效,反应条件可控,无安全隐患,适合工业化生产和应用。触角电位(EAG)实验表明,合成告警信息素能够引起红火蚁工蚁强烈的行为反应,并在100μg剂量下EAG反应显著高于标准品(P<0.05)。
关键词: 红火蚁 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法 告警信息素 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经济发达地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问题与对策-以浙江省为例(英文)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 2021 CSCD
摘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它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是一个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区,孕育了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农耕文化,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目前浙江共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3项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2项,不仅遗产数量全国最多,而且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本文以浙江省为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总结15年来浙江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在农民增收、文化传承、产业升级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在政府推动、社区主动、企业带动、科技驱动、社会联动等方面所积累的经验。进一步地,针对当前遗产保护存在遗产地管理不完善、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缺少专项保护经费、省级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完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管理机制;(2)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3)加大农业文化遗产科普教育和文创产品开发;(4)开展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认定工作;(5)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给予实质性扶持和投入。研究可为浙江省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定指导,同时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重要借鉴。
关键词: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经济发达地区 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锶元素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库尔勒香梨产地鉴别
《食品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开展锶(Sr)元素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比值鉴别库尔勒香梨产地的可行性研究,明确新疆库尔勒香梨87Sr/86Sr同位素特征值,为库尔勒香梨产地真实性鉴别提供科学依据.以陕西红香酥梨和甘肃香梨作为对照,借助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新疆库尔勒香梨与对照样品及其对应果园土壤的Sr元素含量,采用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库尔勒香梨果皮与果肉87Sr/86Sr同位素比值.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产地、不同年际土壤及果实中Sr元素含量的差异,探讨果实与土壤Sr元素含量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产地果实87Sr/86Sr同位素比值与Sr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甘肃、陕西共3个产地梨园土壤Sr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际间梨园土壤Sr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果皮与果肉Sr元素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但二者与土壤Sr元素含量均不存在显著相关.3个产地梨果肉/果皮Sr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3个产地87Sr/86Sr同位素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果皮Sr同位素更适合用于库尔勒香梨产地鉴别研究.本实验通过稳定同位素技术为库尔勒香梨产地鉴别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iTRAQ的急性热应激下绍兴鸭肝脏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与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蛋鸭(Anas platyrhyncha)养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夏季持续高温引起的热应激问题给蛋鸭安全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为阐明热应激对蛋鸭肝脏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探索差异蛋白基因的功能,本研究选取产蛋高峰期(245日龄)的绍兴鸭进行热应激处理(40℃),采集肝脏组织,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和液相色谱质谱串联(LC-MS/MS)技术,共鉴定到98个热应激肝脏差异表达蛋白,其中热休克蛋白60(heat-shock protein 60,HSP60)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热应激后差异蛋白显著富集于15个代谢通路,其中糖酵解和糖异生、三羧酸循环和丙酮酸等代谢途径可能与热应激反应存在相关性.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显示翻译延伸、葡萄糖分解、糖酵解等代谢过程相关蛋白显著富集.应用RNA干扰技术,通过筛选和优化HSP60-siRNA干扰条件,将HSP60-siRNA转染入鸭肝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发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处理组HSP60基因表达量降低75.69%(P<0.01),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cytochrome C oxidase,CCO)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基因(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APK)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蛋白激酶B基因(protein kinase B,PKB)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因子受体基因(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receptors,TRAIL-Rs)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急性热应激条件下蛋鸭肝脏中HSP60表达量显著增加,通过调控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本研究初步探索了蛋鸭热应激发生机理,有助于预防控制蛋鸭热应激发生.
关键词: 绍兴鸭;热应激;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RNAi;热休克蛋白60(HSP6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