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香蕉氮·磷·钾施肥效应模型探析(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摘要:[目的]研究香蕉N、P、K肥施用量,为建立香蕉平衡施肥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香蕉进行N、P、K肥料"3414"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肥料效应回归分析,拟合建立产量三元二次、一元二次和二元二次肥料效应回归模型。[结果]适量的N、P、K肥料对香蕉的增产效应明显,过量施肥造成肥料利用率下降,在生产中N、P、K肥宜选择适宜的用量。建议采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计算推荐施肥量,试验土壤的香蕉最佳产量为44.193~45.904t/hm2时,对应的N、P2O5、K2O最佳经济施用量分别为795.1、262.3、1236.9kg/hm2,其N、P、K施肥比例为1∶0.33∶1.55。[结论]试验结果可供与试验地(黏壤土)相类似的土壤类型区参考应用。

关键词: 香蕉 N、P、K肥 施肥模型 最佳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诱食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腺消化酶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3%核苷酸、0.03%核苷酸+0.2%丙氨酸+0.2%甘氨酸、0.2%甘氨酸、0.2%柠檬酸+0.2%甘氨酸,饲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6周,研究一种及几种组合型诱食剂对其生长、血清生化、肝胰腺消化酶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0.03%核苷酸+0.2%丙氨酸+0.2%甘氨酸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日摄食率(P<0.05);饲料系数以及对虾的成活率不受添加这几种诱食剂的影响(P>0.05)。各组全虾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0.2%甘氨酸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对虾血清中总蛋白、胆固醇、血糖、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谷丙转氨酶(ALTc)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虾肝胰腺中脂肪酶活力在添加0.03%核苷酸最高,显著高于0.2%甘氨酸组;各组间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对虾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以添加0.2%柠檬酸+0.2%甘氨酸最高,与其它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复合应用比单独添加核苷酸或氨基酸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摄食、生长以及抗氧化能力;在饲料中建议添加0.03%核苷酸+0.2%丙氨酸+0.2%甘氨酸。

关键词: 诱食剂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生长 血清生化 消化酶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9年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现代农业实施的步伐,对广东省24个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供求变化、贸易情况及未来发展对策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阐述,给社会各界提供了最新、最全面的农业产业信息,为政府对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产业发展 分析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0 CSCD

摘要: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抗褐飞虱品种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和感褐飞虱品种栽培稻(O.sativa)的挥发油,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二者的化学成分进行种类和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材料的挥发油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如,糠醛(药用野生稻7.60%栽培稻0%;2,3-苯并二氢呋喃(药用野生稻10.80%,栽培稻3.32%);4-乙烯基-2-甲氧苯酚(药用野生稻22.99%,栽培稻7.32%)。推测含量较高的糠醛、2,3-苯并二氢呋喃和4-乙烯基-2-甲氧苯酚可能是药用野生稻对褐飞虱的活性成份。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栽培稻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褐飞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头翁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白头翁汤临床应用非常广泛,随着对白头翁汤药理作用的系统研究,发现其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对近年来白头翁汤药理作用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整理,重点综述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关系及相关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白头翁汤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异黄酮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饲料博览 2010

摘要:试验选用体况相近、预产期接近的长×大二元杂交母猪14头、长白母猪28头、大白母猪26头,3个品种猪均随机分为2组,分别添加大豆异黄酮0mg·kg-(1对照组)和15mg·kg-1,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期为母猪泌乳第4~21天。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大豆异黄酮对母猪采食量、背膘损失无显著影响(P>0.05);大豆异黄酮组长×大二元杂交母猪泌乳第21天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所哺乳仔猪21日龄断奶窝均个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长白、大白母猪所哺乳仔猪断奶窝个体重显著提高;大豆异黄酮组二元杂母猪泌乳第10天乳蛋白含量显著升高,乳糖、乳脂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提高(P<0.05),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P<0.05),丙二醛(MDA)含量下降(P<0.05)。研究结果提示,在哺乳期母猪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可改善母猪抗氧化性能,提高母猪泌乳性能,改善哺乳仔猪生长性能。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哺乳母猪 泌乳性能 仔猪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脲酶抑制剂NBPT对鸡粪好氧堆肥的保氮效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堆肥反应器,以鸡粪和蘑菇渣为原料进行好氧堆肥,在堆肥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脲酶抑制剂NBPT,研究其对堆肥氮素转化的影响及保氮效果。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脲酶抑制剂NBPT对堆肥进程中温度无显著影响,在堆肥的高温阶段可有效控制堆料pH的升高,在堆肥高温前期的0~10d可有效降低堆肥的脲酶活性,在堆肥中后期10~25d明显提高全氮含量。堆肥25d后,添加0.04mL·kg-1、0.08mL·kg-1、0.16mL·kg-1脲酶抑制剂NBPT分别比CK减少氮素损失6.61%、4.89%和13.51%。堆肥过程中,堆料铵态氮含量呈升-降-升-降的双峰趋势,且大部分时间CK处理的铵态氮含量高于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处理,且CK处理铵态氮的两次升高速度均高于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处理。在堆肥的升温和高温期硝态氮含量不稳定,但堆肥结束时,各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可延缓鸡粪中的尿素态氮向铵态氮的转化,增加堆肥成品中的硝态氮含量。在畜禽粪好氧堆肥中加入脲酶抑制NBPT可起到一定的保氮作用。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NBPT 鸡粪 蘑菇渣 堆肥反应器 好氧堆肥 氮素损失 保氮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b胁迫条件下3种叶菜的生长和生理响应及其抗性差异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 CSCD

摘要: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24、120和240μmol.L-1)Pb胁迫条件下花芽甜麦菜(Sonchus lingiaus)、碧绿粗苔菜心(Brassica chinensis var. utilis)和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生长和部分生理指标(包括游离脯氨酸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以及Pb吸收量的变化,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3种叶菜的Pb抗性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Pb胁迫对3种叶菜单株地上部分鲜质量总体上影响不明显。随Pb胁迫浓度的提高,3种叶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Pb含量逐渐升高,且地下部分Pb含量均高于地上部分,Pb转运系数则显著降低(P<0.05);按Pb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空心菜、碧绿粗苔菜心、花芽甜麦菜。在Pb胁迫条件下,花芽甜麦菜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均略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P>0.05),空心菜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碧绿粗苔菜心的游离脯氨酸含量仅在120和240μmol.L-1Pb胁迫条件下显著高于对照。随Pb胁迫浓度提高,3种叶菜SOD活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总体上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经Pb胁迫处理后,3种叶菜的CAT活性或高于或低于对照,但在240μmol.L-1Pb胁迫条件下花芽甜麦菜的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碧绿粗苔菜心和空心菜的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b胁迫后3种叶菜的POD活性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经过综合评价,3种叶菜对Pb的抗性由大至小依次为碧绿粗苔菜心、空心菜、花芽甜麦菜。经过主成分分析,确定3种叶菜的游离脯氨酸含量、SOD和CAT活性为Pb胁迫的响应因子。

关键词: Pb胁迫 叶菜 生长 生理指标 Pb抗性 隶属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菜蛾产卵行为与寄主植物次生物质关系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影响小菜蛾成虫产卵行为的各种因素中,十字花科植物次生物质中的特异性化合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小菜蛾的寄主选择机理,同时也可为提出新的小菜蛾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重点阐述对小菜蛾成虫有引诱和刺激产卵作用的十字花科植物特异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详细分析影响小菜蛾成虫产卵各种因素,探讨小菜蛾产卵选择性机制,分析和讨论昆虫行为与寄主植物次生物质关系研究的前景。

关键词: 小菜蛾 十字花科植物 次生物质 产卵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壳花青素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营养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观察荔枝壳花青素(litchi pericarp anthocyanins,LPA)对Freund’s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对照、LPA高、中、低(300,150,75mg/kgbw)剂量及醋酸泼尼松治疗(醋酸泼尼松30mg/kg)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用Freund’s完全佐剂诱导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分别灌胃LPA和醋酸泼尼松。定期检测动物左后足厚度,4w后测定血清MDA、SOD和GSH-Px等抗氧化指标及血清NO、白介素IL-1β等炎症因子的含量。结果 LPA高剂量可显著降低大鼠左侧继发性足肿胀厚度,降低血清中NO、细胞白介素IL-1β和MDA的含量,提高机体血清的GSH-Px、SOD活力水平。其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A)大鼠的治疗效果优于醋酸泼尼松或与之相当。结论 LPA可一定程度缓解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引起的机体不适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LPA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抗炎水平有关。

关键词: 荔枝壳花青素 佐剂性关节炎 抗炎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