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施氮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地理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大气CO2浓度升高和不同施氮水平对新疆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状况的影响,基于滴灌棉田管网系统,对背景CO2浓度(360μmol mol-1)和高CO2浓度(540μmol mol-1和720μmol mol-1)条件下不同施氮处理(0 kgN/hm2、150 kgN/hm2、300 kgN/hm2和450 kgN/hm2)的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碳酸氢根和pH值以及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指标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各施氮水平上,当CO2浓度升高到720μmol mol-1时,0~4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趋于减少,土壤pH值趋于降低,土壤碳酸氢根及总盐含量无明显变化;在各施氮水平上,当CO2浓度升高到540μmol mol-1和720μmol mol-1时,0~40 cm土壤中细菌和0~20 cm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均呈增加趋势,20~40 cm土壤中真菌的数量则呈减少趋势。研究表明,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区系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施氮水平有一定的响应。
关键词: 新疆 棉田 CO2浓度升高 氮肥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区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焉耆垦区克瑞森葡萄叶片营养DRIS标准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焉耆垦区干旱戈壁地5年生克瑞森葡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产园和低产园的叶片营养分析,进行DRIS营养诊断技术系统研究,确定了DRIS诊断的重要参数:N/P、N*K、P/K;制定了干旱戈壁地克瑞森葡萄DRIS指数诊断法的计算公式;采用"3414"配方施肥设计对焉耆垦区克瑞森葡萄进行了N、P、K三因素四水平大田试验,利用DRIS指数法对配方施肥各个处理进行检验,所诊断的N、P、K的需肥次序与实际施肥情况基本一致,但是很难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建议在生产中指导克瑞森葡萄施肥必须DRIS与其它营养诊断方法结合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Aroona近等基因系研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面包加工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以Glu-A3c、Glu-B3b、Glu-D3c为背景,明确不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对面团流变学特性、贮藏蛋白组份含量和面包加工品质作用大小。【方法】在新疆乌鲁木齐和石河子种植以澳大利亚小麦品种Aroona作为轮回亲本培育的近等基因系(NILs),并测定其粉质仪、拉伸仪、贮藏蛋白组份含量和面包加工品质等参数。【结果】HMW-GS对延展性效应不显著,对面团强度效应大小为Glu-D1>Glu-B1>Glu-A1;就单个亚基对而言,7+9、17+18和5+10面团强度最大;亚基组合1、7+9、5+10具有最大面团强度,2*、7+9、2+12和1、7+9、2.2+12具有最好的延展性。HMW-GS对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百分含量(%UPP)效应大小为Glu-D1>Glu-B1>Glu-A1;就单个亚基对而言,7+9、17+18和5+10的%UPP最高;亚基组合1、7+9、5+10具有最高的%UPP。HMW-GS对面包总分效应大小为Glu-D1>Glu-A1>Glu-B1;就单个亚基或亚基对而言,1、2*、2+12和5+10具有最高的面包总分;亚基组合1、7+9、2+12面包总分最高,1、7+9、5+10次之,null、7+9、2+12最低。【结论】在相同LMW-GS(Glu-A3c、Glu-B3b、Glu-D3c)背景下,HMW-GS对面团强度、%UPP和面包加工品质影响较大,对延展性影响较小;单个亚基或亚基对1、2*、7+9、17+18和5+10对小麦品质影响较大;亚基组合1、7+9、5+10可作为品质改良的最佳组合。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近等基因系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面包加工品质
新疆小麦品种资源脂肪氧化酶活性基因TaLox-B1的分布特征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面粉颜色作为评价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对面制品的表观色泽有重要影响。小麦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对面粉白度影响较大。本研究以195份新疆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利用LOX16和LOX18功能标记检测脂肪氧化酶活性基因TaLox-B1的等位变异,以期深入了解新疆小麦品种资源TaLox-B1基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47份(24.10%)材料中扩增出489bp目标片段,在148份(75.90%)材料中扩增出791bp目标片段;新疆冬小麦品种(系)LOX高活性TaLox-B1a基因的分布频率(36.36%)远远高于春小麦(8.24%)。其中110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地方品种TaLox-B1a基因的分布频率为0(0/7);引进品种(系)为33.33%(10/30);自育品种(系)为41.10%(30/73)。85份新疆春小麦品种(系)中,地方品种TaLox-B1a基因的分布频率为4.55%(1/22);引进品种(系)为0(0/23);自育品种(系)为15.00%(6/40)。研究发现,新疆早期育成的小麦品种受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影响较大,LOX低活性TaLox-B1b基因比例较高;近期育成的小麦品种受育成品种的影响较大,LOX高活性TaLox-B1a基因比例较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饲玉11号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及肥效模型拟合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新疆地区青贮玉米高产施肥配比问题,本试验以青贮玉米品种"新饲玉11号"为材料,采用3414试验方法,设计了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试验地田间试验研究玉米的氮、磷、钾肥料效应并配置相应的肥效函数,以筛选出适合当地青贮玉米高产的最佳氮磷钾配比。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丰缺程度为N含量为低水平,K2O、P2O5含量为中水平。14个处理中以N2P2K2处理的产量最高,产量为8066.79 kg.667m-2;用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氮磷钾的肥料效应函数方程为:Y=4659.93+79.56N-5.06N2+101.7P-33.81P2+286.4K-10.28K2+24.87NP+2.66NK-12.97PK;通过模型寻优得出"新饲玉11号"的最佳施肥量为667m2施N 21kg,P2O55 kg,K2O 22 kg,在此配方组合下能够获得最佳产量7692.96 kg.667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条件下不同冬麦行间产量性状的差异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冬麦行间产量性状的差异,采用大田调查和室内考种的方法,于冬麦成熟期取样并进行室内考种。结果表明:在一个冬麦播幅铺设6根滴灌带的配置下,离滴灌带距离不同的冬麦行,产量性状存在差异。离滴灌带远的冬麦行收获穗数较多,折合产量高。离滴灌带近的小麦虽然群体数量较少,但个体发育高于离滴灌带远的冬麦行,上述差距均不显著。主茎穗及分蘖穗产量性状无明显变化规律,差异亦不显著。无论是主茎穗还是分蘖穗,穗粒数均呈双峰曲线分布,总小穗数均呈单峰曲线分布,不同小麦行间穗粒数及总小穗数分布无明显规律可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滴灌专用肥对棉花根系生长及产量的调节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用高产棉花品系293和710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探讨膜下滴灌条件不同类型固体滴灌专用肥对棉花根系生长及产量的调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滴灌专用肥显著增加了根系生物量及根系活力,其中有机无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40~100 cm土层以下根系的分布比例及根系活力,降低了根冠比,促使光合产物较多向地上部分配比例,尤其向生殖器官分配的比例增加,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和籽棉产量较高。品种间,293品系籽棉产量表现为有机无机肥处理>生物肥处理>无机肥处理>CK,710品系则表现为有机无机肥处理>无机肥处理>生物肥处理>CK。因此,依据不同品种对不同类型滴灌肥敏感性的差异,结合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和养分可控性强的特点,制定相应滴灌专用肥随水施肥方案,对实现膜下滴灌棉田节水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NDVI的绿洲棉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棉花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天山北坡典型国营农场棉田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棉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方法。将棉花不同生育期表征长势的NDVI作为评价指标对棉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再将NDVI与少量理化测定的土壤样点数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等)共同作为评价指标,结合地统计方法与遥感影像聚类算法进行评价;并与完全基于土壤样品理化测定数据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基于NDVI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研究证明将NDVI与少量理化测定的土壤样点数据作为评价指标,能显著提高评价结果与棉田实际土壤肥力状况的一致性。基于NDVI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方法快速、简便,其评价结果可为研究绿洲棉田土壤质量及农业结构调整规划、耕地质量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气吸式棉花精量穴播器试验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气吸式棉花精量穴播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作业参数,以单粒指数a、重播指数e、漏播指数j及综合评价指数η为排种性能评价指标,在落种角取30°、吸种孔直径取3.2 mm的条件下,运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真空度和作业速度对排种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排种性能的前提下,真空度的增加可提高作业速度,但真空度增加到4.5 kPa后,对作业速度的提高贡献不明显;该穴播器在高于4.5 kPa的真空度条件下以1.0 m/s的速度进行作业具有较好作业效果,单粒指数≥98.67、综合评价指数≥99、重播指数≤0.67、漏播指数≤0.6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改良新陆早45号纤维品质性状的研究
《棉花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是改良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本研究以TM-1背景的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122与新疆陆地棉品种新陆早45号及其杂交、回交BC2F1群体的120个单株为实验材料,利用被定位在海岛棉染色体上与纤维长度、强度性状紧密连锁的19对SSR标记,在亲本间进行多态性检测,采用多态性标记对BC2F1群体中的单株进行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的跟踪和鉴定;同时结合纤维品质性状指标的检测结果,对含有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的阳性植株与无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的非阳性植株进行纤维品质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对与长度性状连锁的SSR标记NAU2987和BNL3145在双亲间多态性明显,能准确地鉴定BC2F1群体中的阳性植株;与非阳性植株相比,阳性植株的纤维长度、强度均有极显著地提高(P<0.01);在改良过程中,阳性植株的纤维长度和强度的提高呈极显著的相关性,说明纤维长度和强度性状可以同步提高。该研究结论可为利用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改良陆地棉纤维性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