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假木豆属种质资源植物学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假木豆(Dendrolobium triangulare)为多年生灌木,假木豆叶量大、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是优良的高蛋白青饲料。目前仅有山蚂蝗亚族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假木豆属的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研究比较匮乏,缺少大范围的种质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研究。对优质育种资源植物学性状综合评价是育种的前提。为了培育优质豆科牧草品种,满足南方畜牧生产需求,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材料为76份假木豆属种质资源,对35个植物学性状进行观测,分析假木豆属的遗传多样性特点,为假木豆选育工作提供基础材料。通过形态学观测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5个植物学性状中叶背面毛况(CV=46.92%),茎的颜色(CV=39.77%)和叶柄毛况(CV=39.52%)变异系数(CV)最大,说明假木豆属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多个植物学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叶长与叶宽(r=0.887)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长宽比在2.0左右,叶形比较接近椭圆形。茎的形状与叶长(r=–0.459)、叶宽(r=–0.491)存在相关性,这表明如果假木豆产量以叶面积为主,应尽量选择圆柱形的茎。中央小叶叶形与荚果长(r=0.360)存在极显著相关,所以选育时选择倒卵圆形的叶,可以提高种子产量。叶背面毛况与叶柄毛况(r=0.462)、荚果毛况(r=0.589)存在极显著相关,说明同一植株毛被状况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可进行筛选整株毛被较少的资源。通过聚类分析与系统评价筛选出4份高产优质资源(070314022假木豆、GX121121004假木豆、050218087假木豆、050307492假木豆)。本研究探究了假木豆属种间的植物学性状遗传多样性的特点,可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提供基础材料。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榴莲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中国南方果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目前榴莲研究热点和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学相结合的方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09—2020年收录的榴莲相关论文,分析来源期刊、主要研究机构、关键词等。结果表明,检索出相关论文345篇,绝大部分为英文文献,马来西亚发文量最多,第一作者中以Mirhosseini H发文量最多,来源期刊以Food Chemistry发文量最多,发文机构以University Putra Malaysia发文量最多。近12年来研究热点包括酸性、优化、吸收性、榴莲壳等。说明近年来,学者对榴莲从多学科多领域开展广泛研究,涉及基础研究较多。
关键词: 榴莲 Web of science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发文量 来源期刊


基于无人机LiDAR的橡胶树单木地上生物量估测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橡胶树地上生物量是反映橡胶树生产力、固碳能力和碳储量的重要指标,为提高橡胶树单木地上生物量估测的效率和精度,以橡胶树 8 年生育种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LiDAR获取林地点云数据,并实测其地上生物量,基于点云数据提取树高、冠幅、树冠投影面积和树冠体积 4 个单木结构参数,将此 4 个参数作为预测因子建立橡胶树单木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比较多元非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回归 2 种模型的估测精度,并分别采用五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对 2 种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可靠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在单木分割的基础上由算法提取的树高和冠幅与直接基于点云人工量测的数值存在很好的一致性,2 个参数与实测值的 Pearson 相关系数分别为 0.999 和 0.951,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 0.109 m和 0.452 m;(2)树高、冠幅、树冠投影面积和树冠体积等 4 个单木结构参数与橡胶树实测单木地上生物量相关性显著,其中树冠体积与地上生物量的 Pearson 相关系数最高,达 0.904,4 个参数对橡胶树地上生物量都具有良好的解释性;(3)基于 4 个单木结构参数建立的 2 种橡胶树单木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均能够取得很好的拟合效果,但是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表现更优,其决定系数(R2)为 0.85,估测精度较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提高了3.64%,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为 30.90%,较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减小 2.66%.总体而言,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更高,泛化能力更强,可以更加准确地估测橡胶树单木地上生物量.
关键词: 无人机LiDAR 橡胶树 地上生物量 单木结构参数


岷江源区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土壤无机磷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草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无机磷是高寒生态系统有效磷的重要来源,研究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的土壤无机磷组分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刻理解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本研究采用Tiessen修订的Hedley磷素分级法,分析了岷江源区卡卡山和斗鸡台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不同深度土壤(0-15和15-30 cm)无机磷组分的季节动态(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末期)和空间赋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形态土壤无机磷的含量受到生长期、植被类型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5);斗鸡台土壤活性无机磷(NaHCO3-Pi)含量在生长季初期最低;卡卡山草甸(56.0 mg·kg-1)、树种线(68.4 mg·kg-1)和密闭森林(65.7 mg·kg-1)土壤活性无机磷含量在生长季末期最高(P<0.05);两处生态系统界面的土壤中等活性无机磷(NaOH-Pi)含量在生长季末期均达到最高值(P<0.05)。2)密闭森林样带的土壤无机磷主要形态是活性无机磷,HCl-Pi是树种线样带土壤无机磷的主要形态,中等活性无机磷和残留无机磷(Residual-P)是草甸区土壤无机磷的主要形态。3)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水量、酸碱度以及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与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显著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植被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与无机磷组分的变化显著相关。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磷的有效性 树线交错带 生长时期 植被带类型 土壤理化性质 生态化学计量比


基于SD法的海南植物园景观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下,为提高海南省植物园的园艺园林建设水平,以兴隆热带植物园、海口热带农业科技博览园、椰子大观园和海南热带植物园为研究对象,从被访者的视角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借助语义差异分析法(SD法)分析被访者对海南省植物园景观现状的心理感受;运用因子分析法,使用SPSS 26.0对SD问卷的数据进行降维,提取出主要影响海南省植物园景观的活动因子、植被因子和感受因子等3个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活动因子、植被因子和感受因子是影响被访者对植物园印象和景观评价的3个主要因子;兴隆热带植物园的综合评分最高,其次是海口热带农业科技博览园、椰子大观园和海南热带植物园。进而从3个主要因子层面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4个植物园的景观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同类型植物园的造景及景观提升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蝴蝶豆种质资源芽期耐盐性筛选及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蝴蝶豆作为重要的热带豆科牧草,研究其耐盐机理,对选育优良的品种和提高牧草的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研究不同蝴蝶豆(Centrosema pubescens)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差异,以150 mmol/L浓度的氯化钠对75份蝴蝶豆属种质在萌芽期进行耐盐性鉴定,测定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和鲜重等14个指标,并进行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聚类分析,从而对蝴蝶豆种质资源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耐盐种质.结果表明:盐胁迫浓度在150 mmol/L下,相对根冠比变异系数最大(67.75%),可以作为蝴蝶豆耐盐性评价指标之一;相关性分析展现出蝴蝶豆属种质发芽率、发芽势相关任意2个发芽指标之间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其余各类指标相互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本研究中提取了4个主成分作为主成分分析的方向,累积贡献率83.17%,可以代替所有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综合反映盐胁迫下蝴蝶豆萌芽期的萌发特性,并通过载荷矩阵确定发芽指数、相对根冠比、相对发芽率和根冠比为耐盐性评价指标;对平均隶属函数和综合得分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并基于蝴蝶豆耐盐综合得分值(Z)进行聚类,将75份种质资源分为4个大类,其中极耐盐种质1份(050321057蝴蝶豆)、耐盐种质17份、低耐盐种质7份、敏盐种质共50份.本研究建立的蝴蝶豆耐盐评价体系和筛选方法可为蝴蝶豆属耐盐性、耐盐基因筛选等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蝴蝶豆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QuEChERS-UPLC-MS/MS测定水体与土壤中9种除草剂残留
《农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QuEChERS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建立了水体和土壤中2,4-滴、2甲4氯、2,4-滴丙酸、2,4,5-涕、2,4,5-涕丙酸、莠去津、乙草胺、丙草胺和丁草胺9种除草剂同时测定方法。[方法]土壤样品经5 mL水与含2%甲酸乙腈溶液超声提取,经无水硫酸镁/氯化钠盐析分层、除水,后经N-丙基乙二胺吸附剂(PSA)和无水硫酸镁净化,再离心和浓缩,以外标法定量。[结果]所建方法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在0.9848~0.9994之间,在3个土壤(水体)加标水平[1.0、10.0、100.0μg/kg (μg/L)]平均回收率为70.9%~118.3%,且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0.4%~23.6%;方法检出限(LODs)分别为0.0186~0.0216μg/kg和0.033~0.051μg/L。[结论]所建方法过程简便、灵敏且准确,可用于实际土壤、水体中常见除草剂的测定。
关键词: QuEChERS UPLC-MS/MS 水体 土壤 除草剂


低温胁迫对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秋石斛(Dendrobiumspp.)是一类原产于热带地区的观赏植物,适合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栽培,易受到低温胁迫。为探究秋石斛成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寒性,本研究以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为试验材料,观察及测定在15、10、5℃低温胁迫处理1、2、4、8 h和1、2、4、8、16 d后的外部形态变化和生理指标,统计各处理材料恢复生长后的落叶率,分析各处理材料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以及电导率等抗寒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并根据不同温度处理的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进行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和抗寒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低温环境下秋石斛成苗形态及生理响应特性,了解其生长发育的规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及落叶率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明显增长,且处于较高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不断波动,处于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状态;而叶绿素含量则逐渐减少,经5℃处理16 d后的叶绿素含量降到最低,含量为0.2534 mg/g。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落叶率均与半致死温度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叶绿素含量与半致死温度呈显著相关性,推测这些生理指标含量可作为‘三亚阳光’成苗耐寒性鉴定的主要指标。本研究结果为确定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耐寒鉴定指标和处理秋石斛冷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秋石斛对低温损伤的抗性奠定了基础。


不同肥水用量下金菠萝的养分吸收特征及产量品质效应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应对菠萝主产区季节性干旱严重,限制产业发展问题,明确适宜高产优质菠萝品种生长、增产增效的肥水用量,本研究以金菠萝MD-2 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以下 8 个处理:(1)CK(不施肥不灌水);(2)F1W0(常规施肥不灌水);(3)F1W1(滴灌施肥,50%~60%田间持水量);(4)F2W1(滴灌施肥量减少 25%,50%~60%田间持水量);(5)F3W1(滴灌施肥量减少 50%,50%~60%田间持水量);(6)F1W2(滴灌施肥,30%~40%田间持水量);(7)F2W2(滴灌施肥量减少 25%,30%~40%田间持水量);(8)F3W2(滴灌施肥量减少 50%,30%~40%田间持水量),每个处理 3 次重复.比较不同肥水用量对金菠萝生长、养分吸收特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肥高水处理的金菠萝总叶片数,根、茎、叶、果柄、果实和植株干物质累积量,以及植株氮、磷、钾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与常规施肥相比,高肥高水处理显著提高了金菠萝株高、茎高、茎粗、D 叶长、D 叶宽和果柄粗度,茎、叶、果柄、果实和植株干物质累积量,以及植株氮、钾累积量.高肥高水处理的金菠萝果实横径、纵径、单果重和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常规施肥处理,果实产量比对照高 117.46%,比常规施肥处理高 99.40%,而常规施肥处理与对照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各滴灌施肥处理的肥料贡献率和农学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的金菠萝果实维生素 C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但该处理糖酸比最低,品质不佳.同一灌溉水平下,不同施肥量处理的金菠萝长势、干物质累积和果实品质差异不显著.高肥高水处理产量最高,与低肥高水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低肥高水处理的灌溉水生产力与各低灌水量处理相当.同一施肥水平下,高灌水量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显著高于低灌水量处理.综合考虑金菠萝生长态势、产量品质以及灌溉水生产力和肥料贡献率等,低肥高水处理为最优的灌溉施肥组合,有利于实现金菠萝高产优质高效生产.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咖啡干果皮中24种农药残留
《食品与机械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同时分析咖啡干果皮中24种农药残留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方法:样品用水润湿,加入乙腈提取,过Pro ElutTPC固相萃取柱净化,乙腈—甲苯(V乙腈∶V甲苯=3∶1)洗脱,氮吹浓缩,并采用峰面积内标法定量.结果:在28min内24种农药得到很好的分离,农药残留量为0.016~0.400 mg/kg,方法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9~0.9999,定量限为0.01~0.03mg/kg.当农药加标水平为0.03,0.30 mg/kg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5.2%~108.5%和81.4%~105.7%,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6.8%和2.5%~5.9%,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4.2%~7.2%和2.8%~6.4%.当采用乙腈—甲苯(V乙腈∶V甲苯=3∶1)作洗脱溶剂、Pro ElutTPC固相萃取小柱作净化柱时,洗脱和净化效率最高,效率值为95%.结论:该方法各性能参数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测定结果准确、可靠,能运用于咖啡干果皮中多组分农药残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关键词: 固相萃取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法 咖啡干果皮 农药残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