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糜子PmNCED1的克隆及其对PEG胁迫的响应
《核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糜子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基因在抗旱中的作用,本研究从黄糜子中克隆了1个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基因,命名为PmNCED1,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PmNCED1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PmNCED1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 284 bp,编码428个氨基酸。预测PmNCED1蛋白属于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家族成员,保守结构为N-端双亲性α-螺旋和4个组氨酸残基,无跨膜结构,AA23-29(-ARLRQER-)和AA284-290(-TGRSTRR-)为核定位信号,AA400为核输出信号,三级结构包括4个α-螺旋和25个β-延伸链;10种植物NCED1的氨基酸一致性为77%~96%。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PmNCED1的表达量随着PEG胁迫时间增加而升高,PEG处理组与对照组生理指标和解剖结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PmNCED1与PEG胁迫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小麦等作物抗旱性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建国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152份云南省1950s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HMW-GS组成和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普通小麦在Glu-A1位点具有N(56.58%)和1(43.42%)2种亚基类型,在Glu-B1位点具有7+8(42.11%)、7+9(34.87%)、6+8(0.66%)、14+15(7.24%)、17+18(13.16%)和13+16(1.97%)6种亚基类型,在Glu-D1位点具有2+10(5.26%)、2+12(54.61%)、5+10(24.34%)和5+12(15.79%)4种亚基类型;(2)云南省普通小麦HMW-GS组合类型比较丰富,共出现27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N,7+8,2+12"、"N,7+9,2+12"、"1,7+8,2+12"与"1,7+9,5+10"较多,出现频率分别为20.39%、9.87%、7.89%和7.89%;(3)云南省各个时期育成品种(系)的HMW-GS品质评分基本维持在4.50左右,1990s以后育成的品种(系)中优质亚基5+10出现的频率随普通小麦育成时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由此可见,云南省普通小麦的HMW-GS在Glu-A1、Glu-B1、Glu-D1位点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有12种HMWGS等位变异,包括13+16、2+10和5+12三种稀有亚基类型和27种亚基组合类型;对加工品质具有正效应的优质亚基17+18和5+10频率较小,缺乏优质亚基2*。因此,在云南省普通小麦的品质改良中应加强优质亚基2*、17+18和5+10引入及合理应用。
关键词: 小麦 云南 品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轮作对谷田土壤理化性质及谷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谷子连作(Si-Si-Si)、马铃薯-玉米-谷子轮作(St-Zm-Si)、玉米-大豆-谷子轮作(Zm-Gm-Si)和大豆-马铃薯-谷子轮作(Gm-St-Si)四种种植模式进行定位试验,研究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谷子产量和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连作相比,Gm-St-Si轮作模式下土壤的pH值升高,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提高,谷子产量显著增加;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谷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三个轮作处理的OTU数目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连作,轮作与连作的细菌群落结构与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Gm-St-Si处理含有丰富的疣微菌门、酸杆菌门和浮霉菌门,高丰度菌包括Planctomyces、Gemmata、Flavisolibacter、Luteolibacter等。综上表明,大豆-马铃薯-谷子轮作能改善谷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使谷子产量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酸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在猪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和药代动力学试验
《中国兽医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建立烟酸阿莫西林可溶性粉中阿莫西林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进而研究烟酸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选取12头健康杂种猪,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进行口服烟酸阿莫西林可溶性粉(10 mg/kg·bw)与市售的阿莫西林可溶性粉(10 mg/kg·bw)的药动学研究比较。口服给药后分别于5、20、40 min及1、2、3、4、8、12、15、24、36 h采血,分离血浆,经高氯酸溶液沉淀蛋白,高速冷冻离心(15 000 r/min(4℃)离心5 min),取上清液100μ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血浆中阿莫西林的浓度,3P97软件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健康猪口服烟酸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后,阿莫西林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峰浓度提高,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P<0.05)。主要动力学参数为:tmax(h)=0.75,Cmax(μg/mL)=6.38,AUC0→t(h·μg/mL)=32.394。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体内阿莫西林血药浓度方法准确度、精度和灵敏度均较高,符合血浆中药物测定要求,并评价了烟酸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谷子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作物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测定4个谷子不育系的育种应用潜力,将4个不育系与5个恢复系按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组,对其杂种F1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组合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配合力分析,新选育不育系Y1A、Y2A一般配合力都一般,Y1A有利于选配大穗杂交谷子,Y2A则有利于选配矮秆、子粒饱满的杂交谷子;当地常用的2个不育系张1A、晋1A中,晋1A的一般配合力明显好于张1A,说明晋1A更适合于谷子中晚熟种植区。4个不育系所组配的20个组合中杂种优势不明显,7个主要农艺性状中,晋1A所组配的组合综合性状几乎都最优,组合晋1A×沧239产量最高;Y1A、Y2A和张1A所配组合综合性状高低各不相同。产量前3的组合分别为晋1A×沧239、Y2A×衡优17和张1A×朝阳谷子。分析表明,要想有强优势组合,不仅需要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亲本,亲本间还要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旱系列小麦品种HMW-GS组成和品质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山西南部旱地小麦品种品质,研究了13个运旱系列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3个小麦品种中共检测出7种HMW-GS,Glu-A1位点上有3种亚基,Null占84.62%,1和2*各占7.69%;Glu-B1位点上有2种亚基,7+8、7+9出现频率相当;Glu-D1位点上有2种亚基,5+10占76.92%,2+12占23.08%.亚基组合类型共5种,其中优势亚基组合为N、7+8、5+10和N、7+9、5+10,分别占38.46%和23.08%.运旱系列小麦主要携带优质亚基5+10,缺少优质亚基17+18.因此,在该区域旱地小麦品质育种中,在保持原有优质亚基的同时应该引进优质亚基2*、17+18和14+15.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3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介于11.60%~13.82%,湿面筋含量介于24.2%~32.3%,容重介于789~810 g/L,沉降值介于30.2~50.1 mL,形成时间介于1.8~4.5 min,稳定时间介于3.0~11.5 min,形成时间以晋麦57最高,其他指标均以运旱618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病优质马铃薯新品种晋薯26号的选育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晋薯26号是2003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以晋早1号作母本、晋薯7号作父本配制组合,通过多年定向选育而成的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的中晚熟型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约100d,块茎淀粉含量16.0%,干物质含量23.3%,鲜薯Vc含量13.6mg/100g,还原糖含量0.17%,粗蛋白含量2.6%,与当前山西生产主推品种晋薯16号相比,品质、抗性均得以改善。2015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小麦育成品种品质性状及HMW-GS组成演变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山西省小麦育成品种的品质及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演变,有助于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可以为小麦品质改良和品种推广提供依据.对山西小麦育成品种的品质及HMW-GS组成进行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小麦整体上以中筋为主,除硬度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外,其他品质指标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均逐渐提升,而后呈现下降趋势;山西省小麦品种HMW-GS的Glu-1位点等位变异较为丰富,Glu-A1位点有1、2*和Null 3种亚基类型,Glu-B1位点有7种亚基类型(7+8、7+9、6+8、13+16、14+15、17+18、20),Glu-D1位点有6种亚基类型(2+12、2+10、5+12、5+10、4+12和2. 2+12),共检测到亚基组合类型32种,"Null,7+8,2+12"出现频率最高,且优质亚基的变化与品质演变趋势一致; Glu-D1位点对蛋白质含量、硬度指数、容重、湿面筋含量、延伸性和吸水率的效应较大,其中4+12和2+10对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具有正效应,Glu-B1位点主要影响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等指标,其中7+8、7+9亚基对拉伸面积具有正效应,Glu-A1位点的2*对沉降值、最大抗延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拉伸面积具有正效应;"2*,7+8,4+12"和"1,7+9,2+10"亚基组合对品质性状效应较高.
关键词: 山西省 小麦育成品种 品质性状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演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温度对不同施肥方式下辣椒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土壤温度和肥料利用率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冬春季设施辣椒生产力。通过大田小区试验,设计土壤温度(对照不加温、加温土壤)和施肥方式(不施肥CK、常规尿素施肥N60和常规尿素减N24)2个因素对辣椒生长、养分吸收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不加温条件下,常规尿素施肥处理比CK辣椒植株总干质量、株高、成活率和产量不同程度增加,在较高氮肥用量的N60处理中增加程度较高;土壤加温条件下,N60和N24处理对辣椒生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产量最高,且2个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加温有助于氮素养分的持续释放,在开花期处于低峰状态,这与加温条件下辣椒植株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有关;结果期,不加温条件碱解氮含量有所降低,但加温条件下持续升高。2种温度条件下,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生育期延长呈增加趋势,其中,CK处理在结果期明显增加,可能是由于氮元素亏缺状态下磷钾元素补充供应。土壤适宜加温使脲酶活性持续增加。因此,提高土壤温度比增施氮肥更有利于辣椒养分吸收和产量提高,使肥料得到有效发挥,有助于设施蔬菜增产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条件对谷子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施肥条件对谷子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及筛选谷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施肥种植条件,运用L16(45)正交试验,以16种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作为长农35号谷子的施肥种植条件,测定各施肥条件下谷子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对谷子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最佳施肥条件为尿素485 g、重过磷酸钙0 g、硫酸钾300 g,此条件下谷子的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总含量最高。通过方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得到氮、磷、钾肥对谷子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本研究为培育高类胡萝卜素含量谷子所需的施肥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