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香蕉凝集素BanLec基因转化毕赤酵母及转化子的鉴定

生物技术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pMD-BanLec质粒为模板扩增BanLec基因片段,该片段经EcoR I/XbaI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同样经EcoRI/XbaI双酶切的pPICZα表达载体上。将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DH5α,用低盐Zeocin抗性LB固体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菌落。将重组质粒电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后,通过PCR鉴定目的基因整合入酵母菌的基因组中,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BanLec蛋白的表达,为探讨香蕉凝集素的活性及生化功能等奠定基础。

关键词: 香蕉 香蕉凝集素基因 表达载体 毕赤酵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蛋白饲料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畜牧市场 2010

摘要:本文综述了几种常见蛋白质原料的发酵情况,并对其在畜牧养殖上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发酵 豆粕 棉籽粕 菜籽粕 血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Wolbachia在螟黄赤眼蜂种群内的分布及其遗传稳定性

环境昆虫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对Wolbachia的wsp及16S rDNA基因的PCR扩增及克隆测序,明确了Wolbachia在华南、华北不同作物田间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chilonis种群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所有检测的螟黄赤眼蜂个体内都存在着Kue和Pip两组Wolbachia,双重感染率达到了100%。在不同温度下用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卵饲养多代后,螟黄赤眼蜂体内的Wolbachia类型及感染率未发生改变,表明Wolbachia能够在螟黄赤眼蜂体内稳定遗传,不受环境温度的直接影响。本研究中螟黄赤眼蜂为两性生殖或孤雌产雄生殖,Wolbachia未能引起赤眼蜂的产雌孤雌生殖。首次报道了Wolbachia在我国螟黄赤眼蜂野生种群内的分布情况及其遗传稳定性。

关键词: 螟黄赤眼蜂 Wolbachia 稳定遗传性 wsp 16S r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已对我国棉花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植物保护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是引起巴基斯坦和印度棉花曲叶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之一,是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近年来,在广东和广西分别发现了严重侵染朱槿和黄秋葵的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虽然广东和广西不种植棉花,但该病毒传播介体烟粉虱在广东、广西及我国棉花产区都有分布。因此该病毒的入侵,对我国棉花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关键词: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 棉花曲叶病 威胁

广东主要菜田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建议

中国蔬菜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广东主要菜田土壤中壤土进行采样、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广东蔬菜基地土壤的pH值变幅为3.15~8.45,平均pH值为5.71,77.09%的菜田土壤偏酸。碱解氮含量变幅为9~554mg·kg-1,平均含量为96.59mg·kg-1,84.6%菜田氮含量居中等以下水平,需要补充氮肥。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幅为1.03~1075mg·kg-1,平均含量为63.59mg·kg-1,磷含量处于中高水平。速效钾含量变幅为12.4~1275mg·kg-1,平均含量为138.67mg·kg-1,65.98%的菜田需要加强钾肥的施用。土壤交换钙含量变幅为0.012~28.210cmol.kg-1,平均含量为8.96cmol.kg-1,总体水平比较高,82.0%的土壤钙含量丰富,不需施钙。土壤交换镁含量变幅为0.23~8.58cmol.kg-1,平均含量为1.34cmol.kg-1,77.58%的菜田需要补充镁肥。说明广东蔬菜不同种植区土壤氮、磷、钾、钙、镁养分状况很不平衡,大部分菜田缺氮、钾、镁,而土壤钙含量水平高。

关键词: 广东 菜田土壤 养分 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坡岗地木薯养分运筹技术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4个试验点研究了坡岗地木薯养分运筹技术。结果表明,在养分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养分运筹模式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在高肥力土壤上对茎基部粗度也无明显影响,但在低肥力土壤上对茎基部粗度存在较明显影响。单作木薯在高肥力土壤上宜采用配方肥二次施肥或用缓释肥一次性施肥,在低肥力土壤上宜采用二次或三次施肥,间作木薯在养分运筹上宜采用缓释肥一次性施肥或配方肥二次施肥。

关键词: 木薯 养分运筹 配方肥 缓释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稀有糖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然界中含量极少的稀有糖在膳食、保健、医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简述了几种常见稀有糖的抗癌、清除自由基、神经保护等生物活性,并主要列举了3种成熟的稀有糖合成策略,包括关环转换合成法、两步合成法、Izumoring合成法。同时,对稀有糖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加以展望。

关键词: 稀有糖 生物活性 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EST-SSR分子标记鉴别荔枝新品种红灯笼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自主开发的30个EST-SSR分子标记,对红灯笼与95份荔枝种质(主栽品种和特殊种质)进行UPGMA聚类(遗传相似系数)、特异谱带、多态性类型和分子指纹的差异鉴别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灯笼应是一个与其他95个荔枝种质资源完全不同的新种质,基本排除了红灯笼母株来源于疑似来源荔枝种质间杂交而产生的后代的可能,其母株极有可能是来源于广东省东莞的怀枝品种,并属其自交产生的实生变异。

关键词: 荔枝 新品种 红灯笼 EST-SSR 分子指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汁高密度二氧化碳杀菌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新鲜荔枝汁以及新鲜荔枝汁37℃自然培养12、24h后,细菌总数、霉菌与酵母菌总数变化,考察高密度二氧化碳(HDCD)对荔枝汁中天然菌的杀菌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新鲜荔枝汁中初始细菌总数、霉菌与酵母总数分别为106·5、105·5cfu/mL,37℃自然培养12h后,细菌总数增加1·5个数量级,霉菌和酵母略有减少;37℃自然培养24h后,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均无增长。新鲜荔枝汁、37℃自然培养12h、37℃自然培养24h荔枝汁经HDCD处理,细菌总数分别降低4·5、4·8、5·9个数量级,霉菌和酵母被杀灭。对杀菌前后的荔枝汁中天然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杀菌前后荔枝汁中微生物的菌落形态有显著区别,荔枝汁中优势菌基本被杀灭,但也有些微生物能耐受8MPa的高密度二氧化碳。

关键词: 高密度二氧化碳 杀菌 荔枝汁 细菌总数 霉菌和酵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考古发现广东古栽培稻品名的商业利用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考古发现的广东古栽培稻有英徳牛栏洞水稻硅酸体、曲江石峡古栽培稻、封开旧屋后山古栽培稻、龙川坪头岭古栽培稻、高明古椰古栽培稻和高州亚公山古栽培稻等。这些珍贵的古栽培稻品种,除历史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品牌命名和旅游开发是目前最值得关注的两大主题。

关键词: 考古 古栽培稻 品名 商业价值 广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