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从推广“申鲜二号”谈科研成果转化

上海农业科技 1995

摘要:“申鲜二号”柑桔保鲜剂于1989年和1990年分别获得上海市发明三等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年来已在全国15个省市800多县2000多单位和个人中推广应用,该剂生产已达6吨,共贮藏柑桔3.6万吨,获社会效益5760万元,新增利税864万元,本单位获纯利30多万元。该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实用化是成果转化的前提 目前鉴定的成果很多,但在生产中真正应用的却不很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全国柑桔年产量已达500多万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遗传及其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

上海农业学报 1995

摘要:在上海自然条件下,1991年鉴定了5个粳型PGMSR和6个籼型PGMSR的育性转换期。结果表明粳型PGMSR育性转换期明显,不育性稳定;籼型PGMSR无明显的育性转换期。1990~1992年鉴定了农垦585及其转育于不同遗传背景中的模型PGMSR7001s、5088s、5047s与粳稻品种杂交F1、F2和F1花培获得的二代(H2)群体、粳型PGMSR//PGMSR/粳稻、PGMSR/粳稻//PGMSR/粳稻群体的育性表现。粳型PGMSR与农垦58配制的杂种F2群体表现为一对主效基因差异,与其它粳稻配制的杂种F2群体育性分离表现为2对主效基因差异。由(PGMSR/粳稻)F1花培获得的花培二代(H2)群体不育株和可育株分离比符合1∶3。表明农垦588产生于农垦58单基因隐性突变,粳型PGMSR不育性受控于2对隐性主效基因。(粳型PGMSR/粳稻//粳型PGMSR/粳稻)F1和(粳型PGMSR//粳型PGMSR/粳稻)F1群体中不育株和可育株分离比分别适合1∶3和1∶1,也证实上述结论。PGMSR与常规粳稻:广亲和系配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粳型PGMSR/籼型WCV)F1和(粳型PGMSR/粳型?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花药培养;遗传;亚种间杂种优势;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酸氢铵颗粒肥的研制及其性状

上海农业科技 1995

摘要:上海郊区每年氮素化肥使用量达到73~75万吨,平均每一熟作物使用量85kg/亩,有的地方超过100kg/亩,其中主要是碳酸氢铵。该肥料易挥发,氮素损失量大,吸收利用率不高,而且容易灼伤农作物,施肥很不方便。笔者针对碳酸氢铵肥料存在的问题,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研制成两种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Cucumis sativus L.)组织培养与诱导四倍体再生植株

上海农业学报 1995

摘要:应用杨行黄瓜、长春密刺、农大秋光和杂种群丰、津研四号、津杂四号等黄瓜的子叶、真叶、茎段为外植体,离体培养诱导再生植株。比较了细胞分裂素(KT)与不同浓度的2,4-D和NAA配比对诱导黄瓜愈伤组织的影响,及其所产生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成苗率。所得结果表明:黄瓜在组织培养再生植株时,对生长激素极为敏感,只需极低浓度的2,4-D或NAA即能诱导大量愈伤组织。激素浓度增高,出愈率提高,愈伤组织增殖加快,但分化能力下降。NAA诱导成的愈伤组织比2,4-D诱导的易于分化。在诱导愈伤组织及胚性细胞发生时加入500mg·L-1的秋水仙素经振荡液体培养48,72,96h再进行分化培养,出苗率分别为25.6%、18.5%、0.9%,对照为46.8%。再生植株中3.5%~4.5%为四倍体,秋水仙素在分化培养中有抑制作用,处理96h的则很少分化再生植株。

关键词: 黄瓜;组织培养;胚性细胞;秋水仙素;四倍体再生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椒疫病生防菌导入土壤的动态变化

上海农业学报 1995

摘要:甜椒疫病生防菌导入自然土壤后菌量比对照增加数十倍,并在2个月时间内维持这一优势。有机添加剂加入土壤后可使土壤菌量增加约20倍;当生防菌和有机添加剂混合后再施入土壤,菌量增加更显著,在消毒土中试验亦有相似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防疫I号这类生防菌在土壤中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并对所选用的有机添加剂有很好的适应性。

关键词: 甜椒疫病;生防制剂;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野生葡萄试管苗的建立研究

葡萄栽培与酿酒 1995

摘要:我国是东亚种群葡萄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东亚种群大约有40多个种,近年来,对这些种的收集、评价、保存和研究已做了大量工作.但迄今为止,除山葡萄等少数几种之外,尚未见到有建立东亚种群试管培养方面的研究报告。利用葡萄茎尖或单芽茎段离体培养建立葡萄试管植株的技术已在葡萄的种质快速繁殖、抗病性或抗逆性的测定、无毒苗的生产及种质保存等方面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重要商业栽培种的原生质体高频率再生

上海农业学报 1995

摘要:本项研究取得了一种水稻原生质体高效再生为可育植株的方法。以水稻栽培品种Lemont,Laccasin,Cypress,Mercury,Lebelle,89-2,秀水04,135-3542,台北309和Nibbonbare的幼穗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以改良型R2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在三个供试培养基中,R2培养基最适合胚状体的发生。悬浮细胞系游离获得的原生质体产量很高,可达每克鲜重106~3×107个。所有供试水稻品种都获得了再生植株。

关键词: 水稻悬浮细胞系;培养基比较;原生质体;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针菇FV_(8812)发酵菌株的优选

上海农业学报 1995

摘要:从国内外收集金针菇菌株25株,通过摇瓶筛选获得优选株,经菌体生长曲线测定及菌体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说明FV8812菌株是具有工业化发酵生产价值的高产优质菌株,有待开发利用。

关键词: 金针菇;发酵菌株;选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厂化猪场在设计建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畜牧业科技和经济的日益发展,养猪生产正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从八十年代开始,养猪生产模式逐然由传统式饲养改为流水线工厂化饲养,棚舍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都有了很大提高.因此,许多新建猪场建设和老猪场改建时均按照工厂化模式进行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测微计测定甜玉米果皮厚度

上海农业学报 1995

摘要:通过对26份玉米材料(基因型为Su,su,sh2,suse)授粉后18d、22d和26d测定果皮厚度,得到4个重要结果;1)探索了一种测定果皮厚度的新方法,即用测微计测定甜玉米鲜果皮厚度;2)研究了19份材料(4种基因型)在22DAP(daysafterpollination)果皮厚度的差异性,不仅材料间有明显差异,而且基因型间的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3)发现IL442a等材料不同授粉天数果皮厚度从18DAP到22DAP时略有增加;从22DAP到26DAP果皮变薄;4)分析结果表明,等基因自交系(IsogeneticLines)在不同授粉天数的果皮厚度为18DAP到22DAP增加,22DAP到26DAP有增有减。此外,果皮厚度在18DAP,3种基因型间无差异,而在22DAP和26DAP3种基因型间有极显著差异。

关键词: 甜玉米;果皮厚度;测微计;等基因自交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