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铁皮石斛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差异与相关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不同来源的铁皮石斛种质资源中选取2~3年生、具有代表性的植株83丛,对其10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差异性评价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其茎长、茎节数、节距、茎粗、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的变幅分别为5.0~30.3cm、7.5~27个、0.44~1.75cm、2.44~6.84mm、2.3~6.9cm、0.7~1.97cm,叶形指数变幅为2.3~4.9,叶面积变幅为2.0~11cm2;各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CV)在18.8%~44.0%之间。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较为复杂,在铁皮石斛资源筛选与遗传改良时,应根据育种目标对表型性状进行合理的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心土壤速效磷丰缺指标及合理施磷量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广东赤红壤地区不同土壤磷含量的菜园土进行菜心磷肥田间试验.根据18个试点的试验结果,提出了质地为中壤土的菜园种植菜心的土壤速效磷丰缺指标,菜心产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抛物线相关.施磷肥增产显著的菜田占68%,增产率为28%~51%;适宜的土壤速效磷(P)为54.6~87.8 mg.kg-1;低于此范围应补充磷肥,超过此范围应控制施磷肥.不同磷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菜心产量与施磷肥量呈抛物线相关,在低、中、高肥力水平的菜园土种植菜心,要求菜心产量达到6 441~6 515、6 542~6 693和6 880~7 189 kg.hm-2时,推荐磷肥(P2O5)用量分别为50.0~76.5、50.0~72.6和50.0~64.1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不同形式的铜及添加量对凡纳滨对虾(Paneaus vannamei)生长性能、血清铜蓝蛋白和生长激素水平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对照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硫酸铜、富马酸铜和蛋氨酸铜,使硫酸铜组铜离子含量为32mg/kg,富马酸铜和蛋氨酸铜组铜离子含量分别为16mg/kg、32mg/kg和48mg/kg,共组成8种饲料(饲料编号为对照、Sul-32、Fum-16、Fum-32、Fum48、Met-16、Met-32和Met-48),饲喂凡纳滨对虾(初重0.74±0.01g)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三种铜源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urvival)和蛋白质效率(PER),降低饲料系数(FCE)。其中,Met-16和Fum-32组的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et-16、Met-32和Fum-32组的PER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不同铜源对凡纳滨对虾的体组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Met-32组的肝体比(HSI)显著下降(P<0.05)。各组间血清铜蓝蛋白(CER)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Met-16和Fum-32组的生长激素(GH)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三种铜源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但相同浓度有机铜离子的生物利用率优于无机铜,其顺序为:蛋氨酸铜>富马酸铜>硫酸铜。饲料铜对凡纳滨对虾的促生长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体内相关抗氧化酶的活性及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来实现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硒粤航1号米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调节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食用富硒粤航一号米作饮食干预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功能稻米对防治RAU的作用。选用以稻米为主食的RAU患者,分试验组1、2,设对照。试验组1食用富硒粤航一号米,试验组2食用市售常规精米,加维生素BCO和维生素E,对照组食用市售常规精米,观察期为6个月。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а、IL-2、IL-6、IL-8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治疗前:试验组1、2两组观察指标对比(P﹥0.05),TNF-а、IL-2与对照相比(P﹤0.01),试验组1、2IL-6、IL-8与对照相比(P﹥0.05)。治疗后:试验组1TNF-а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IL-2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对照相比(P﹤0.01)。试验组2TNF-а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对照相比(P﹤0.01)。IL-2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对照相比(P﹤0.01)。试验组1、2两项相比(P﹤0.01)。表明食用富硒粤航一号米为主食能改善RAU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а、IL-2的失衡,对防治RAU发病有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蛀果斑螟对板栗品种的选择性
《果树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调查、行为学和电生理学测定研究了小蛀果斑螟对农大1号板栗和河源油栗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小蛀果斑螟在农大1号板栗上的蛀果率为9.7%~14.4%,而在河源油栗上的蛀果率均小于2.3%,河源油栗对小蛀果斑螟的侵害表现出较强的抵御能力。农大1号板栗结果枝气味对小蛀果斑螟雌蛾有吸引作用,但对雄蛾无吸引作用,而河源油栗结果枝气味对雌、雄蛾均无吸引作用;农大1号板栗果实气味对雌蛾有吸引作用,而该品种叶片气味对雌蛾无吸引作用。雌蛾对农大1号板栗果实挥发物的EAG反应比河源油栗果实强烈,但雄蛾无显著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阿宽蕉胚性细胞悬浮系原生质体分离及植株再生
《分子植物育种 》 2010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野生阿宽蕉(Musa itinerans Cheesman)未成熟种子诱导的胚性细胞悬浮系为材料,对其原生质体的分离和植株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胚性悬浮细胞在酶组合:3.0%纤维素酶R-10、1.0%离析酶R-10、0.2%果胶酶Y-23、1.52%KCl、0.78%CaCl2、0.01%MES和11%甘露醇中,酶解8h,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46×106个/mL和92.17%。采用看护培养法对原生质体培养60d后,可获得大量增生的小细胞团,细胞团悬浮培养15d后转至体胚诱导培养基上培养约30d,其体胚萌发率为45.97%,然后转至生根培养基上培养35d,其再生植株率为54.7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