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产地陈香茶主要理化成分的比较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1种包括不同产地、不同生熟度的陈香茶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主要理化成分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沱茶、普洱茶、六堡茶咖啡碱含量高于藏茶和茯砖茶,生熟茶咖啡碱含量差异不显著;生茶氨基酸总量高于熟茶,最高为2008年普洱生茶,茯砖茶含量最低;沱茶和普洱生茶茶多酚含量达28%以上,最低为2008年茯砖茶;可溶性糖含量藏茶最少,普洱散茶最高,熟茶高于生茶;茯砖水浸出物含量最高,最低为藏茶,总体上滋味比较醇厚;熟茶的茶色素含量明显是生茶的2倍多,茯茶、六堡茶和藏茶色素含量相对较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铅镉污染土壤上芥菜铅镉含量及生理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化学肥料组合处理对铅镉污染土壤上芥菜(Brassica juncea)Pb、Cd含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肥料处理在显著提高芥菜生物量的基础上,显著降低了芥菜地上部Cd含量(P<0.05),其中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铵+硫酸钾处理的效果最佳,芥菜Cd含量仅为对照的41.0%;施肥处理提高了芥菜地上部Pb含量,但Pb没有健康风险;施肥提高了叶菜的叶绿素含量,但丙二醛、脯氨酸、细胞质膜透性与芥菜地上部Pb、Cd含量无显著相关性。重金属污染土壤施肥处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降低叶菜有害重金属含量的有效技术。
关键词: 化肥组合 叶菜 Pb Cd 丙二醛 脯氨酸 细胞质膜透性 芥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花茶植物饮料微波灭菌技术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 2010
摘要:本实验采用微波灭菌技术,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研究了不同时间和不同功率的微波对五花茶植物饮料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微波灭菌效果是随着时间和功率的增大而增强。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800W、330s和110mL的组合为微波灭菌最佳组合。巴氏灭菌对照实验表明,微波存在非热效应。通过GC-MS分析,表明微波对五花茶风味物质仍存在一定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9年广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再创新高,国内需求逐步上升,国际需求稳步回升。分析了2009年国内外及广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盐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极谱法对食盐中铅的测定进行研究。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氯化钠溶液的含量应小于1%,但测定结果灵敏度低。用极谱法测定,氯化钠的含量对测定没有影响,该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6.8%~102.5%,方法的检出限为0.5μg/L,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1%~3.2%,符合检测要求。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极谱法 铅 食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冬种马铃薯不同肥效试验
《中国马铃薯 》 2010
摘要:为探索不同肥料的肥效,指导农民合理施肥,研究了不同肥料种类对马铃薯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德国巴斯夫公司、广东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制的马铃薯长效专用肥比普通复合肥增产17.3%、9.1%,商品薯率提高了11%、6%,每667m2增加收入671.7和372.0元,具有显著增产增效作用,可以在马铃薯作物上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布麻对不同浓度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网室盆栽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100-400mmol·L-1)胁迫对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mol·L-1NaCl处理显著降低了罗布麻植株的鲜重,但对其干重影响不大;随着盐浓度继续增加,罗布麻鲜重和干重显著下降。在盐胁迫下,罗布麻叶片内的丙二醛含量、电解质渗漏率、根部和地上部Na+的含量明显增加,K+的含量随着盐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盐胁迫显著降低了地上部Ca2+的含量,而对根部Ca2+的含量没有影响。植株K+/Na+和Ca2+/Na+比值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盐胁迫显著促进了罗布麻根部对K+和Ca2+的选择性吸收及对K+的选择性运输。当NaCl浓度小于或等于200mmol·L-1时,随着盐离子浓度的增加,罗布麻叶片内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积累显著增加,而当NaCl浓度大于200mmol·L-1时,这2种有机溶质含量显著下降。总体上,罗布麻通过积累无机离子、合成有机溶质及维持较高的K+、Ca2+选择性吸收和运输来适应一定浓度(≤200mmol·L-1NaCl)的盐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多基因型和单基因型品种抗病性及群体内稻瘟菌遗传多样性初析
《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多基因型集成品种群体(由多个类似表型的单基因型品种或品系组成)和单基因型品种群体,分析两种群体中的稻瘟菌群体遗传结构及发病情况。将这两种群体植株上所采集标样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获得各菌株指纹图谱,并将其划分为若干单元型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稻瘟菌多样性指数范围在集成品种群体内为0.521~0.603,在单一品种群体内为0.319~0.705,说明两种群体内的病菌多样性没有差异,稻瘟菌多样性在抗性弱的品种内低,抗性强的品种内高。病害调查结果表明,集成品种的实际病穗率低于预期发病率,差异极显著。由于集成品种群体中含有抗性强材料阻止了致病菌的扩散,从而控制了病害。进一步证实了种植集成品种是一条控制稻瘟病的有效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小型猪10种猪病血清学调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 2010
摘要:目的对西藏小型猪进行10种猪病的血清学调查。方法采用ELISA或凝集试验方法对10头原代(F0代)母猪和40头20日龄乳猪、50头第一代(F1代)3~5月龄猪进行10种猪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猪瘟病毒、细小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是母猪为80.0%、80.0%、70.0%;20日龄乳猪为45.0%、25.0%、45.0%;3~5月龄猪为4.0%、76.0%、80.0%。园环病毒抗体阳性率母猪为60.0%,20日龄乳猪为5.0%。3~5月龄猪为0;不同年龄的西藏小型猪篮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弓形体、衣原体、布氏杆菌的抗体阳性率均为0%。结论西藏小型猪未感染篮耳病、伪狂犬病、猪流感、弓形体病、衣原体病、布氏杆菌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