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336条记录
湖北省稻虾共作典型区域水稻施肥现状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湖北省稻虾共作典型区域(潜江市)的水稻(Oryza20sativa20L.)施肥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水稻氮(N)、磷(P2O5)、钾(K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35.5、59.5、68.520kg/hm2,相对于基础年份分别减少27.4%、34.2%和32.0%。随共作年限的增加,氮、磷、钾的施用量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稻虾共作第1~5年氮、磷、钾的施用量相对于上一年分别平均减少8.0%、12.5%和9.6%;共作第6年及以上相对于第5年分别减少6.6%、21.6%和13.1%,相对于基础年份分别减少39.0%、60.2%和48.1%。稻虾共作模式水稻有1/2左右的氮、几乎全部的磷和绝大部分的钾都作为基肥施用;随共作时间的延长,总磷和总钾相对于总氮的比例也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稻虾共作有72.5%~82.1%的农户选择施基肥、分蘖肥各一次的方法,均高于基础年份;稻虾共作有7.1%~27.5%的农户选择施基肥、分蘖肥和穗肥各一次的方法,均低于基础年份的40.0%;稻虾共作6年及以上有10.7%的农户不施基肥,只施分蘖肥和穗肥。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水稻(Oryza sativa L.) 施肥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生物杀螨剂NBIF-001防治金桔红蜘蛛田间药效试验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测定新型生物杀螨剂NBIF-001对金桔红蜘蛛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NBIF-001 200亿可湿性粉剂能有效防治金桔红蜘蛛。剂型A在稀释250倍使用浓度下,施药一次后1、3、5、7、14和21d对金桔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8.98%、94.88%、89.52%、85.36%、68.72%和74.61%。剂型B在稀释250倍使用浓度下,施药一次后1、3、5、7、14和21 d对金桔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9.60%,95.43%,90.88%、88.26%、72.39%和77.25%。化学杀螨剂对照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在稀释3000倍使用浓度下,施药一次后1、3、5、7、14和21d对金桔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42%、74.09%、65.82%、61.58%、62.64%和69.38。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说明,新型生物杀螨剂NBIF-001防效高、药效快、持效期长,是防治金桔红蜘蛛的理想药剂。

关键词: 生物杀螨剂 红蜘蛛 田间防治效果 金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殖酸键合硅胶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玉米油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适用于玉米油中常见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快速分析方法,以腐殖酸键合硅胶作为固相萃取介质,建立固相萃取富集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玉米油中氯氟氰菊酯、氟胺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氟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优化好的条件下,上述7种农药在0.01~0.6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1 2。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方法检出限在0.001~0.005mg/kg,均低于植物油中的最大残留限量。该方法较好地去除基质干扰,具有简单、快速和灵敏的特点,适用于玉米油中常见菊酯类农药的快速分析。

关键词: 腐殖酸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 玉米油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桑菌核病防治用药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物学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果桑菌核病防治用药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二龄起蚕分别添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和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持续添食至上蔟结茧,添食清水作为对照,分析添食对家蚕生长发育、龄期经过、五龄盛食期体重、茧质成绩的影响,并测定了五龄第4天幼虫中肠CAT和POD酶的活性。结果发现:添食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家蚕幼虫无法完成世代发育,在二龄期死亡;添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家蚕可正常发育至上蔟结茧;添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家蚕龄期经过缩短,而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家蚕龄期经过增加;添食多菌灵和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家蚕体重均变小,对家蚕的茧质成绩造成一定的影响,五龄第4天家蚕中肠内CAT和PAD酶活力均升高。因此,在果叶兼用桑园菌核病的防治用药中,应禁止使用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腐霉利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关键词: 果桑菌核病 家蚕 多菌灵 甲基硫菌灵 腐霉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汉鸡群体FSHβ基因遗传多态位点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江汉鸡群体卵泡雌激素(FSH)β亚基基因序列进行全面筛选,结果表明,该群体内一共发现35个SNPs和2个indels,其中cds区1个SNP突变造成甘氨酸变成丝氨酸。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基因保守序列,预测M6A修饰位点、调控元件以及miRNA靶向序列,结果发现7个SNPs位于潜在的调控元件序列中,7个SNPs和1个indel位于潜在miRNA结合序列中。所筛选的上述遗传变异位点可能参与了FSHβ基因的表达调控,在江汉鸡繁殖特性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关键词: FSHβ SNP 江汉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16S rDNA分析湖北半夏内生菌群结构及代谢功能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湖北半夏(Pinellia ternate)内生细菌的多样性、丰度及菌群功能,随机采集半夏植株样品,提取内生细菌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获得16S rDNA V3~V4片段。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半夏植株中的内生细菌菌群结构,共获得有效序列39 537条和用于物种分类的OTU数681条,包括6门、10纲、23目、29科、45属、26种的细菌。菌落多样性分析表明,湖北半夏内生细菌在门水平上,优势菌群为Proteobacteria,科水平上,Mitochondria和Pseudomonadaceae为优势菌群。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湖北半夏内生细菌编码的大多数基因与代谢相关,其次是基因信息处理、环境信息处理。

关键词: 半夏(Pinellia ternate) 内生细菌 多样性 菌群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流产嗜性衣原体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组学研究是揭示潜在信号转导通路和新型药物靶标的有力工具.通过同源蛋白映射的方法构建了羊流产嗜性衣原体(Chlamydia abortus)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表明,所构建的互作网络包含220个蛋白和1276个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分析蛋白的互作频率,确定了在羊流产嗜性衣原体中互作频率最高的20个蛋白,主要与转录、翻译、分子伴侣等功能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伴侣蛋白DnaK、GroEL、DnaJ发生互作的频率较高,能与核糖体蛋白、代谢相关蛋白等多种功能蛋白发生相互作用.若DnaK、GroEL、DnaJ的功能受到抑制,将会对羊流产嗜性衣原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造成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羊流产嗜性衣原体(Chlamydia abortus);蛋白相互作用;互作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三峡库区晚熟脐橙不同海拔果实品质变化及枯水防控技术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湖北三峡库区秭归地区不同海拔伦晚脐橙(Lane Late navel orange)果实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湖北三峡库区晚熟脐橙果实枯水防控栽培技术,进行了晚熟脐橙种植区域布局研究。结果表明,在湖北三峡库区,长江南面晚熟脐橙适宜区域化种植在海拔360 m以下,长江北面在海拔350 m以下。在适宜范围外,随海拔升高,晚熟脐橙果实品质下降,可食率、果汁率降低,酸下降快,化渣性变差,果实枯水加重。在海拔520 m的果园冬季进行果实套袋,可将果实枯水率控制在6%,有效减轻和防止了晚熟脐橙的果实枯水,果实外观好,品质优;树冠覆膜的果实枯水率控制在20%以下,同样保证了果实品质,具备操作简便、劳动量小且成本较低的优势,可以在大规模生产中应用。

关键词: 晚熟脐橙 果实枯水 品质 海拔 果实套袋 树冠覆膜 湖北三峡库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系修剪对枳生长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枳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两年重复试验分析了不切除主根、切除1/3主根、切除1/2主根、切除2/3主根等4个不同水平根系修剪处理下枳实生苗生长发育、根系构型和营养吸收的情况,并检测了不同水平根系修剪处理对侧根发育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切除1/2主根处理增加了枳实生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和根系鲜重,改善了根系构型参数(侧根数、总根长、根表面积和平均长度),增加了根系P、K、Ca、B、Fe、Na和Zn等营养元素含量。另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发现,根系修剪处理诱导了侧根发育关键基因HOX1和CYP2的积累,并抑制了IAA11和IAA13的表达。综上所述,适度根系修剪可能通过诱导HOX1、CYP2基因的上调和IAA11、IAA13基因的下调来调控枳实生苗侧根的生长发育,改善根系构型,从而提高枳实生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及植株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根系修剪 根系构型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水稻新种质ZY56的创制及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避免未知基因和遗传背景等不可控因素对育种实践的影响,将高通量SNP分型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培育新品种,以提高育种效率,实现育种方法的改进,为优质食味稻米新种质的鉴定和创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鉴真2号和鄂中5号为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及系谱法选育,在BC1F2—BC1F4群体开展稻米品质分析评价,至BC1F7初步选定优良株系4W1-056,进一步利用捕获测序的方法,对鉴真2号、鄂中5号及66个4W1-056单株中的68个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分析908个SNP位点。基于SNP位点的基因型,采用p-distance方法,使用MEGA7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合系统进化分析、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的鉴定,对新品系的选育和鉴定进行评价。【结果】经杂交、回交和自交获得株型好、分蘖力强、茎秆粗壮、抗倒性好、外观品质优的稳定优良株系4W1-056。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从4W1-056优良株系中筛选的66个单株分成3个类群:类群Ⅰ、类群Ⅱ和类群Ⅲ。3个类群之间的碱基替代率为0.1398,类群Ⅰ和类群Ⅱ之间的碱基替代率为0.0662,而在各类群内的碱基替代率为0,表明同一类群内的单株没有遗传差异。结合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的鉴定,将类群Ⅱ作为新的品系,命名为ZY56,与4W1-056相比,其外观品质更好,垩白度为0.9,更接近鄂中5号。利用水稻8K SNP芯片检测ZY56及2个亲本(鉴真2号和鄂中5号),显示ZY56有14.13%的染色体片段来源于鉴真2号,85.87%的染色体片段来源于鄂中5号,进一步说明ZY56的主要基因源于鄂中5号,验证了杂交、回交和自交后的选择结果。特征特性研究结果显示,ZY56完成基本营养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有效积温为760.5℃,生殖生长的临界光照长度为14 h 13 min,完成幼穗分化需要的有效积温高于711.5℃。不同播期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ZY56对光照长度的反应明显弱于鄂中5号,但生长平稳,有利于稻米品质的形成,表明ZY56的稻米品质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结论】在资源创制高代选择中,利用高通量SNP分型技术进行遗传一致性筛选,将通过农艺性状测定等常规方法难以细分的材料进行类群细分,最终确定符合目标要求的株系。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系谱法在高世代选择中针对农艺性状难以继续选择的困难,避免了同类单株重复选择和不同类单株漏选的问题,降低了高世代选择工作量,提高了选择效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水稻 种质创新 资源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