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宇佐美曲霉植酸酶phy A基因的克隆
《华北农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盐类物质水解成肌醇和磷酸的一类酶的总称,用其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既可以达到提高磷利用率的目的,又可以降低环境中的磷污染。真正具有开发价值的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植酸酶。直接以宇佐美曲霉菌株2418基因组DNA为模板,对植酸酶基因phyA的成熟肽(分子长度为1 347 bp)进行了PCR扩增,再将PCR产物克隆入pBS-T载体,经DNA测序鉴定,与已发表的植酸酶基因同源性达到99%以上,这为进一步获得大量、高活性植酸酶以及研究和开发新型微生态制剂打下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赖氨酸蛋白基因在转基因生菜中的表达和遗传转化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菜(LactucasativaL.)为受体材料,将含有高赖氨酸蛋白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LBI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获得47株转基因生菜植株.PCR和Southern-blotting检测证实目的片段在T0代的整合,RT-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的转录.T0代植株赖氨酸(Lys)含量的测定分析表明,赖氨酸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对照提高最高的可达9.46%.T1代植株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能够遗传.图5表1参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京郊区番茄地中氮肥的效应与去向
《应用生态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研究了施用化学氮肥对南京郊区菜地番茄产量、氮肥去向及氮素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土壤和有机肥供氮充分,氮肥施用未增加番茄产量.用差值法计算得到的氮肥利用率在14.5%~22.5%之间.15N标记尿素微区试验表明,施入氮量的16.6%~28.8%被作物吸收,氮素总损失为34.2%~46.0%.施用化学氮肥增加了土壤剖面中的硝酸盐含量,番茄收获时,10%~10.2%的标记尿素被淋洗到40cm以下土层.增施化学氮肥也显著增加了菜地土壤的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其中反硝化损失占施入氮量的5.50%~6.01%;N2O排放量占施入氮量的2.62%~4.92%.但番茄生长期间未检测到氨挥发.减少氮肥用量或施用包衣尿素可降低菜地施用氮肥的环境风险,特别是减少硝酸盐淋洗和硝化反硝化损失.
关键词: 番茄 氮肥去向 氨挥发 反硝化损失 N2O排放 硝酸盐淋洗 包衣尿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鸡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我国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状况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不同地区免疫失败鸡场的鸡传染性鼻炎疑似鸡体内共分离到19株细菌,经回归试验、PCR等方法鉴定为副鸡嗜血杆菌。又将分离株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型特异性单抗进行了血清型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有15株为A型,4株为B型,说明我国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已经出现了新的特点,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应加以注意。另外大多数鸡场的免疫失败是由于免疫效果不良所致,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鸡场的免疫失败是由于B血清型的出现引起的。
关键词: 副鸡嗜血杆菌 鸡传染性鼻炎 分离鉴定 血清型 流行病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状芽孢杆菌产β-甘露聚糖酶的产酶条件及粗酶性质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环状芽孢杆菌WXY-100的最佳摇瓶培养工艺,采用了L9(34)正交试验对培养基成分以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成分为:酵母抽提物20 g/L,魔芋粉20 g/L,(NH4)2SO42 g/L,KH2PO41 g/L,MgSO4.7H2O 1 g/L。最佳培养条件为:种龄8~12 h,接种量为6%,装液量为25 mL,pH 7.5,培养温度40℃,培养时间25 h。该酶在pH 4~8和60℃以下稳定,作用最适条件是pH 5.0和60℃,Cu2+和Co2+对酶有较显著的激活作用,而Hg2+对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3种树形的光照和结实特性的研究
《中国果树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比较了北京地区栽培的板栗品系怀黄3种树形的光照及结实性状。结果表明,板栗树的光饱和点为66700lx,光补偿点为875lx;板栗的光合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午休”现象;开心形与疏层形树冠有效叶面积分别占68.83%、56.06%,圆头形仅为总叶面积的45.28%;开心形、圆头形及疏层形的外围结果率分别为82.73%、95.45%、97.56%;开心形与疏层形平均每苞坚果数及百粒重均明显高于圆头形。本文认为疏层形更能满足板栗对光的需求,有利于板栗增产,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