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腌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群及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概述了腌制食品的分类、制作方法,腌制食品中微生物种群及菌相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腌制过程中微生物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三角地区施肥对早稻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珠三角地区典型水田为径流监测点,在2008年4~7月和2009年4~7月期间,定点收集早造稻田径流样品,探讨了天然降雨下当季施肥对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和2009年的产流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常规处理(F)与对照处理(F0)之间的历次径流量均无显著差异;整个早稻期间,2008年和2009年常规处理(F)的总氮平均流失浓度分别比对照处理(F0)高出286%和80.7%,总氮流失量分别达到28.4kg/hm2和21.0kg/hm2,分别比对照处理(F0)高出89.7%和41.2%,表明施肥是早造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的主要贡献因子。2008年和2009年的氮素径流流失系数分别为12.6%和3.6%,施肥量对不同年份间的流失系数影响很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新品种——“庆丰紫红茄”的选育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针对华南地区夏秋季高温多雨,茄子青枯病多发,果实品质变差等问题,2004年以抗青枯病、耐热性强的长石选为母本,较早熟、高抗青枯病的台选6为父本配制组合,并进行组合力测定,2005~2009年期间,对该组合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品质鉴定和耐热性鉴定等研究。结果显示:在2005年品种比较试验、2006~2007年区域性试验中该组合品种总产量比对照品种分别增产12%和14%以上,增产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2007年夏季,与对照品种相比,该组合品种的总产量增产高达141.3%;2006~2009年经品质和耐热性鉴定,表明该品种是一个品质优、耐热性强、中抗青枯病的杂交一代新品种,并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庆丰紫红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物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对有机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植物修复的类型、多环芳烃、农药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情况。探讨了有机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禽健康养殖关键环节的控制措施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畜禽养殖广泛采用了定向育种、集约化饲养、使用各种添加剂等措施,使动物的免疫力、抗病力降低,在严重影响动物健康的同时,也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提倡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为主要内涵的健康养殖模式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介绍了畜禽健康养殖的环境及设施、设备要求,投入品的要求,过程管理及废弃物的合理消纳与处理的必要性,以期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健康养殖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灵芝菌株产量比较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日平、TZ、泰山等28个灵芝菌株子实体的生长特性、产量和转化率的分析比较,筛选出TZ、日平、信州、信中等高产优良菌株,其转化率均达到50%以上,子实体丛生,出芝整齐,产量稳定,后续生长力强;美灵、合立适合早产栽培,菌丝长速快,开袋仅22d即可采收,子实体单生,半圆形,菌盖大,出芝整齐。生产者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甜玉米物质形成累积特征影响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秋播(2007年)和春播(2008年)甜玉米(粤甜9号)物质形成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苗期开始,甜玉米各主要生育期的物质形成累积都保持较高的速率;从拔节开始至抽雄,吐丝开始至成熟收获期间出现两个高峰。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素供应是提高植株物质形成累积和获取高产的主导因素。施氮分别增加了秋播和春播甜玉米成熟期干物量445%和142.9%;商品产量627%和193%。春播N、P2O5、K2O最佳经济施用量分别为373.8 kg/hm2、68.1 kg/hm2和230.8 kg/hm2;秋播甜玉米最佳经济施氮量为N 371.4kg/hm2,磷、钾肥虽未获显著增产效果,生产上可参考春播结果施用磷、钾肥料,以保证养分的收支平衡。施氮可显著提高了甜玉米的单苞鲜重和子粒率,增加鲜子粒维生素C含量;而施用磷、钾肥则趋于提高子粒的可溶性糖含量。春播的生育期较秋播延长了12 d,但各处理收获期的干物量和商品产量平均分别降低41.5%和26.0%,反映了季节性变化对甜玉米生长发育的显著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推广小蚕共育 促产业持续发展
《广东蚕业 》 2010
摘要:种桑养蚕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在粤北的翁源县亦有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据《翁源县誌》记载:翁源县在明嘉靖36年(1557年)就有农民养蚕,距今447年。数百年来,种桑养蚕事业在翁源县均以零星生产为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广东信达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以来,公司大力推进茧丝产业化建设,致力构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